20211225:(40篇)2021年工作总结2022年工作计划

2022-10-24 11:13:37 227

文章导读

携笔同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www.xiebitongdao.com2021年工作总结2022年工作计划(40篇)目录2021年甘棠镇爱国卫生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安龙县交通运输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


携笔同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www.xiebitongdao.com

2021年工作总结2022年工作计划

(40篇)

目录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贯彻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认真落实爱国卫生工作的各项方针。紧密结合我镇省级卫生乡镇复审的契机,围绕爱卫工作实际,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及除四害、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健康教育等工作,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现将全年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精密部署

卫生事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我镇始终将爱卫工作作为甘棠镇精神文明建设一项重要内容,镇党委政府将爱卫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任务和职责,并在年初制定了甘棠镇2021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做到责任清,任务明。并根据人事变动调整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员,做到了各部门联动共同推进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有条不紊

随着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的不断深入,全镇人民关心、支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环境卫生工作的重心从城区向乡村转移,广大人民群众卫生意识逐步提高,环境卫生村民自治逐步形成,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脏、乱、差”现象明显好转。今年全镇共投入环境卫生整治经费200余万元,出动干部群众1万余人次,清除卫生死角400余处,清除违章占道20余处,清除小广告等“牛皮癣”600余张,通过环境卫生整治,我镇环境卫生工作步入制度化、常态化的良性循环轨道,群众素质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农村卫生户厕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降低肠道传染病,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以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工作方案、措施,并做好统计和改建工作。

(四)除“四害”工作成效明显

根据工作部署,开展“四害孳生地”进行全面摸底,并积极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的“四害孳生地”综合治理,组织发动辖区居民群众,彻底清理房前屋后卫生死角,清除“四害”孳生地。对前期设置的毒饵站定期投饵维护。结合环境整治开展翻瓶倒罐行动,消灭四害滋生地,有效降低四害密度。

(五)健康教育长足发展

以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爱国卫生法制宣传周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健康教育工作,各村(社区)利用公示栏、宣传专栏、广播、横幅标语等大力宣传健康知识,引导广大群众普及健康行为和提高卫生意识,进一步规范家庭卫生、个人卫生及在公共场所不爱卫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积极配合爱卫工作。开展知识讲座10余次,发放5000余份宣传资料,通过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农村健康教育活动,移风易俗,改变不良卫生行为与习惯,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不断完善环境卫生长效机制,督促检查各村居环境卫生治理情况。

二是认真研究,抓紧落实,协调各单位、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继续做好巩固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

三是继续抓好农村卫生户厕建设工作。

四是继续抓好除“四害”工作。

五是进一步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协调教育、卫生等职能部门认真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人民

2021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面落实州委“两大一高”主基调和“五个主战略”“十条主路径”,紧扣县委“十大行动”推动深化“一区三城六乡”绿色新安龙建设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项目建设情况。一是积极配合做好六安高速(安龙段)征地拆迁及协调工作;二是续建完成戈塘至大坝公路大修工程建设;三是完成沈洪村、313省道至乐庄、313省道至胡巷、海子村、安岭村、黄角庆通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四是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项目S315安龙洒雨至金碑公路、X702安龙海子至洒雨公路和X781安龙县龙山镇至张家桥公路已立项,工可已编制完成待批复,正在协调自然资源部门办理用地手续;五是认真做好安龙县客运南站项目前期工作。

(二)公路养护管理。2021年农村公路养护里程:新增省道63.044公里,县道305.393公里;乡道441.263公里;通村公路621.479公里;通组路371公里。截至2021年10月,共出动检查人员295人次,出动检查车辆93台次,排查农村公路及城市道路国省道交叉口隐患87处,排查农村公路安全隐患893处,并建立台账,录入贵州省“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系统,抓好整改销号。一是投入养护资金13.5万元对县乡道张家桥至四门洞、沙厂坪至坡脚、王室营至马路河、龙广至万峰湖、砂厂坪至坡脚、木城至龙蛇和通村公路坡脚至者孔进行重点养护;二是整治完成州、县级挂牌督办重大公路安全隐患路段10处;三是投入养护资金193.8万元对X780522328万屯至普坪部分路段路面坑槽进行治理;四是投入资金699.4万元启动建设安全生命防护工程7条38.017公里,形象进度85%,预计11月底前投入使用;五是投入资金107.69万元启动建设坪寨至大坪公路水毁恢复项目、打凼民族风情园公路小修工程、坡硝村通村公路小修工程,预计11月底完工;六是投入资金36万元对X709522328老江底至马岭岗(龙广至万峰湖段)“四好农村路”进行巩固提升;七是投入处治资金17.8万元治理Y002522328普坪至讲埂水毁挡墙垮塌及X781522328张家桥至四门洞水毁挡墙垮塌;八是投入资金69.3万元对X783522328龙山经巧岭至戈塘、Y015522328北乡至石界碑、X786522328冗堡经安沙至四楞3处进行水毁修复。

(三)综合行政执法。一是投入资金800万元修建码头合计11个,投入200余万元购置执法船艇3艘、趸船1艘、交通执法车辆2辆,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提供保障。二是查处非法营运车辆62起,超限车辆151辆,非法改装车辆196辆,其他行政处罚车辆332辆,处罚金额332.74万元;查处公路路面堆积物71起826平方米,责令立即整改71起;查处私自占用公路路面及路肩墙埋设电线杆5起,责令限期整改5起;查处污染公路违法违规行为28起,现场督促整改28起;查处公路建筑控制区违法建筑11起,已整改11起;查处擅自拆除坡形护栏的违法违规行为13起,责令当事人立即恢复13起;查处擅自砍伐行道树(护路林)7起,法规宣传教育6起,行政处罚1起;查处履带车擅自上路行驶3起,法规宣传教育2起,行政处罚1起;现场指导农户规范搭接平交道口10起。三是督促全县85辆营运客车、435辆营运货车、171辆机动车驾驶教练车、16辆公交车、193辆出租车(巡游、网游)进行综合性能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四是在春运期间共投放运力5928辆,运送旅客65550人次,做到情满春运,确保旅客安全顺利出行。五是合理优化公交站点设置,16辆燃油公交车均退换为新能源汽车,退比率达到100%,拟开通8路公交路线,拥有公交车16辆,出租汽车70辆,均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比率100%。

(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抓好学法用法、法治宣传、法治文化建设等普法工作,充分利用“4.15”国家安全教育日、“6.5”世界环境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在办公楼、客运站场、公路等场所悬挂宪法等宣传横幅2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张贴海报200张,设置LED宣传标语2000余条。截至2021年10月,组织到州局接受集中执法培训1次;发放货运源头治超政策宣传材料90余份,检查源头企业25余家,签订承诺书25余份;宣传农村公路治理相关政策和法规60余次,发放路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500余份,向公路边建房的农户宣传公路边建房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注意事项80余次,走访村农户60余家。二是强化“双随机、一公开”“双公示”工作机制,对随机抽查的事项、抽查对象、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以及抽查结果的运用进行了明确规定,根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227项,制定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确定了19项随机抽查事项,明确了抽查事项名称、抽查内容、抽查依据、抽查主题及抽查方式,建立了36家企业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三是完成行政执法证件换证和新申领48人,组织开展行政许可及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上报行政许可档案2个,行政处罚档案2个。四是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对“七张清单”进行了完善和调整,完善监测站三检合一工作,货运车辆异地年检工作。

(五)疫情防控、扫黑除恶、风险防范、信访维稳、扫黄打非、禁毒、生态环保、文明行动、民族团结、双拥等工作。一是在辖区内设置疫情检测服务点6个,联合镇(街道)、公安、卫健等单位各司其职,严密配合,24小时不间断扼守关卡,排查车辆、人员、测量体温。二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扫黑除恶工作部署要求,重点加强对项目招投标、项目建设劳务分包、项目建设砂石材料采购、货物运输、客运及城市公交、出租车、驾培行业等方面的排查。三是对重大风险进行再排查、再化解,办结回复网上信访综合业务系统交办信访案件8件。四是针对《黔西南州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举一反三排查整治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处置问题和船舶港口码头污染问题,进一步核实问题原因及整改情况,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的排查整治方案,认真开展全面排查,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五是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创建新时代“多彩贵州·最美高速”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制定印发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安龙县“多彩贵州·最美高速”暨“多彩贵州·平安高速”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县“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多次到汕昆高速安龙、坡脚服务区检查环境卫生等相关工作,组织开展打击高速公路非法营运整治工作,对高速公路“四违”开展联合整治工作,治理非法广告64起,治理非法摆摊设点4起。

二、2022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面落实州委“两大一高”主基调和“五个主战略”“十条主路径”,紧扣县委“十大行动”推动深化“一区三城六乡”绿色新安龙建设的要求,一如既往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以县、乡、村通三级及以上公路为主的农村公路建设,有序推进建设一批促进旅游、资源、产业发展的农村公路,推进美丽农村路建设,助力推动乡村振兴。一是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继续发挥交通建设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等优势,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和新项目开工,积极做好项目可研、设计等前期工作,力争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二是精心谋划“十四五”发展。抓住交通强国建设和国家大力促推新项目开工建设投融资政策的有利契机,科学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推动我县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三是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县直有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判和跟踪对接,争在资金和土地、环保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为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四是加大项目督促力度。加大对戈塘至大坝公路施工、监理单位督促整改力度,及时修订完善施工组织计划,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工投用。五是全力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实施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项目S315安龙洒雨至金碑公路、X702安龙海子至洒雨公路和X781安龙县龙山镇至张家桥公路项目建设。六是深入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改革。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农村公路路长制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100%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农村公路列养率100% ,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5%,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75%;申报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3条48.336公里;危桥改造3座;申报实施普坪至洒雨、新桥至洒雨路段中修项目14公里。七是全力推进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发展。开展货物运输车辆监管、违法违规整治工作,加强对客运企业车辆动态监管,探索城乡客运区域化经营管理,推进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发展,为传统客运企业谋求新的发展道路,积极开展船舶防污染工作。八是抓好安全维稳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充分借助相关监管平台发挥事前预警,努力实现与各监管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担当,安全共治的良好格局;三是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实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广泛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安全知识的宣传培训,强化对从业人员、驾驶员和广大群众的教育力度。

(二)重点工作:启动建设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项目S315安龙洒雨至金碑公路、X702安龙海子至洒雨公路和X781安龙县龙山镇至张家桥公路项目及安龙县客运南站项目;完成13条48.336公里的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申报和施工,完成3座危桥改造,完成14公里普坪至洒雨、新桥至洒雨路段中修项目的申报和施工;持续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任务。

(三)工作措施:一是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继续发挥交通建设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等优势,进一步加大协调督导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和新项目开工,积极做好项目可研、设计等前期工作,力争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全力服务稳增长。二是精心谋划项目。抓住交通强国建设和国家大力促推新项目开工建设投融资政策的有利契机,科学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推动我县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三是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县直有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判和跟踪对接,争在项目资金和土地、环保等政策方面给予更大支持,为年度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四是建立重大风险问题清单制度,建立工作台账,将风险点分解落实到人,明确化解时限,确保各类风险情况清、底数明。五是加强“人、车(船)、路”监管,采取坚决措施,强化有效监管,督促客运企业、客车站严格执行“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制度和“五不两确保”制度,全面对在建项目进行再梳理、再交代、再安排,重点督促施工企业做好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人员密集场所的管控,切实加强对桥梁、隧道、涵洞、边坡、临水临崖、高填、深挖路段的监测巡查管护。六是始终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切实强化底线思维,按照减少人员流动、减少旅途风险、减少人员聚集、加强人员防护的原则,全力做好春运疫情防控各项准备工作。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经济持续发展。一是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截止今年10份,我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在库项目共6个,500-5000万元项目在库项目2个,目前完成投资3.6亿元,新增入统项目2个已上报审核中。乡规上工业企业共7个,截止10月份生产总值109784.9万元,总体保持稳定。二是农业产业稳步发展。全年新建瓜蒌基地1610亩,共争取项目资金1127万元;种植水稻46468.77亩,年产粮食2.6万吨,优质油菜籽3200吨,优质棉750余吨,年出栏生猪5.28万头,家禽342万羽,各类优质水产品3815吨。严格落实发放各类惠农补贴,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21年共发放补贴801.9674万元。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到现在为止全乡共发展合作社66家个、家庭农场83个。

(二)民生持续改善。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实施11.261公里农村交通工程自然村道路、联网路工程和7.044公里村道安防建设,对大石岭村王冲桥、印墩桥危桥改造。完成水厂改造及文桥、西湖村管网延伸工程、2020年第一批水毁工程。新建两座提灌站,灌溉面积900亩。新建670平方米扶贫厂房,总投资80万元。二是巩固提升“三线三边”整治成果,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垃圾污水处理、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河沟渠塘疏浚清淤、村庄绿化亮化等建设任务,建设美丽乡村。三是健全基本文化服务。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社会持续稳定。深入开展信访“三无”创建和平安建设活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进一步促进信访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力度和重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严格落实“护学岗”制度,突出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全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四)重点工作持续推进。一是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底排查整治工作,全力以赴打好重点工程建设和卫片违法整改攻坚战。二是筑牢疫情防控保护屏障,推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筑牢全民防疫长城。2对全乡境外、中高风险区返乡人员5人进行健康随访,元月份完成6859名返乡人员进行核实采样,截止10月,完成全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第一剂次14143人,96.7%,第二剂次13527人,完成率95.62%;第三剂次(加强)148人。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一)农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所占比例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农产品深细加工等发展滞后、产品附加值低等现象。

(二)工业发展不充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缺少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基础和资本,发展氛围不浓,发展的举措不多,发展的后劲不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低质量问题。对现有企业的引导不足,没能激发群众自主创新创业热情,不能促进各种产业的蓬勃发展,制约了经济的总体规模,没能达到活跃经济目标的目的。

(三)基础设施不健全。乡村双基建设短板依然明显、乡村振兴任务艰巨。大石作为传统的农业大镇,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不健全,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道路交通条件不成熟,离县城较远,区位优势不明显。乡村环境整治有待加强,综合服务配套设施亟待完善。

(四)公共服务不均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基础性、保障性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偏低,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社会民生发展质量不高,优质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三留守”现象凸显,养老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任务繁重。

三、2022年工作安排

(一)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结构。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首位产业,重点对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企业进行招商,争取2022年签约2个亿元项目,引进省外资金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0万元,总部经济2个,力保全年税收不少于300万元。继续建设大石乡粮食产业园项目,引进更多粮食及配套企业入驻粮食产业园。二是加快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培植重点龙头企业。重点实施好生态农业、订单农业、优质畜禽养殖、水产品养殖等农业项目,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年建设订单水稻2万亩、双低油示范基地0.5万亩,实施瓜蒌基地建设0.2万亩;高标准建设好各村瓜蒌基地,努力把大石瓜蒌籽实现平均亩产260斤。

(二)全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一是认真做好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认真做好保护资源保护发展的双保工作,依法依规做好设施农用地备案管理,提前谋划,力保规划有新成效。二是继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大投入、强化治理,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力争人居环境有新风貌。三是实施大石乡农村公路“白+黑”升级改造工程项目,新建路基宽6米,路面宽5米,厚0.1米,长5.8公里沥青道路。

(三)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补齐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短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大石乡蓄滞洪区基础设施建设,筹划泊湖大道、蓄滞洪区撤离道路、乡码头公路等工程项目,完善交通路网。

今年以来,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统计局、市统计局的精心指导下,大武口区统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大局,强化统计基层基础,深入推进依法统计,切实保障统计调查数据质量,不断提升统计分析研判和服务水平,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统计保障。现将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主要措施

(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筑牢“党建基石”。一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例会、读书班、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习等“线上+线下”形式,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切实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16次,党史集中学习36次,开办读书班7次,交流研讨5次,知识测试3次,“学理论、讲业务”4次,干部职工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信息简报163篇。二是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学党史、开新局、办实事”等主题党日活动11,召开党员大会11次,支委会11次,班子成员讲党课3次。三是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次,组织意识形态相关知识学习2次,对意识(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进行分析研判3次,建立意识形态风险点管控台账。四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廉政学习教育9次,组织观看《正风反腐就在身边》《作风永远在路上》等警示教育片,开展统计违法警示教育活动,坚持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坚决遏制和防范统计数字上的腐败。五是全面推行党员志愿服务。深入开展“双报到”结对共建,在星海镇星海村开展“四个一”活动,“六一”发动全局党员干部自发捐款1700元,为星海镇星海村和果园村10户困难留守儿童购买了书包、文具、水杯、图书等物品。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春节前将为星海村10户困难家庭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六是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分别在星海村场部组、老党校、利雅得宾馆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履行“四包一”责任,并为星海村捐赠取暖煤、口罩、消毒液、方便面、暖手宝等防疫物资。

(二)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力争“精准统计”。一是完成各项重点经济指标统计。1-9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0.7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75.33亿元,同比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84.29亿元,同比增长8.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规上工业能耗81.2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9.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5亿元,同比增长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同比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46元,同比增长10.4%;一般财政公共预算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35.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1.95亿元,同比增长11.6%。二是抓好基本单位管理。建立大武口区准规模企业动态监测库,对未纳入“四上”企业统计调查的准规模企业做好跟踪监测,及时做好资料收集和入库准备。组织对在库208家“一套表”调查单位开展自查及现场核查,已全部核查。三是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严格按照统计调查报表制度要求,加大对统计调查对象数据质量核查力度。1-11月份共对111家调查单位进行实地核查,从项目入库、名录库维护、统计台账建立等方面进行指导,发现漏项、错项等问题及时纠正,做到账实相符、数出有据。四是开展统计业务培训。组织“四下”调查单位报表制度等业务培训3期,培训500余人;针对能源“双控”工作,开展能源统计培训1期45人,进一步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统计监测分析,打造“科学统计”。一是认真开展统计监测调查。严格执行报表制度,严把数据质量关,高效完成“四上”“四下”各专业月、季报表任务;与各相关部门联合完成企业科技调查、道路运输调查、医养情况调查、妇儿两纲统计监测、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等工作;建立城乡居民收支调查联动机制,积极对接市调查队开展两个收入调查,为15个调查点配齐城乡居民收支辅助调查员;在新民社区选聘1个辅助调查员和20名移民监测户,扎实开展生态移民统计监测工作,确保数据详实可靠。二是加强统计监测分析预警。对照区委、政府年度预期目标,按期发布GDP、规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统计数据,深度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有效对策建议,不断完善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体系,做到“月度数据有分析、经济走势有研判、重大问题有预警”。共编印《大武口区主要经济指标》手册9期,撰写月、季度专业统计分析90篇,印制《2019年大武口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20本,发放给区直各部门和驻地有关单位。

(四)加强统计法治建设,坚持“依法统计”。一是突出重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以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统计法律法规知识作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内容,印制《统计违纪违法案例选编》100本,发放给大武口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学习,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纳统、依法统计意识;将《意见》《办法》《规定》纳入局干部职工理论学习重点内容,开展统计法律法规理论学习9次,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严守统计“红线”和“底线”。二是加强宣传。在“3·15”消费者权益日、“9·20”统计开放日、“12·4”宪法日、“12·8”《统计法》颁布日,集中开展线上线下统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700本,提高全社会对统计法律法规的知晓度,营造依法统计良好环境。三是强化培训。全年组织开展统计法治培训4期,累计参会550余人次,对《意见》《办法》《规定》等重要文件进行系统讲解,为统计调查对象发放党史学习教育和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宣传帆布袋400个。四是推进统计信用体系建设。根据统计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管理办法,建立统计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管理信息库,综合评定2020年统计从业人员信用档案,181人全部符合守信人员标准。2021年,累计收集统计从业人员信用档案332份,于12月底开展综合评定后公示。申报四星级统计诚信企业3个,五星级2个。

(五)全面完成“六争”和“两招两引”工作任务

1.争资金。争取资金25万元,一是自治区统计局专项资金15万元,二是市统计局专项资金10万元。

2.争会议。先后争取自治区统计局全区社会和文化产业统计培训班、2021年上半年全区工业数据连审暨工业统计业务培训班,分别于7月14日、9月28日在大武口区海华国际饭店召开。

3.招才引智。已完成任务。

二、特色亮点工作

1.完成七人普工作,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一是公布普查主要数据。制定《大武口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舆情防控应急工作预案》,在政府网站公布《大武口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6号)》。二是用好普查成果。上报大武口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书,制作4万只主要数据宣传扇形笔,发放全区各学校、行政事业单位、样本单位统计员,广泛宣传普查成果。三是取得荣誉和认可。本单位获得自治区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1人获得国家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个人,1人获得自治区级先进个人。

2.深入调查单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一是开展“访企业、解难题”活动。积极协调自治区统计局,为宁夏海力电子、杉杉能源、中色金辉新能源等3家企业变更增加值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从数据方面得到真实体现,获得相关惠企政策支持。二是开展“党旗红、数据真”活动。7月至9月,由党组成员带队,深入规上工业、服务业、贸易业企业和固投项目建设现场走访调研9次,现场指导鸿地环保、旺达凯、佰德隆商贸、贺兰山大楼、华欣百货、美佳铭城等企业正确填报报表。撰写高质量分析、统计专报9期,区委主要领导批示6篇。

3.开展一对一培训,提高基层统计单位业务能力。针对新入库企业统计员和新更换的统计员,开展统计“小课桌”培训2期;针对数据核查中发现问题较多、业务能力较弱的统计员,开展统计“回炉班”培训1期,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业务能力,此做法获得自治区统计局领导高度肯定。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企业统计员频繁调换,影响数据质量。部分调查单位统计员变动频繁,新任统计员统计基础知识薄弱,指标理解能力不足,加之个别企业负责人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影响统计样本数据报送质量。

二是分析研判能力不足,写作水平有待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分析研究不够深入,如对“9+2”重点特色产业、“四权改革”等工作中涉及的一些指标,因自治区统计局还未确定统计口径,导致统计数据测算相对滞后,为这些重点工作提供数据服务的作用发挥有限。

三是统计执法力量薄弱,开展执法检查难度较大。全局7名在编干部仅1人持有国家统计执法证,其他人员不符合报考条件,从而导致统计执法人员严重紧缺,执法力量有限,开展常态化规范化执法检查难度大。

四、2022年工作打算

下一步,区统计局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围绕“四篇文章”、“四区建设”、“四宜之城”扎实工作,为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宜学美丽大武口,争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抓好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星级机关党组织建设和模范机关创建活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强化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推进统计各项任务落实。

二要做好各项普查调查工作。提前规划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前期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做好常规统计调查、报表报送等工作,抓好园区统计服务工作,加大“四上”企业入规申报、监测服务力度。

三要切实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一是强化统计监测。根据统计指标的反馈,及时分析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做到早预警、早报告,为区委、政府做好统计服务。二是强化业务指导。对新入库企业和更换统计人员企业进行上门“一对一”精准服务,对报表中难点和疑点进行解答,指导企业正确填报数据。三是强化分析研判。重点围绕区委、政府决策部署和经济运行特点,着力提升深度分析能力,提高研判的准确性、有效性、针对性,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统计支撑。

四要有序推进统计法治建设。一是加大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利用“统计开放日”、“统计法治宣传日”等重要活动,向全社会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全面营造依法统计的良好氛围,实现普法宣传全覆盖。二是加大数据核查力度,配合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严格执行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健全部门统计机制,促进部门统计信息共享,切实提高统计数据的公信力。四是推进统计诚信单位创建活动,引导企业和统计人员依法统计、诚信统计。

2021年度,富源县红十字会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红十字会的有力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依法治会,依法履职,严格遵守国际红十字会七项基本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围绕“三救三献”核心业务,参与疫情防控、抓实募捐筹资等方面开展工作,努力实现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充分发挥红十字组织在政府人道工作方面的助手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富源县红十字事业的发展。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加强纪律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2021年,制定了富源县红十字会2021年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组织中心组学习9次,参加县卫生健康系统组织的“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1期。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工作台账。2021年,全体党员参加学习和支部活动18次,其中组织学习9次,讲党课3次,开展支部主题活动6次。三是抓实党史学习,深悟思想精髓。富源县红十字会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注重在提升红十字干部纪律规矩意识上下深功夫,立足强化纪律作风建设这一主题,党组书记带头讲党课,为群众办实事5件。四是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党组书记与其他干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压实“一岗双责”,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警示教育3次,提高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制度,贯彻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集体决策制度,通过中心组学习,座谈交流等形式,提高领导班子成员决策意识,对“三重一大”事项工作在会上集体讨论决定,并邀请县纪委驻县卫生健康局纪检组人员参加。严格落实县委制定的党内监督制度、权利清单制度、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落实党内监督主体责任,坚持做到党务、政务公开,“三公”经费在富源县政府信息网公开。

(二)深入开展救灾、救助工作

一是进一步深化制定《富源县红十字会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试行)》,为在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县红十字会能够及时、高效、有序的投入到备灾救灾工作中,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使受灾群众得到人道救助。二是抓宣传筹资能力建设。县红十会依法取得公开募捐资格,按程序申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和非营利性组织免税资格。2021年度,共募捐款物1500.456万元,其中,筹款1377.796万元,筹物折合人民币122.166万元。捐赠款物中,定向用于教育事业949.29万元,用于卫生事业123.166万元,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330万,用于人居环境提升98万元。三是积极做好小天使基金和先心病项目的宣传、初审、上报工作,2021年,联合昆明同仁医院在富村镇筛查先心病15247人次,共有43人获得基金会的救助到昆明同仁医院手术。积极协调小天使基金对18岁以下白血病患儿的救助,现共申报7人,有4人分别获得3万元的救助,其余3人正在审批中。

(三)认真组织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一是积极引导学校把红十字青少年工作融入到学生德育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在世界急救日期间,组织县第八中学的800余名中学生参与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培训包括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防灾减灾、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次活动,增强了青少年防灾减灾及应急避险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对红十字会的了解,明白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实质,为学校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二是在古敢乡沙营小学开展红十字活动1次,为449名学生每人发放一套校服,普及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渗透到学校、农村、社区和企业,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

(四)加大宣传力度,传播红十字精神

红十字事业是一项社会性事业,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县红十字以宣传工作为支点,凝聚社会人道力量,实现红十字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利用展板、宣传栏、宣传单进行艾滋病、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人体器官捐献等知识宣传。二是结合重要纪念日开展宣传活动。5月8日,富源县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及团体会员单位富源中山医院在县城金城广场开展了以“关爱生命.红十字救在身边”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志愿者们向过往群众发放急救手册、家庭急救小常识、器官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尘肺病救助等宣传资料;中山医院的医生细心地为前来咨询的群众普及健康常识并提供义诊、免费测量血压服务,在体检车中群众可以免费照X光片、做B超检查。活动中,接受群众义诊咨询48人次,免费照X光片22人,做B超检查15人,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共600余份。在5.12日防灾减灾活动中,县红十字会参与了富源县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和富源县应急管理局在富源县金城广场开展的以“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为主题防灾减灾现场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通过放置宣传展板、向过往群众发放地震、火灾知识宣传折页、造血干细胞捐献、应急救护知识小册子和接受群众咨询等方式开展,活动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400余份,接受咨询80余人次,提高了红十字会的影响力。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工作思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红十字工作重要批示指示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围绕红十字工作,作出亮点特点,扩大红十字宣传,推动富源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筹资募捐工作,不断增强救灾救助实力

围绕增强救助实力,积极探索募捐筹资新路子,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搭建捐赠和受赠之间的爱心桥梁,凝聚社会人道力量,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参与人道主义救助事业,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支持;要走专项募捐与经常性募捐相结合的募捐筹资路子,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筹资办法,加大非定向性资金的募捐筹资力度;要与各部门、社团和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特别注意帮助捐赠单位和典型个人树立公益形象,实现双赢;要拓宽募捐筹资渠道,通过手机短信、公益项目、品牌推介、知名人士等途径开展募捐筹资,巩固和发展固定捐赠人。增强服务意识,及时有效做好捐赠款物使用信息反馈、援助项目实施情况报告等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二)加强学习,增强人道救助的能力和水平

深入学习党的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国红十字会章程》、《云南省红十字会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红十字相关知识,主动融入县委、政府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大局,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抓好舆论宣传,抓好理论研究,吸纳更多的单位成为红十字会团体会员单位,更多的个人成为红十字会个人会员,壮大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服务困难群众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

(三)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力

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不断增强红十字会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红十字会的宗旨,让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知晓红十字会、理解红十字会,从而支持参与红十字会的工作。要广开渠道,创新载体和手段,重视社会各领域的宣传渗透工作,红十字会会员、志愿者都要成为红十字宣传员,将红十字运动的基本知识、慈善意识宣传到基层单位、学校、社区,拓展到广大农村,特别要结合备灾救灾、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社区红十字服务、红十字青少年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推进来宣传,形成大宣传格局,在全社会增强红十字会的品牌价值,提高社会影响力。要通过宣传,激励更多的公民投身红十字事业,让更多的爱心企业和人士向红十字会捐赠资金和物资,增强备灾救灾实力,使更多的急难群众能得到红十字会的人道关怀和救助,最终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和进步。

(四)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

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富源县红十字会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选举产生富源县红十字会监事会监事,监事长、副监事长;依法聘请名誉会长。建立健全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职能作用。加强干部职工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认真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按制度管人、管财、管事的良好局面。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制度,做到资金募集、财务管理、招标采购、分配使用等捐赠信息公开透明。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综合性监督体系,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巩固提升红十字会的社会公信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党纪党规的学习和贯彻落实,坚决反对“四风”,确保县红十字会风清气正,干部职工廉洁自律,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2021年,我处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及总局、省局工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年度个私监管工作要点及对标追赶任务,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现将今年以来有关工作完成情况和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对标追赶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召开研讨会,召集部分市委非公工委、市场监管部门相关人员,对《安徽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党建工作规范指引(试行)》再次征求意见和座谈研讨,并根据意见反馈和座谈研讨情况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在征求省委非公工委办意见后,形成《安徽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党建工作规范指引(试行)》(送审稿),经省局党组会研究审定,以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文件印发全省,指导全省“小个专”党组织遵章管理、按规操作。

(二)服务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

1.深化“四送一服”工作。一是常态化做好牵头联系包保工作。督促省组成员对口包保,对省组包保的15家企业和5个重点项目走访全覆盖,全面收集梳理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意见以及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阻点、堵点。专项行动以来,组建了主要以市县部门负责人为组长的包保小组2516个,合肥市共调研企业等市场主体12758户,调研重点项目1027个,现场解决企业问题2222个,转市、县处理问题办结170个,收集走访记录表9000余份。二是高质量做好省局“四送一服”牵头协调工作。今年以来,牵头办理省“四送一服”办交办问题100件(次),其中省局直接办理98件次,第一工作组督办合肥市2件(次)。我局“四送一服”工作被省政府门户网站“四送一服”专栏宣传推介9次。《省市场监管局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实现监管效能集约化》等被“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工作简报专刊宣传推广。三是继续开展下半年包保合肥市“四送一服”工作。

2.牵头做好省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发挥省局民营办牵头处室作用,落实月报、季报、年报工作制度,及时报送省局民营经济工作总结、月度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运行监测指标数据及新增政策汇编;制定省市场监管局贯彻皖发〔2021〕10号文件实施细则并报送我局贯彻落实情况,联合省工商联、省经信厅做好全省百强民营企业评选及发布工作,汇总报送我局《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做好2021年度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督察的准备工作。加强对小微企业名录管理维护,2021年全省共收集发布各类扶持个私企业发展政策200余条,更新要闻动态700余条,名录系统访问量年底将破百万。办理安徽政务服务网关于小微企业名录查询的申请服务150余件次。

    3.加强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有关工作。一是参照国家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经省政府同意,成立了安徽省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通报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开展情况,加强部门协同,积极构建更普惠、更易得、更可及、更持续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个体工商户的获得感。印发联席会议近期工作要点。指导督促各地尽快成立市级联席会议制度。二是与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和省“四送一服”办联合印发《开展“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专项活动》并转发至16市局,在省局网站和小微企业名录平台进行广泛宣传。积极配合合肥中心支行做好个体工商户问卷调查工作,对活动开展的动态和取得的成效及时报送市场监管总局。三是积极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在部分省区市建立个体工商户发展联系点的工作要求,确定马鞍山市当涂县和宿州市埇桥区市场监管局为总局个体工商户发展联系点。督促指导两地细化工作职责,任务落实到人,做好个体工商户日常经营情况跟踪监测工作,按季度向国家局报送监测结果和调查报告。

(三)加强“小个专”党建工作。

一是加强“小个专”党建工作部署指导。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党建工作的意见》,4月上旬与省委组织部、省委非公工委联合印发全省。5月份制定印发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党建工作2021年工作要点》,对“小个专”党建工作进行部署。

二是部署推进“小个专”党建双创工作。印发《关于开展“小个专”党组织示范点创建活动的通知》《关于持续开展“小个专”党建工作示范街(区)创建的通知》,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动态管理、大力宣传,双创工作做到同步推进、同步核查、同步命名,构成了我省“小个专”党建品牌风景线。

三是积极开展迎接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迎接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切实增强“小个专”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全省各地结合“小个专”党建工作实际,纷纷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

四是强化“小个专”党建联系点工作。印发了《关于做好省局领导班子成员“小个专”党建联系点工作的通知》,确定省局领导班子成员“小个专”党建联系点。一年来,省局相关领导班子成员带领相关处室相继赴“小个专”党建联系点开展走访调研,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对基层党建和市场监管工作进行调研指导,并结合分管工作,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及“小个专”综合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也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全省建立市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小个专”党建工作联系点260多个。

五是加快“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建设。遵循“一所一站”原则,督促各市加强“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建设。目前全省已建立“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1000多个,多地实现“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全覆盖。

六是隆重开展“小个专”党建工作主题宣讲集中活动。10月14日至15日,省局、省“小个专”综合党委举办了“启航新征程永远跟党走”全省“小个专”党建工作主题宣讲集中活动。全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小个专”党组织代表等通过现场演讲、微视频、情景剧等形式开展了宣讲,对近年来“小个专”党建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全面展示。宣讲活动同时还举办了全省“小个专”党建工作成果展。

七是成立省个民协会党委。8月初成立了安徽省个体民营企业协会党委,隶属省“小个专”综合党委,负责抓好全省个体民营企业协会系统“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督促市、县(区)个体民营(私营)企业协会配合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抓好本地“小个专”党建工作。

(四)开展“查无”有关工作。

一是常态化开展“查无”暗访督查活动。今年以来,我处建立查无督查暗访工作制度,每季度从市局抽调两名执法人员组成督查组,重点督查各地无照经营查处、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整治、长江河道采砂治理等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截止到目前,已经完成对马鞍山、宣城、六安、淮南、池州、铜陵、芜湖、安庆等8个市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督促各地及时整改,并形成了四期查无通报,效果较好。1-9月份,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开展“查无”有关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183130人次,检查经营户261278户,补办营业执照14499户,立案2194件,罚款788万,没收违法所得210余万。

二是开展相关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依法整治非法经营成品油专项行动,并两次赴包保淮北市督查,确保行动取得了实效;联合省烟草专卖局开展未成年人免受烟侵害“守护成长”专项行动,行动期间,全省市场监管部门配合烟草部门,检查各类商户场所39899户,清理清退校园周边无证户378户,基本实现了对重点监管领域及监管对象的全覆盖。联合省财政厅开展“有照无证”会计师事务所整治工作,对66家有照无证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更名和注销工作。开展集中整治砂石市场行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共出动监管执法人员27836人(次),检查砂石经营市场主体11473户(次),配合经信等部门开展整治建造、改装采砂船行动39次,督促建立砂石来源及销售台帐4518户(次),查处无照经营砂石等违法行为27件,罚没款6.658万元。

三是扎实开展河湖长制有关工作。根据《安徽省河长办2021年河湖长暗访工作方案》的安排,我局与省佛子岭水库管理处包保马鞍山市,4月下旬,我局与该处抽派人员组成了暗访组,对《马鞍山市省级河湖库遥感监测问题》进行了现场逐一复核,对马鞍山市三区三县河湖周边进行了“四不两直”暗访。9月下旬,联合省佛子岭水库管理处赴马鞍山和县开展2021年河湖长制专项(进驻式)督查工作。对暗访中现场发现的问题及时通过“河长督查系统”进行了上传,进行督办整改,形成专项督查工作情况报告报省河长办。

(五)其他工作。一是牵头落实省局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带队赴芜湖市开展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调研,参加中央统战部来皖检查调研活动,牵头撰写省局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落实情况的汇报材料。二是联系包保六安市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工作。三是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赴池州、黄山、宣城、芜湖、马鞍山等地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抽查,并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候选单位信用情况进行核查。四是参加社区治理、就业工作等联席会议,积极办理局内外各类征求意见、制定措施、工作总结等。

二、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截至目前,我处主要工作业务均已进行部署并有序推进,但也有个别工作如业务培训和专项调研因客观原因未能按计划如期开展。另外,自市场监管部门组建以来,总局未组织过个私业务条线的培训,建议总局加强对“小个专”党建工作及“查无”等工作的业务培训。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再加力。一是抓好政策落实。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有关支持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系列政策。持续关注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加强研判、不断跟进,指导个私条线当好政策宣传的“讲解员”、政策落地的“服务员”和政策协调的“联络员”。二是持续政策供给。强化省局民营办、“四送一服”办和省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统筹功能,立足发挥系统整体职能,围绕助力民营市场主体持续发展提供务实管用不间断的政策供给,督促各成员单位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地执行、跟踪检查和督导评估工作。三是提升名录作用。落实总局文件要求,会同信息中心做好帮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各项政策在名录上的集中公示、扶持导航和部门数据对接工作,更好发挥名录助企作用。

(二)“小个专”党建工作再推进。一是持续推进“小个专”党建双创工作,严格标准要求,每年创建20个左右省级示范街(区)、省级党组织示范点,扩大我省“小个专”党建工作影响力、辐射力。二是进一步加强省“小个专”综合党委和省个民协会党委自身建设,加强工作谋划,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全省“小个专”党建工作再提升。三是继续强化“小个专”党建联系点工作,结合市场监管和党建工作实际,健全省、市、县“小个专”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发挥传递党和国家政策、帮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服务“小个专”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四是开展“小个专”党建主题宣讲,按照一年一主题原则,开展好全省“小个专”党建主题宣讲活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打造特色亮点、推广工作成果。

(三)“无照经营”查处再深入。一是持续开展查无暗访督查活动。巩固和深化今年的督查激励成效,并在此基础上,完成16个市督查全覆盖。二是按照省级总河长会议和年度河湖长制工作要点安排,明年继续牵头开展所负责市的河湖联合暗访督查工作。三是完善“查无”工作机制。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学习宣传力度,指导市县做到无照经营查处与依法豁免登记相结合、与引导办理证照相结合。四是继续配合相关单位开展系列专项行动。

(四)“四送一服”常态化工作再提升。一方面继续发挥省局“四送一服”办的牵头作用,督促抓好企业反映问题的有效解决。巩固以往工作成效,推动在研究解决企业反映个案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从政策上解决共性问题,常态长效服务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按照省“四送一服”办部署要求,继续做好包保市的联系包保、督查指导等工作。

2021年12月15日

2021年市城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工作目标,以“城市建管提质年”为契机,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强管理。全局上下团结一心,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我市的城市管理水平日渐提升,现将我局今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市容环境精细化

一是开展市容市貌整治。紧紧围绕“创建、“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两项核心工作,深入城区40条主次干道沿线市容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今年以来共规范流动摊点310处、占道经营1500余处,清理乱堆乱放72处,清理乱披乱挂60余处;清理破损店招、商业横幅250条。联合交警部门开展人行道非机动车辆清理活动,共暂扣乱停乱放非机动车2163辆,做到还路于民。

二是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坚持做好集中整治与日常保洁相结合,提高保洁效果,在日常保洁做实做细的基础上,不定期开展集中整治。对城区主次干道和社区小街小巷积压的陈年垃圾、乱堆弃的垃圾死角、杂草、建筑垃圾等进行了清理,共清理垃圾死角3500余处,各种垃圾约4000吨;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今年在江铜贵溪冶炼厂社区和贵溪市政府大楼西侧共建设了10座垃圾分类收集亭,在城区率先进行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

三是开展道路扬尘污染整治。今年以来我局加大道路扬尘治理查处力度,采取早中晚时间节点对主干道重点路段散装车辆的篷布覆盖、遗撒,搅拌车的防漏措施等进行检查;同时做好严控源头,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要求各物业小区、装饰装修工地进行垃圾分类,建筑垃圾统一运输至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截至目前共查处车辆1300余辆,处罚违规车辆共88起,已结案23起。

四是开展油烟污染整治。对市城区各类餐饮店油烟排放进行全面排查治理,逐一登记,建立了台账。城区餐饮店油烟机、排烟管的设置进行了规范,重点做好“避、洁、净”工作。据统计,全市城区餐饮和单位学校食堂共计624家,已安装607家,未安装17家(100平方米以下4家,单位学校食堂13家),安装率97.28%,同时对各餐饮店油烟排放进行了检测,目前已检测288家。

五是开展违章搭建整治。积极开展由我局牵头的贵溪市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三年行动相关工作,组织各辖区开展违法建设排查摸底工作,经排查,我市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总建筑面积为37294㎡,其中主次干道8724㎡,背街小巷(含小区)28570㎡。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开展至今,各辖区拆除违法建设建筑面积合计20216.86㎡,查处率达54.2%。同时,对建成区新增违法建设做到“零容忍”。

六是开展户外广告整治。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区户外广告牌管理,我局重点针对主要干道周边未经批准设置、影响市容景观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各类违规户外广告牌进行了整治,截止目前共计拆除墙面广告、附着式广告牌等共计55块、道旗广告牌52块,拆除面积2531平方。同时会同雄石、东门、花园三个办事处对城区小街小巷及开放式小区清理垃圾小广告工作进行了考核,通过考核与日常巡查,进一步发现小广告工作清理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城区40条主次干道共计清理“牛皮癣”小广告11000余处,面积约1200㎡,打击12起乱贴小广告行为,处罚5300 元。

(二)市政园林精细养护,打造美丽宜居生活环境

一是市政设施平稳运行。科学制定养护计划,全面细化养护作业类别,研究制定养护作业标准,以社会效益为先,积极响应市政设施公共需求,保障道路、桥梁、高架安全稳定运行。截至目前共修复各类人行道板约9980㎡,修复各类路面6460㎡、路沿石1500m;对城区检查井,雨水井实行定期清掏,清掏检查各类雨水井514座次,维修更换检查井53座;维修路灯1089盏,维修更换电缆6300米,全市路灯亮灯率达99%。完成了雄石路提升改造工程、交通路道路改造工程、城南商贸广场沥青砼道路改造等工程,顺利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园林绿化全面提升。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关于城市绿化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科学规划、品质建设、精细管理,通过实施建绿、增绿工程,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形象。截止目前完成城区行道树补种约640株,新建贵溪大道西侧小游园3000㎡,贵塘公路入口、城南公园等地补苗提升约4500㎡。对四冶社区、电厂社区内、各大主次干道行道树整形修剪约3600株,达到了“显”、“透”、“亮”的效果,确保道路绿化美观。对各大公园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其中后河湿地公园新建停车位40个,安装电缆5000米;浮石公园城墙喷漆4000㎡,防腐木栈道拆除1100㎡,铺设花岗岩800㎡,安装照明灯、射灯约120套;芗溪公园铺设菠萝格木地板600㎡,凉亭维修刷漆,铺设花岗岩约1000㎡,铺设园路彩色地面约砖300㎡,垃圾箱140套等。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

一是建设停车位,缓解居民出行压力。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居民出行停车难问题,我局按照“创建”工作要求,遵循“应划尽划”的原则,在城区40条主次干道增设机动车停车位1265个,人行道非机动车位线3849㎡。同时对城区模糊不清的道路标线重新进行划设,并在城区人行道上增设了52块禁停牌。

二是“厕所革命”成效显著。根据鹰潭市提质增量三年(2021-2023年)行动计划要求,我局完成在城区新建公厕7座,老旧公厕改造28座的任务。同时督促、协调各乡镇完成公厕的新建改建任务。

三是做好建房审批工作。严格把关建房审批工作,截至目前,共收78份建房(含隔热层)申请材料,组织各职能部门勘察现场76户。召开规划区内村(居)民建房联审联批会议2次:会议审核170户(含2020年未审核材料)。2021年已发建房(含隔热层)通知书9户,其中建房现场放线6户。

(四)深化改革创新实践,推进城市管理纵深化

一是理顺城管机制体制。今年4月,我市事业单位改革,我局下属单位市政处、园林处合并组建成新的市政园林服务中心,原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更名为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撤销贵溪市城市管理后勤服务中心和原城市管理局事业单位,人员统一划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同时原市场建设服务中心职能划归我局。通过这次改革,进一步理顺了我市城市管理机制体制。

二是实行统一清扫保洁。今年9月,我局将主次干道园林、环卫清扫保洁统一整合至环卫服务中心,实行“一把扫把扫到底”的管理模式,加大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周边等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清除生活(建筑)垃圾等卫生死角,增加道路清扫保洁、机械作业、垃圾清运频次,实现年底城区主次干道机扫化率达到95%以上、垃圾日产日清,提高城区环卫管理水平。

二、2022年工作打算

我局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努力当好“城市美容师、大管家”,下步重点抓好“五大治理”:

一是加大治“脏”力度,让地更净。对照“创建”、“城市建管提质年”等工作提升标准,狠抓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进一步提升机械化作业,确保今年底城区主次干道机扫化率达到97%以上。充分发挥主次干道路长制、社区网格化的作用,健全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大公园、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及校园周边两侧等区域的环境卫生整治、监督力度,提高城区环卫管理水平。

二是加大治“乱”力度,让貌更美。坚决取缔城区主干道两侧等区域各类流动摊点,乱披挂、乱堆放、乱张贴、乱搭建、乱停放(特别是共享电动车)等不良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容秩序;以违法建设专项治理“三年行动”为契机,加大违法建设的巡查、拆除力度,并全力以赴支持配合辖区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工作,确保年底主次干道两侧违法建设查处比例不低于80%、背街小巷(含小区)违法建设查处比例不低于45%。

三是加大治“堵”力度,让路更畅。以市场周边环境整治为契机,加大叶家塘、烧箕山等市场周边占道(出店)经营、乱停乱放等违规行为整治力度,充分利用市场周边、人行道等空闲地划设停车泊,做到疏导相结合;有序分批推进城区40条主次干道、97条小街小巷破损路面的维修改造,确保市政道路路面平整、设施完好;加大人行道车辆违规停放的打击力度,确保道路畅通无阻。

四是加大治“尘”力度,让天更蓝。加大工地进出口、渣土车辆洒漏、建筑垃圾乱倾倒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把牢道路扬尘源头防控关;对污染路面做到及时发现、清扫、清洗,增加洒水(雾炮)降尘频次、减少道路扬尘污染。加大“闲置裸土”治理,确保城市裸露土地100%绿化美化、城市主要道路树池100%绿化或软覆盖,解决“因裸致脏、由露扬尘”问题;加大餐饮油烟污染的检测监管力度,确保建成区内餐饮经营场所油烟排放达标。

五是加大治“暗”力度,让城更亮。进一步完善城区市政路灯、集贸市场、公园、公厕、户外广告、公交站台等城市配套设施亮化管理,积极推进市政路灯智慧照明二期项目建设,积极推广智慧节能照明,确保城市管理部件亮灯率达99%以上,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亮化管理水平。

一、2021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区应急管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管理局的精心指导下,全面落实“提本质、遏较大、减总量、保安全”工作要求,积极推动主体责任落实,狠抓基层基础建设,深化重点专项整治,加强风险管控措施,不断推进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提升,确保了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持续稳定。

(一)工作情况

1.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健全完善。一是提级调整安委会组织结构。明确道路交通、消防、危化品、建设施工、工矿、文广旅游、城市运行、商贸行业等8个专业安委会组织架构,充分发挥行业内安全生产统筹协调、督促指导作用,推动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序落实。二是强力推进安全生产警示督办。针对“3.15”鄞江灼烫伤人事故,区安委办发文督促镇(乡)街道、园区和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针对“5.18”《第一聚焦》曝光无证加工点消防安全隐患问题,举一反三开展工贸领域安全生产和消防隐患问题排查整治,整改隐患问题300余条;针对高温季节安全特点,向住建、综合执法、农业农村、商务等行业主管部门和镇(乡)街道发出《安全生产工作提示函》,督促加强施工环节高空作业、临时用电、地下有限空间、废品回收站焊接与热切割等特种作业风险防范。三是立行立改上级暗访问题。今年以来,省暗访组向我区反馈问题28个,涉及7家企业(场所),区安委办先后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分解认领整改清单,迅速落实相关工作。目前所有问题均已完成整改。 

2.“遏重大”攻坚行动成效斐然。一是注重风险研判。全区确定了“遏重大”攻坚重点,识别188项关键风险节点,绘制8张重大事故风险链鱼骨图,清单化制定272条针对性举措任务,并明确整改责任和完成时限,系统出台了“1+8”攻坚方案,按期推进各项任务。二是加强视察督导。5月中旬,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遏重大”攻坚专题视察,8个检查组通过现场暗访企业、调研交流等形式督促重点领域风险普查、责任制运行等任务推进落实。9月下旬,再次向区人大常委会汇报“遏重大”工作进展,加强下步工作谋划。三是落实闭环整改。实施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30日”整改闭环机制,拓展问题发现源头,全面启动安全生产领域问题发现及时闭环处置工作,已发现归集问题线索3378个,督促整改3290个,验收销号3288个,销号率达99.94%。

3.大排查大整治扎实有力。一是高位督导推动。6月1日起,全区开展“平安护航建党百年”安全生产和灾害防范督导检查,区安委会主任、各专委会主任分别带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安全检查和分析研判,督促各行业领域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二是条线全面推进。以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为抓手,累计排查隐患3071项,整改率99.6%;行政处罚1291起,处罚961.3万元,约谈警示11家,责令停产整顿27家。道路交通领域,以两客一危为主,加强全面安全隐患排查和教育培训。推进路面硬件设施和线路改造,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建设施工领域,开展危大工程安全隐患排查175个,发现重大风险17个,警示约谈企业3家。旅游领域,科学研判临水临崖、玻璃栈道、观景平台、瞬间人员聚集、旅游车辆等安全风险,通过警示告知、教育培训、人员管控、资质审查等方式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确保安全。消防领域,组织沿街店铺、合用场所排查1.6万余家,挂牌督办156家,清理1800多人;落实消安拆违8000多平方米。城市运行领域,集中开展燃气行业安全整治,检查燃气企业和用户数共17153家,发现问题772件,书面整改317件,立案2起。商贸行业领域,将再生资源回收的安全生产管理作为重点,与市再生资源回收协会签订外包协议,实现全覆盖检查。

4.防汛防台应急及时高效。一是启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区应急管理局立即牵头组织部署全区普查工作,截止9月底,清查排摸数据982条,普查新增信息795条。在各区县市中率先实现数据采集率100%。二是完善会商研判机制。入汛以来,区防指办在每周例行会商基础上,针对频繁出现的强对流天气,会同区气象、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区防指主要成员单位开展专项汛情研判25次,督导相关部门在灾害性天气、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等重点汛情领域做好监测预警预报工作。三是强化隐患检查整改。开展度汛风险“回头看”专项检查行动,在汛前安全检查中发现的85个隐患均落实了相应的度汛措施。会同区发改局开展救灾物资储备库救灾物资检查,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2021年启动覆盖16个镇(乡)街道31个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工作;其中包含14个镇(乡)街道级避灾安置中心和17个村、社区级安置点,完成40个安置场所的可视化安装工作,力争2021年底前实现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率达到75%。四是落实专项应急演练。督导各地各部门及时修编本辖区本行业领域的防汛防台应急预案或部门工作预案,牵头完成了以防汛防台领域高风险区人员转移“安全码”使用为主的防汛防台应急演练,13个镇(乡)街道开展了本辖区防汛防台应急演练,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气象、住建等部门相继围绕本行业(领域)特点开展专项应急演练。五是开展防台应急救援。在今年的“烟花”“灿都”台风期间,区应急管理局抽调骨干力量进驻区防指,全力承担起区防汛指挥中心各项运作管理工作。提前安排2个督查组指导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加强防台安全生产管理,并着重对1家危化品生产企业、6家危化品经营带存储企业、36个加油站和25家高温熔炉企业落实防台安全度汛措施。指导各镇(乡)街道在台风来临前组织一次避灾场所与储备物资再检查,确保在防台关键期间均能正常投入使用。加强对全区各类应急物资与抢险救援队伍统筹管理与调用,积极向区外和上级应急管理部门争取各类物资与队伍支援受灾镇(乡)街道。防台各项工作得到有序落实。

5.宣教培训有序推进。一是营造整体氛围。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法”宣传周、防汛防台日、防灾减灾宣传周等活动,通过主题宣讲、广场咨询、竞赛比武、应急演练等群众性活动的开展,全面营造关注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新《安全生产法》颁布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宣传解读、答题等宣传,吸引了3000余名网友参与。同时,积极开展防汛防台、防灾减灾宣传,会同章水镇承办了2021年宁波市地震科普宣传“进基层”启动仪式暨海曙区中小学地震应急演练观摩活动,获得了良好反响。二是推进专项工作。今年以来,牵头对原有的17个镇(乡)街道安全宣教体验馆进行改造升级,以“大应急、大安全”为主题,充实丰富应急管理相关宣教体验内容。围绕民生实事工程目标任务,完成了2个实训馆建设,场馆总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根据全民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今年市局下达了5.3万人的安全生产培训指标。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截至目前培训总人数已达6.54万人,完成率123.4%。基本实现了辖区重点企业负责人、安管员、重点岗位人员培训全覆盖。针对基层应急管理体系调整后业务增加等情况,专题举办了防汛防台业务培训班和灾害信息员培训班,解读各项政策法规,讲解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水平。

二、2022年度工作思路

2022年全区的应急管理工作,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强化思想理论武装为主线,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以协同推进共同富裕为目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度凝练应急管理“一盘棋”思想,强化统筹谋划,着力抓好数字应急改革探索和基础建设成果巩固,全面实施安全综合治理,不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担当精神,更优的服务保障投身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样板区的进程中,为努力绘就共富共美的海曙新图景贡献应急力量。

(一)强化思想理论武装

始终加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武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进一步增强先进理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全体应急管理干部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发展中奋发图强、担当作为。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一以贯之持续有效落实。多途径多方式宣贯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采取党委理论中心组牵头学、党支部组织集中学、党小组分组专题学等方式,实现自上而下全覆盖。进一步深化学习教育,形式上,探索并坚持“2+1”学习教育模式,灵活用好学习强国、应急管理干部大培训这两块线上学习主阵地、“周二夜学”线下教育主渠道;内容上,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等学习材料为主力军,拓展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改革开放简史》、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考察各地重要讲话精神;成果上,以“三为”实践活动为着力点,服务发展解企业难事,服务民生办群众实事,服务基层破基层烦事,持续巩固学习教育成果,全方位转化为工作实效。

二是强化法治思想宣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推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面落实。持续加强新《安全生产法》《宁波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刑法修正案十一》等法律法规两个层面的学习宣传。一方面,组织全员培训、分级授课,提高受训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做到执法必须“知法懂法”;另一方面,开展“曙新”行动,发动区、镇(乡)街道两级执法力量,包片、包干、包企,带着法律法规走进企业,切实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同时,以安全生产“五进”为抓手,利用官方微博微信、流动宣传车、“村级广播”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普及相关政策,当好法律法规“宣传员”。

三是强化党风廉政教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以“警示教育”为抓手,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加强作风效能督查,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始终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持续深化“模范应急、清廉应急”建设,继续围绕“忠诚”、“崇学”、“勤政”、“廉洁”四大主题,通过打造宣传阵地、健全管理机制、创设教育载体、选树先进典型、提炼先进经验等举措,纵深推进“双建”活动。突出“双建”工作的政治性、模范性和服务型,组织开展“隐患整治提速、监督执法提质、作风转变提效”三大行动,切实为各项工作落实提供有效保障。

(二)实施安全综合治理

有条不紊推进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行动计划,立足前期综合治理成果,兼顾重点行业监管需求,做好回头看、重点抓以及查漏补缺。全面梳理和建立工作任务清单,找难点、查堵点,解疑点,突出区域特色、工作针对、指标量化、精密智控、本质安全等方面,努力实现辖区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一是持续开展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聚焦涉爆粉尘、有限空间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组织开展工贸企业“除隐患、防火灾”攻坚专项整治行动,按照重大隐患“出重拳”、较大隐患“下狠招”、一般隐患促整治的整治原则,对工贸企业中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重点区域实施拉网式排查,建立隐患清单和整改销号制度,形成整治闭环。深入推进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推动安全监管关口前移,夯实工贸企业安全管理基础。

二是持续开展简易升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治理。采取“综合监管、行业主管”双管齐下工作模式,对全区超市商场、物流仓库、工厂仓库等涉使用该类设备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掌握使用非法简易升降设备的单位类型、使用数量。采取联合执法和深度检查相结合,对存在问题隐患的落实限期整改,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实施统一查封处理,拆除或换装合规升降机或货梯,坚决打击违规使用行为,严厉惩处逃避、观望企业,有力整治、清缴违规使用简易升降设备行为,各个击破,化整为零,力争打造无非法使用简易升降设备的安全示范区。

三是持续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督促落实属地和行业管理责任,重点针对建筑施工、工矿商贸等行业领域和作业类别,组织开展高空作业、临时用电、电焊切割、有限空间等特种作业专项执法检查,严肃查处“以包代管”等违法违规行为。聚焦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存在的“代表培训”、“个别取证”、“无证上岗”等现象,组织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专项整治。采取“3+2”工作模式,对取证人员、供职企业、培训学校三个层面,事前培训、取证复审两个阶段开展靶向检查,重点查处无证上岗,证件过期,伪造、变造、买卖特种作业操作证等行为。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准入和清退机制,实行特种作业人员取证持证情况与企业安全生产信用等级、标准化考评相挂钩机制,对未能实现全员取证的企业取消标准化考评资格、调整信用等级,对不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规范作业的人员采取警告、罚款、再培训、吊销证书等措施,实现特种作业人员优胜劣汰。

四是持续开展涉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以危化领域风险普查信息底数为基准,按照集中重点、全面深化、总结提高三阶段治理流程,对辖区涉危化品使用企业分区分类进行“销单式”检查,严防已查已改隐患“回潮”,进一步巩固危险化学品领域“遏重大”攻坚成果。大力推广应用应急处置卡,继续推进安责险投保,力争实现涉危化品企业100%投保。探索建立“低头捡黄金”制度,鼓励涉危化企业设立隐患排查治理奖励专项资金,对主动排查、报告、排除事故隐患的职工给予物质奖励,变被动受检为主动“找茬”,形成自下而上主动辨识、自上而下强化管控的良性格局。

五是持续开展三类“园区、企业、设施”安全生产整治。关注三类“园区、企业、设施”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开展集中攻坚整治行动。全面推进“三类园区”专项整治,聚焦“三类园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未落实、隐患排查不到位等问题,加快基础信息排摸和针对性执法检查,建立优胜劣汰、门槛准入等机制,严格对照安全生产负面清单,淘汰一批、整改一批、转型一批、合格一批。持续推动“三类企业”专项整治,严厉查处“三类企业”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危化品使用安全措施不到位等行为;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对重大隐患企业实施跟踪、销号闭环管理,确保整改到位。协同落实“三类设施”专项整治,以高危仓储储罐、压力容器(储罐)、环保装置、改扩建建(构)筑物安全为重点整治内容,督促企业设置安全标志标识、建立动火审批制度、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实现除危降险“零反复”。

(三)深化综合行政执法

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链式监管,大力提升执法效率和监管水平,助推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落地见效。

一是深化分层分类监管。横向,理顺行业主管与综合监管关系,厘清部门职责分工,合理划分行业主管与综合监管职责权限;建立完善衔接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监督制约等运行机制,推行建立首问负责、联合(专题)会商、案件移送抄告等制度体系,确保种好各自责任田。纵向,按照职权法定、分级负责、重心下移、属地为主等原则,结合执法对象、管理层级、风险等级等要素,逐级明确重点执法对象及“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抽查范围,指导协调基层应急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构建上下联动、监管执法链条完整的执法体系。

二是落实包片监督执法。压实监管责任,包片分组监督。推行局行政执法队“1+N”包片联系、监督检查制度,下设4个中队分工负责执法协调、举报投诉处理、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等事项,分片包干17个镇(乡)街道应急管理行政执法工作。靶向重点领域,强化专项监督。针对性加强包片领域危险化学品、工矿商贸等重点行业领域监管执法,科学制定监管执法计划,落实落细监管执法责任,推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双落实。聚焦村(组)社区,延伸一线监督。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协管员作用,深化定人、定岗、定责、定方案、定片区“五定”工作制度,督促协管员开展日常巡查、定期排查,及时上报各类安全隐患,实现包片监督关口前移。

三是实施全员执法办案。发挥局队合一制度优势,整合资源,内部挖潜,建立“全员执法办案”制度,形成执法查办强大合力,打造全员参与、合力办案新格局。实行跨室联动,根据执法需要成立执法小组,统筹调配符合条件的干部参与执法办案,打破各科室工作界限,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尝试建立“导师工作制”,确定资深执法人员为各执法小组导师,老将带新人,骨干带新手,以案带训,不断培养执法办案骨干,提高全体干部执法办案工作水平。

四是规范执法办案流程。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定期补充更新执法知识库,确保合法合规合流程开展行政执法。规范案件审理程序,实施集体审理机制,对提交案审会讨论的行政执法案件进行集体讨论,重点对主体、程序、适用法律和证据材料等方面进行审核把关,充分发挥案审会“管理、监督、集中”的作用,将行政执法权力合理有效的置于监督范围内,确保案件定性和适用法律法规的准确性。落实行政处罚通报公开制度,在官方网站、主流媒体公开通报,接受公众监督。组织开展案卷评审和执法技能比武活动,以评代管,以比代训,不断提高案件办理质量。

(四)探索数字应急改革

深刻认识数字化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把数字化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牵引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围绕“整体智治”理念,聚焦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重点领域,加快推进省市平台的贯通应用,同时结合海曙实际,加快应急管理特色场景的开发建设,更深层次撬动内部机制的化学融合,从“事”向“制”“治”“智”转变。

一是精准对接应用省市平台。围绕省市重点工作任务,聚焦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等重点领域,积极按照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数字政府系统建设要求,精准对接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防控等平台系统,打通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融。深化平台应用,通过数据处理、归集和共享开展日常监督、执法检查,实现精准监管。

二是适时推进特色场景开发。以市级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平台系统和应用场景建设为抓手,基于海曙区自然灾害风险防控特色需求,开发推进防汛作战指挥一张图和应急响应联动一键通两大场景。汇聚自然灾害相关对象基础信息、实时监测信息、预报信息、预警信息和视频监测点,依托大数据、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服务融合等新兴技术,通过地理空间数据和各专业部门数据的全面高效整合,构建防汛作战指挥一张图,为全面了解防汛格局、实时掌握信息要素、科学决策分析提供支撑,实现“灾害业务一图展现、要素详情一键查询”;以防汛预案为主线,以事件为驱动,建立涵盖应急响应联动全过程的“应急响应联动一键通”,满足日常工作需求。

三是全面构建应急指挥体系。大力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按照平战结合、信息共享、整体联动建设原则,完善提升区级应急指挥平台,指导镇(乡)街道建立基层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应急救援指挥市县(区)乡三级无缝衔接、无限贯通,构建值守到位、响应及时、信息畅通的应急指挥体系。

(五)巩固基础建设成果

着眼队伍、宣传、场所、机制等关键点,强化工作举措,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巩固提升基础建设成果。

一是抓好安管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专项排查,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配齐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安管员综合业务素质培养,加大培训频次和周期,鼓励安管员积极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持续提升总体业务水平。规范奖惩考评机制,注重荣誉激励,充分激发头雁引领作用,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二是抓好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全面贯彻《关于进一步加

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海曙区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政府专职消防队提档升级方案》精神,配齐配强应急管理所工作人员,落实政府专职消防队提档升级要求,组建区级专职森林消防队,配齐专职队人员,完善人员招聘、使用、管理等运行机制,逐步加强队伍力量整合。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积极培育扶持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引导鼓励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全方位提高社会参与度。

三是抓好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以有场所、有展示、有机制、有活动为基本标准,按照“新建一批、提升一批、改造一批”要求,全域推进应急(安全)宣传教育体验馆建设,在2022年底前实现17个镇(乡)街道100%全覆盖。着力依托辖区高校、社会化培训机构优秀师资力量,积极打造区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为企业培训、干部轮训提供优质资源。

四是抓好应急管理中心建设。指导基层推进应急管理中心建设,以属地专职消防队为依托,整合专(兼)职森林消防队、社会应急救援队等队伍,实现与应急管理所合署办公,形成统抓统推、统抓统救的应急管理新模式。

(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紧盯“综合化管理”特点,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精准发力,进一步深化、完善和健全应急管理领域体制机制。

一是不断完善责任落实体系。进一步规范完善“1+X”专委会责任落实和运作体系,持续健全安委会、专委会工作规则,加强指导督促和通报力度,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在各重点领域的综合协调、督促检查职能。进一步规范各类协调机构工作运作,围绕“牵头统筹、综合汇总、协调联动”的职能定位,按照“县(区)乡一体、条抓块统”要求,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制定完善工作规程,理清责任链条,促进各方面工作有机衔接,发挥整体效应。

二是不断完善预案管理体系。根据《海曙区应急预案目录》,在“1+31”应急预案体系基础上,加强与各减灾委员会成员的沟通,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群体性事件等应急预案,加快推进应急预案覆盖全区域、全灾种、全行业,实现各级政府、部门、社区、企业各类预案的有效衔接,推进应急预案“简明化、图表化、可视化”建设,提升应急预案专业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不断完善应急联动体系。优化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和职责配置,重点整合和调整应急管理体系结构,打破部门间利益阻隔,构建统一高效的横向应急联动指挥体系。重视基层应急联动机制的健全完善,依托应急指挥平台,探索建立运转高效的指挥体系和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向基层延伸。健全应急事故信息的报送管理处置体系,完善应急响应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关键岗位24小时专人值班值守制度,推动各方信息第一时间归口汇总、各类情况第一时间综合研判。

四是不断完善协调合作机制。充分发挥4个指挥部(领导小组、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管理作用,全面建立救灾物资协同保障、防汛防台会商研判、灾后救助分工协作、防灭火共防共治、综合监管齐抓共管等工作机制,构建覆盖全面、主次有序、精干高效、相对稳定的协调合作工作模式。

五是不断完善评估评价机制。加快构建“风险驱动”和“事件驱动”相结合的应急评估体系,通过应急演练、复盘回顾等方式,发现管理环节潜在的风险和隐患,查漏补缺,及时完善应急预案,修订相关工作制度,形成科学、合理、全面、高效的常态化应急评估机制。

六是不断完善奖惩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多层面开展奖惩管理。对内,突出重点时点和日常管理相结合,着重对在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综合救援等工作中表现突出、贡献卓著的个人给予相应奖励,激发应急管理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积极性。对企,深化企业诚信机制建设,按照信用等级实施个性的激励或约束,为企业扣牢“安全带”。

2021年12月16日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汉寿县林业部门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以“绿化龙阳”为主题,加强生态保护管理,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完善林业基础保障体系,林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2021年工作总结

1、抓“绿化龙阳”,提升森林生态质量

2021年是第二个“绿化龙阳”三年绿色行动开局之年。我县继续将“绿化龙阳”与绿色庭院、生态廊道、油茶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积极推动全县生态建设。今年圆满完成22万亩营造林任务,其中人工造林3万亩、封山育林0.88万亩、退化林修复0.64万亩、森林抚育14.68万亩、油茶2.8万亩。全县各乡镇义务植树共150万株,参加人数43万人。今年我县油茶产业发展以新造林和低效林改造为主,共新造油茶林4000亩,油茶低效林改造3000亩,带状更新1000亩,疏密度改造、垦复8000亩,施肥、抚育15万亩。

2、抓资源管护,保障森林生态安全

一是森林防火工作。严格落实野外用火管理制度,高火险时段发布并张贴禁火令。创新方法、手段,倡导提倡鲜花祭扫、植树祭奠、公祭悼念等无烟火祭祀活动,春节、清明期间共清理火灾隐患23处。积极开展森林防火林带规划,计划在11个森林防火重点乡镇建设森林防火林带100公里,目前规划文本正在设计中。积极开展森林火灾风险普查,目前全县6个标准样地外业调查已完成,样地可燃物热值检测已送省局。全年全县未发生森林火灾,有效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的安全。二是林政资源管理工作。一方面在积极主动服务项目建设的同时严格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和管理,严禁未批先占、少批多占等违法行为发生。截至目前,已受理采伐申请85宗,批复85宗,采伐20164.08立方米。已批准永久性占用林地项目9个,占用林地44.0686公顷,临时性占用林地项目已批准9个,占用林地13.6252公顷,为林业生产服务项目1个,占用林地0.0486公顷。另一方面,强化公益林管理,严格管理采伐指标。我县公益林总面积为16.19万亩,今年发放补偿资金共275.34万元。对公益林禁止皆伐,有力保障公益林的生态效益,提高林农的收入。三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工作。利用“爱鸟周”、“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时间节点,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做好了禁食野生动物退出后续工作,77家退养主体均已完成转产转型。省、市、县三级奖励资金523.15万元预计年底前打卡发放到位。先后化解矛盾息访两次,野生动物养殖户思想总体稳定。四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点对楠竹、杨树、油茶和松树等树种进行森林病虫害监测,我县森林病虫害主要为杨树天牛、杨扇舟蛾、黄脊竹蝗、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等,发生程度均为轻度。据统计全县森林病虫害成灾率0‰,防治率90%,较好控制了林业有害生物蔓延和成灾。完成了《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案》和《“十四五”松材线虫病防控攻坚总体方案》。

3、抓林政执法,筑牢森林安全防线

一是林业综合执法工作。截至目前,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40起,处罚违法人员40人,罚没款193.98万元。其中擅自改变林地用途39起,擅自在森林防火区野外用火1起。 二是整改销号工作。省林业局下发给我县2020年森林督查判读图斑共76个,面积64.7187公顷。经现场核查,确认不属于问题图斑39个,面积17.8306公顷。问题图斑37个,预计年底前完成森林督查问题整改。省林业局下发给我县2020年打击毁林专项行动判读图斑共60个,面积174.5678公顷。经现场核查,确认不属于问题图斑55个,面积161.4431公顷;问题图斑5个,面积13.1247公顷,涉嫌违法案件5起,年底前全部查处到位。省局交办挂牌督办涉林案件违法违规图斑7个,总面积11.5583公顷,其中不属于破坏森林资源8.7511公顷,查处2.8072公顷。目前已刑事立案2起,行政立案3起,不予刑事立案2起。开展违法占用林地回收和复绿工作,现已恢复林业生产条件和复绿面积2.3236公顷。三是疫木检疫执法工作。开展了“护松2021”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执法专项行动,联合县森林公安局组织检疫执法行动2次,出动执法人员10人,检查涉木企业22家,涉松企业11家,未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木。四是安全生产专项检查。今年开展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执法检查行动12次,排查企业安全生产隐患490人次,均得到有效治理。

4、抓生态管护,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一是林(草)长制工作。完成了《汉寿县全面推行林(草)长制实施方案》,建立了林(草)长制工作体系和网格化管护体系,划分了责任区域,明确了县、乡、村三级属地管理责任,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全域覆盖。二是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申报实施了三峡后续专项目资金洞庭湖区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450万元,建设内容为修复岸15.4公里,自然修复和人工辅助修复280公顷,基围修复20公顷。该项目已于11月开工,预计在2022年3月底完成建设任务。申报了德国促进贷款项目湿地修复资金3亿元。我县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2%以上。三是自然保护地工作。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预案,计划将含两处矿权地的金牛山地块调出湖南汉寿竹海国家森林自然公园,涉及破碎斑块10个,面积137.78公顷。开展了中央环保督查和“洞庭清波”专项行动自查摸底工作,完成新植杨树清理380亩,督导宝台环保砖场清理遗留建筑垃圾500吨。督导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完成杨树除萌15.2万亩,迹地修复2.8万亩。

5、抓政务服务,优化营商发展环境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放管服”改革有成效。继续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和取消证明的要求,在林木采伐、木材运输、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等行政许可和政务服务事项中取消多项证明材料。将保留下来的行政审批事项,尽可能下沉到乡镇林业站,实现“让群众少跑路”。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和靠前服务制度,切实为林产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落实涉林惠农政策。退耕还林资金、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天然林保护补助资金、公益林护林员补助资金等各类林业项目资金均依政策发放到位,切实维护了广大林农和林企的利益。

二、2022年工作计划

1、持续推进“绿化龙阳”三年绿色行动

通过开展第二个“绿化龙阳”三年行动,力争使全县80%的村庄达到绿色村庄标准,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2、全面推进林(草)长制工作

落实各项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林(草)长制“一长三员”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网格化管护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森林资源“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确保生态系统持续向好,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环湖强县提供更好的生态保障。

3、全力推进生态廊道建设

根据《湖南省省级生态廊道建设导则》和《森林精准提升技术规程》(DB43/T2045-2021)等文件精神,按照湖南省省级生态廊道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突出重点、科学设计原则,制定具体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全力完成石长铁路沿线10公里范围内人工造林4000亩,森林质量提升5500亩。

4、强力推动林业产业发展

一是重点发展油茶产业。落实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对低产低效的老油茶林进行更新和抚育改造,打造丰产油茶林。二是大力发展木竹培养、种植及深加工。鼓励企业走木竹原料和产品市场外向型发展之路,支持企业自建原料林基地,重点培育一批木竹加工省级龙头企业重点。三是不断壮大林下经济。以林下资源开发、种植(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林(副)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为发展重点,积极推进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菌、林禽、林牧等模式的林下种养业。四是助推全县生态旅游发展。加大湖南汉寿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湖南汉寿息风湖国家森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重点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产业规模经济效益。

5、加大资源保护和管理

一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常态化森林资源监督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林长制。二是严守林地占用限额管控红线,加强对全县重点工程使用林地的服务保障工作。三是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提升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水平。四是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高监测预警水平,控制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五是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开展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后续风险划分,完成全县森林火灾风险“一张图”,完善森林防火林带规划。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和森林火险隐患排查,加大林区森林防火、森林资源保护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全县不发生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六是加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继续落实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七是继续抓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

6、持续抓好其他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确保林业行业风清气正。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在职能范围内竭诚为企业营造放心发展、放手发展、放开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三是抓好林业安全生产,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气象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局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服务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为助力新阶段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气象服务保障。

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地方发展提供坚强气象保障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气象局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执行省气象局党组各项工作要求,以气象现代化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气象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定位,全力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水平,为加快推动新阶段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气象保障。

推动市政府出台多个文件。2021年1月,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气象事业助力新阶段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加快推进“智慧气象”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水平、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三大主要任务。加强与《意见》中22家责任单位沟通合作,通过目标考核、专项督查等方式,确保《意见》工作台账10项任务有序有效推进。

2021年9月,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八大任务,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在决策指挥、“公园城市”建设、农业稳产增收、森林防灭火、重大活动中的服务保障作用,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经费、作业能力建设项目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率先印发气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年8月,与淮北市发改委联合印发《淮北市气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率先在全省各地市中印发。《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淮北气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确定了“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工程、气象防灾减灾应急保障工程、城市内涝智能监测预警工程、人工增雨防雹能力提升工程、气象防灾减灾惠民工程”等五大重点工程,为今后五年淮北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1年12月,濉溪县局联合县发改委印发《关于印发濉溪县气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为濉溪县气象事业在“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发展确定了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发挥气象决策服务参谋作用。2021年我市寒潮、强对流、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频发,7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4倍,突破近30年历史同期极值。我局始终把决策服务放在首位,做到预报准确、传递及时、服务主动,通过国突平台、96121、电子显示屏、微博、政府网站等渠道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各级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信息员及专业用户发布相关预警信息。与淮北市水务局、宿州市水文局建立视频联合会商机制,与永城市气象局等周边地市开展灾害性天气联防,为关键时期防汛救灾工作提供气象支撑。

全年共发布各类气象预警信号258条(含发布、确认、变更、解除),共制作决策气象服务材料222期,其中《气象信息专报》45期、《重大气象信息专报》13期,《气候影响评价》12期、《月报》12期,《旬报》36期,《周报》104期。发送服务短信436条,服务109万余人次。在抗击台风“烟花”工作中,及时优质的气象服务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多次微信点赞,对气象服务工作表示肯定和赞扬。

建成应急广播预警发布系统。为实现预警信息的分级发布和精准发布,我局于3月开展预警信息发布应急广播播发试验,同时,探索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应急广播协调机制,先后与市文旅体局、市传媒中心联合印发《淮北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应急广播系统对接管理办法(暂行)》、《关于建立气象信息快速发布机制的协议》。联合市应急广播制定对接方案,完善优化双方系统接口,实现预警信息播发、反馈信息接收及终端播发等功能。

为了进一步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在应急广播系统的播发,我局制订《预警广播播发试点工作-淮北试点地区发布策略》,并在省突系统中进行相关配置,经多次测试,已完成安徽省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淮北市应急广播系统的对接,确保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能通过淮北市应急广播系统实现预警信息的一键式发布。

推进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开展淮北市相山区、杜集区和烈山区的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完成气象数据收集上报、区域站资料质量控制,基本完成各灾种致灾因子调查、气象灾情数据普查等,编写完成相山区气象灾害致灾危险性评估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在台风“烟花”防御气象服务中,我局利用台风风险普查成果,遴选历史上影响淮北市3个强台风个例(温妮、摩羯、温比亚),与“烟花”对比,分析其对我市的风雨影响,为市委市政府防台风防汛决策部署提供科学参考。

三、抓好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气象为农服务领域全覆盖。根据时令节气制定气象服务方案,共发布各类农业气象服务材料69期,其中《农用天气预报》9期、《淮北市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6期、《淮北市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8期、《淮北市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8期、《气象与农情》36期、《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2期。发送各类气象服务短信129条,服务达60余万人次。

与市农业部门合作,联合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利用气象短信平台,连续20天向各级领导、专家、种植大户发布小麦赤霉病预警信息和防治措施。制作发布《小麦赤霉病防控专报》4期,同时在《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农业与农情》等服务材料中提出防治方法和用药建议,确保全市小麦丰产丰收。

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与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淮北市石台金禾家庭农场、淮北市烈山镇塔仙石榴专业合作联社和濉溪县四铺绿色家庭农场对接,了解它们对气象服务需求,制作精细化农业服务产品,为相关企业增产增收提供气象保障。

为打造“一县一品”特色产业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濉溪县局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和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开展濉溪黑糯玉米“中国气候好产品”申报工作,通过对黑糯玉米农田气候、土壤、生物灾害等监测,理化指标检测,挖掘优异品质因子,开展气候品质评价和溯源体系建设,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把濉溪县黑糯玉米打造成安徽首个“中国气候好产品”品牌,提升市场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重大气象服务保障有力。扎实做好春运、中高考及节假日期间的气象保障服务。特别高考期间,自6月3日起每天向市委、市政府和教育等部门提供高考气象决策服务材料,内容包括高考期间天气特点、逐日天气要素及专家提示等,并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电视、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渠道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天气预报信息,便于考生及家长及时了解天气变化,作出合理安排,避免或减少天气的不利影响。年内共制作《春运气象服务专报》7期、《高考专题气象服务》5期、《中考专题气象服务》6期、《学业测试专题》2期。

道路交通安全气象保障成效明显。联合市公安局和交通运输局,建设淮北市高速公路恶劣气象条件监测预警平台。平台建成后,全市实现24个高速公路能见度观测站和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能见度仪的视频接入,数据每十分钟更新。我局在提前预报、利用高速公路恶劣气象条件监测预警平台密切监视能见度数据的基础上,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全面提升了我市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水平。 

四、全力以赴推进建设,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淮北地区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基地暨淮北市国家气象观测站投入使用。2018年11月开工,2021年7月投入使用。该基地的建成有力促进了淮北市人工增雨防雹事业协调发展,在淮北地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人影作业人员可与当地驻军进行技术互动,平战结合,战训结合,搭建军民互动平台。

新一代天气雷达工程项目即将竣工。占地面积约4600平方米,塔高88米,塔顶布设一部新一代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建成后将开启淮北市气象服务新水平,在提升气象预警预报能力的同时,也为防灾减灾、应急保障和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塔底将建成淮北市多功能科普教育基地,丰富淮北市科普内涵,提升城市科技含量,成为标志性景观。目前已完成主塔、科普展示厅土建,将于近期安装雷达设备。

    五、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全面深化气象改革

落实防雷施放气球安全责任体系。印发《2021年全市矿区防雷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更新完善淮北市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监管清单并向社会公布。联合应急管理局开展2021年防雷安全检测检查,分别针对城镇燃气部门、重点旅游景点开展多次联合检查。对防雷重点单位监管检查38次共117家,施放气球活动监督检查11家次。

落实防雷减灾安全生产责任督查,成立由市经信局、市应急局、市住建局、市气象局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络员担任成员的四个督查组,对全市一县三区政府等19家单位开展了督查检查。完成21家市直单位日常办公场所雷电防护装置公益性防雷检测。

加强气象法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内法规,制定年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和年度普法责任清单。组织集体学法、旁听庭审、培训测试,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加强气象法律法规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不断提升普法实效。

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均通过国家局审批系统和安徽政务服务网办理,大厅气象窗口共办件67件。加强气象执法工作,开展防雷监管检查38次共117家;气球各类监管检查11家次,成功制止一起违法升放气球行为;其他各类监管检查11家次。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市级气象部门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的宣传工作,真正做到“按单行权”“依单服务”,荣获2021年淮北市清单知识竞答活动团体组织奖。

强化标准化宣贯应用。制定标准化工作计划,确定2019-2020年度4项标准为重点应用标准,多次召开会议对相关标准进行解读。执行标准清单半年一更新,并通过市信息公开网、省局气象办公系统公布,将标准化贯穿气象工作全过程,切实做到有标可循、依标办事。撰写1篇标准化论文,并参与首届长三角气象标准化论坛。

推进开发区“标准地”改革。探索推进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性工作,印发《关于加强淮北市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成果应用的通知》《淮北市气象局出具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审查意见服务指南》,推进淮北市审改办印发《淮北市区域评估成果应用指南(试行)》,组织召开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评估成果运用培训会。

六、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推进科技创新。继续推进《淮北大雾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和《淮北市汛期降水趋势预测方法研究》两个研究型业务;全年交流发表论文6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1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2项课题结题验收,成功申报1项市科技局课题。

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制订远程学习集体、个人计划,实现全员参加气象远程学习。组织全体职工参加党员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远程专题培训和党史学习教育远程专题培训,举办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提升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能力。做好新时代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推荐选拔工作。1名职工通过工程师评审,1名职工入选安徽省气象局新时代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气象后备人才,该名职工同时被授予“安徽省优秀气象业务科技骨干”称号。

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9.38%;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占比90.63%,人才队伍总体学历水平较高。40岁及以下人员占比37.50%;41岁至50岁人员占比25%;51岁及以上人员占比37.50%。高工占比28.13%,高工占比逐年递增;工程师占比40.63%。

优化科级干部队伍结构。选拔任用1名科级干部。截至11月底,35岁以下科级领导干部占比达到31%,科级领导班子配齐率达到92.86%。干部队伍梯队建设得到了加强,保持了干部队伍生机活力,促进了队伍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2021年向省局推荐科级干部1名,提任交流任职的市气象局纪检组组长。

提升科学管理效能。宣传科普再创佳绩,在各类媒体发表稿件四百余篇;保密、密码、政务公开、机关效能建设、档案、后勤服务等工作不断加强;工青妇、群团、学会工作丰富多彩;组织老干部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走访、电访老干部10余人次,看望慰问住院老干部3人次,老干部“两项待遇”得到全面落实。

七、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利用网络阵地、线下阵地,分类施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共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9次、专题研讨9次;举办专题读书班1期;撰写发言材料12篇;领导干部讲党课3人次;开展基层调研3人次,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整理“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7件。开展先进典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举办主题征文比赛、青年主题论坛、党史知识竞赛,让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形成推进气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理论武装。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主线,开展集中研讨、专题学习等中心组学习活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气象政务新媒体阵地管理。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严肃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做好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等工作;以支部为单位,采取集中学习、上党课、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每月开展一次党员活动日活动;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群团组织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凝聚团结奋进力量。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领航”计划,开展“四强型”党支部建设,机关党支部入选省局基层党建工作“领航”计划示范库。机关党支部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淮北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

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制定印发党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和党组成员责任清单,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和张书余岳虎案警示教育。

推进党建业务双融合。在防汛救灾关键时刻,设立“党员先锋岗”,号召党员勇担使命,冲锋在前。特别是在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气象服务中,全体党员把打赢防汛防台保卫战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在抗击台风“烟花”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指挥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八、2022年工作计划

回首过去的一年,淮北市气象事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就。淮北市局连续十年荣获全省气象系统综合目标考核优秀、特别优秀单位;连续九年荣获淮北市目标考核先进单位;连续三年在省政府对各市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考核位列全省第二;连续五年被中国气象局授予“优秀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先后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平安建设优秀单位、市直机关工会工作优秀单位、预、决算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先进单位等。县气象局荣获濉溪县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先进单位。多个部门和个人荣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产学研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淮北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先进个人、市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安徽省气象行业技术标兵、安徽省优秀气象业务科技骨干,财务核算中心和多名职工被省局嘉奖。

二、2022年,我局将重点着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争取支持,持续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以《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气象事业助力新阶段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淮北市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抓手,推动《淮北市气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实到位。重点是推进五大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新阶段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气象综合保障能力。

(二)持之以恒,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健全自然灾害风险预警联合发布机制,持续提升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能力。强化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强化普查成果应用。完善预警服务“一平台”,切实做好面向交通、旅游、电力、林业等重点行业的气象保障服务。

(三)立足本职,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做好农业农村服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完成高速公路恶劣气象条件监测预警系统优化项目建设,为做好道路交通安全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强化民生服务,不断丰富气象服务产品供给,提高公众媒体气象服务质量。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加强生态气象服务,开展生态系统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加强重污染天气防治服务,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气象保障。继续做好重大工程、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常态化开展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作业。

一、过去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高标准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高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过去五年,环保督察整改工作稳步推进。我县整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高度重视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各责任单位为成员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霍山县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督察整改办公室,协调各项督察整改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抓整改,对重点难点问题亲自督办,各乡镇、经济开发区、县直相关单位坚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等原则,狠抓责任落实,县整改办发挥牵头作用,梳理各级督察交办及自查发现的环境问题,制定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责任清单,明确整改任务、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实时跟踪调度,一体推进中央和国家层面交办问题、省级层面交办问题、市县“回头看”排查和滚动排查问题整改,形成了同心协力抓整改的工作局面,一批重点和难点问题得到了解决,县城集中式饮用水取水口上移工程、县经济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和集中供热工程、东淠河生态湿地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乡镇污水管网提标升级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使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据统计,2017年以来,我县共整改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600余个,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获得了全市2018-2019年度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先进县区的荣誉。

过去五年,大气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一是燃煤污染有效管控。划定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面淘汰了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开发区实现燃气锅炉集中供热,县城区散煤实现清零,煤炭消费减量替代任务超额完成,燃煤烟气污染大大减轻。二是扬尘污染明显降低。城区建筑拆迁工地全部落实湿法作业,城区渣土全封闭式运输,城区主干道路实现机械化清扫和雾炮降尘作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公示牌制度全面落实,建筑、道路施工严格落实扬尘防治“七个百分百”要求,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三是汽车尾气污染源头防控。全面淘汰老旧柴油货车等高排放车辆,城市公交油改电75辆,实施城区高排放车辆限行和过境车辆绕行措施,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车辆。四是餐饮油烟治理全面规范。开展城区餐饮油烟综合整治行动,取缔露天烧烤,引导经营户入室经营,强制餐饮经营户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定期清理维护,确保油烟达标排放。五是露天焚烧基本杜绝。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建立秸秆收储利用设施;严禁露天焚烧秸秆、杂物等违法行为,露天焚烧秸秆等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六是工业废气治理更加深入。无组织排放废气得到进一步收集,废气治理设施全面升级改造;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工业炉窑得到深度治理。通过综合施策,狠抓落实,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改善,PM2.5逐年下降、优良天数逐年提升。过去五年,PM10平均浓度、PM2.5平均浓度、重污染天数分别由2017年的87.7微克/立方米、50.2微克/立方米、13天降至2021年(1月1日∽10月31日)的51.1微克/立方米、26.6微克/立方米、0天,达到市目标考核要求。

过去五年,水污染防治工作阔步前进。禁止乱砍滥伐,积极发展公益林、经济林,水源涵养功能进一步增强;库区上游10个乡镇坚持不新上工业项目,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深入推进全县农药化肥“零增长”和“负增长”行动,农业污染大大减轻;开展弃渣场生态修复、河道清淤疏浚、乡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作,通过建设库滨缓冲带等方式,减缓水土流失,改善入库水质;制定《大别山区佛子岭水库群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方案》,全面拆除库区养殖网箱、成立库区水上执法局、购置垃圾打捞船,建设库区水质在线自动监测设备等方式,多措并举有效保护库区水质。实施佛子岭饮用水源取水口上移工程,建设前进水库备用水源,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管理,饮用水安全得到进一步提升。佛子岭水库荣获“中国好水”饮用水源地称号,成为全国十佳,安徽唯一。2021年,投资5100万元用于乡镇管网提质增效,建设污水管网68公里,污水浓度和污水量正逐步提升。建成东淠河生态湿地,对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尾水进行净化处理,减轻了入东淠河污染负荷。五年来,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三大水库和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Ⅱ类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连续五年保持100%。

过去五年,土壤污染防治基础逐步夯实。在农村年均投资4000余万元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在城区年均投入1200余万元实施环卫市场化,覆盖全县所有河塘渠库,城乡环卫市场化、数字化水平大幅提高;新建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年投入500余万元,对县生活垃圾填埋厂进行渗滤液、压尘除臭处理,连续多年被评为一级卫生垃圾填埋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体系初步形成,固体废物处置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危险废物100%委托专业单位实现无害化处理,有效消除了土壤污染隐患。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再排查、再摸排,土壤污染状况底数逐步摸清。

过去五年,环境监管水平不断提升。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平台,做到了应进尽进。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数据共享,环评审批材料精减比例得以提高。放宽环评资质审查,具备技术能力的企业可自行编制环评报告;实现环评登记表网上备案、全天候24小时随进随办。实施部分项目环评豁免,推进部分行业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全面下放“三同时”验收权限,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快捷。环境监管模式持续创新,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和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相结合制度,建立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审议制度,环境监管信息实现全程网络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环境执法更加公平、公开、公正;环境监测监察能力稳步提升。新建白马尖、供销干校等两个点位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空气质量监测水平进一步提升。购置土壤环境监测相关设备,填补霍山县土壤污染环境监测监管能力空白。环境监察无人机、重点污染源实现在线监测监控设备陆续投入使用,移动执法设备配备到位,监管能力更强、取证更加便捷,实现痕迹化管理,执法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突发事件应对更加科学高效。辖区环境应急处置更加科学,《霍山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霍山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时更新,《安徽霍山经济开发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并进行了应急演练。重点污染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全面展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基本完善。

过去五年,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共同担任双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出台了《霍山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长效管理机制》《霍山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霍山县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规定(试行)》,推动形成环境保护政府主导,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生态保护措施积极有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底线意识,将国土面积的51.81%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强化了国土空间管控。出台《霍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实施“林长制”“湖长制”,试点实施“环长制”,深入开展生态区域违法建设问题排查整治、自然保护地“绿盾”系列专项行动,关闭76家石材石料加工企业并实施场地生态修复治理,县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76%以上、水源涵养、生态屏障功能进一步凸显。生态文明创建成果显著,先后荣获了“中国好水”“中国天然氧吧”“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工作稳中有进,自2011年我县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来,生态环境部每年都对这项工作进行考核,我县每年考核的结果基本稳定,转移支付资金由2010年的1566多万元增加至2021年的7343万元,11年来,共获得国家转移支付资金5.17亿元。

过去五年,脱贫攻坚成绩喜人。五年来,我们坚持开展“双包”工作,定点帮扶落儿岭镇太子庙村,先后投入43.6万元帮助太子庙村新修赵家岭水泥路2.5公里,新建上冲和牯牛岗两座桥;安排2万资金帮助该村修复水毁,重建家园;安排1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太子庙村隧道口生态恢复治理项目。结对帮扶28户贫困户,全部顺利脱贫,无人返贫。我们坚持推进行业扶贫,累计投入1300万元用于48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修建了大批村级公厕、垃圾收集及清运设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相关行政村整体环境面貌彻底改观,环境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农村居民的环境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过去五年,环境宣传服务更加主动深入。环保教育基地建设再下一城,新挂牌的东淠河生态湿地公园集“污水净化、观赏休闲、旅游摄影、宣传教育”等作用于一身,随着2020年“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活动的举办迅速走红,在社会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起到了良好的教育示范作用。持续通过霍山政府网、六安市生态环境局网、微信公众号等及时编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相关政策措施、工作成效信息,增加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可与支持。

二、2021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决策部署,以“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为新起点,以更新的思路、更强的措施、更高的标准,奋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县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绿色发展转型进一步加快。

(一)稳步推进“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

2021年,我县重点围绕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进一步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见底归零、彻底销号。2019年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局部水环境质量波动下降”“自然保护地重叠设置”2个问题在今年通过了验收销号,目前剩余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有待提高”问题已整改完成,正在履行验收销号手续。2021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我县16个信访件已全部整改完成;反馈的12个问题中,其中10项为全省共性问题、2项为全市部分县区共性问题,目前正在按整改方案有序推进。2021年省自然保护地专项交办我县的15个信访件已整改完成14个,剩余1个“南北城河污染”问题正在按序时进度推进。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涉及我县的“霍山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将高浓度废水通过管道排至污水处理厂问题”,正在履行验收销号手续。2021 年开展的全县“严、重、促”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回头看”工作中,我县排查出5个突出环境问题,目前均已整改完成。另外,我县还开展了多轮次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工作,未发现问题反弹现象。

(二)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稳定趋优。

县生态环境分局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持续发力,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和净土保卫战。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一是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六个专项行动”。累计检查在建项目102个,下发督察意见书46份,提出整改意见64条,整改完成64条;复查餐饮、烧烤等城区商户300余家次,禁燃区散煤禁燃形势良好;今年以来已办理注册新能源汽车96辆,办理外地转户能源汽车14辆,淘汰国三及以下老旧柴油货车56辆;开展城区露天烧烤和露天焚烧治理,扑灭露天焚烧4处,管理夜市烧烤占道经营45次;开展餐饮油烟检查餐饮业商户244户,责令整改113户;取缔“散乱污”企业5家,未发现死灰复燃情况。二是持续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及时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1年午季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加强宣传引导和督查巡查工作,截至目前全县秸秆禁烧继续保持 “零火点”。三是主动谋划碳排放达峰行动。一方面,梳理综合能耗0.5万吨以上市级温室气体重点排放企业清单4家。另一方面,引导工业炉窑进行“煤改气”改造,目前安徽溢彩玻璃器皿有限公司正在逐步淘汰煤气发生炉。四是加强有机挥发性气体防治。先后对开发区6家铝银浆企业进行约谈,20余家其他涉VOCs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含夜查),进一步规范涉VOCs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各部门齐抓共管、紧密配合,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份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8天,优良率为96%,PM2.5平均浓度为26.6μg/m3,无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常抓不懈,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一是持续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加强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监管,加大水源地周边环境检查力度,确保水源安全;推进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加快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申请中央专项资金300多万元对与儿街镇、上土市镇、诸佛庵镇、太平畈乡4个乡镇的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划分工作,并开展规范化建设。二是稳步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对新批准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不增加总量,逐步消减存量”的入河排污口设置规定,严格控制新设入河排污口。三是严格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截至目前,8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已完成7个,1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完成9个,5个乡镇集镇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任务已完成4个。开展9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监测数据显示,1-10月份,东淠河出境断面P值平均值0.746,满足不大于0.85的考核要求,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三大水库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联动监管,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推动一般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绿色发展。

全县上下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坚持绿色发展和工业经济“两条腿”走路,把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为全县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生态赋能。一是扎实开展“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宣传工作。召开霍山县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表彰大会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动员大会,对多个先进单位和57 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在高速路设置高架宣传标牌,在全县主干路设置1000多个灯箱,开展生态文明思想大讨论,制作宣传片,系列报道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二是积极推进GEP核算工作。霍山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初稿已完成,10月份已通过专家评审,对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下一步待县政府批准同意后公布。三是认真谋划乡村生态振兴。牵头起草《霍山县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四个方面内容,明确霍山县生态振兴的任务目标和重点工作,并细化落实到各相关单位。

(四)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试点工作。

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试点工作,制定《霍山县全面推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建立“3+3+3”三级环境专项监督长体系,建立“1+N”监管网络,构建“2和一”环长制队伍,“1+1”奖惩激励机制,构建全覆盖、全过程、闭环管理的环境监管体系。召开了全面推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试点工作推进会议,明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县级总环境专项监督长,有关县领导担任县级副总环境专项监督长,乡镇(园区)监督长16名,村级(开发区片区)监督长144名,每村(社区)设立环境监督员3名,智慧监控中心已基本建成。

(五)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监管。

一是严格审批。截止10月底办理报告表审批、登记表网上备案共107件,接待办事人员环保政策、业务咨询120余次。二是严格执法。截至目前,共实施行政处罚8起,罚款数额98万元;共办理各类群众信访投诉81件,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强化工业污染源环境监管,按照“一企一档”对纳入日常监管的110家企业进行环境保护管理,开展现场检查600余家次。强化监管建筑工程工地扬尘和噪声污染防治,对城区20处在建建筑工地均落实了施工工地环境保护公示牌制度,规范记录扬尘、噪声污染防治台账。强化卫生院环境监管,18家卫生院环保手续均已完善,在“安徽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申报登记工作,签订了医疗废物转运协议,全县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实现了全覆盖;召开“三个全覆盖”在线监管企业用户操作培训工作,辖区所有监管企业纳入平台管理率达到100%。三是严格监测。完成县域内12个断面的10次监测,各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全力做好佛子岭水库水质异常期间应急监测;认真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站房选址、供电、设计等建设前期工作,确保按时开工建设,预计明年3月份建成运行。

(六)持续提升环境宣传服务水平。

截至2021年10月,主动公开环境信息8130条,发布宣传信息100多篇,“六·五”期间,组织指导全县各乡镇开展线下大小宣传活动10余次,线上宣传图文转发、广告浏览更是多达几十万次,仅6月5日当天,我局组织投放的朋友圈宣传视频收看人次就达到了14.4万人次,宣传效果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生态环境局细心指导的结果,是县人大代表认真监督、积极建言的结果,是各乡镇园区、县直各部门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的结果,更是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结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大气污染防治压力仍然较大。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污染日益加重;当前我县尚处于加快推动城镇化建设阶段,建筑扬尘和道路扬尘依然严重;我县位于山区,外来污染团自行消解慢,特别是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形势依然严峻。

二是水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远。东淠河流域面积大,水污染源点多面广,特别是农业农村污染问题较重、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多发、县城区和县经开区污水管网雨污分流不彻底,老化渗漏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下,东淠河及其支流水质改善的基础还不稳固。

三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任务艰巨。除了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还有饮用水源地专项督察、自然保护地专项督察等一系列专项检查,一批“老大难”和历史遗留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地方投入整改的人力和物力也不断增多。经过近年来多轮次的突出环境问题排查,我县解决了一批影响生态环境的痛点、难点问题,但剩余的问题整改工作仍然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等严峻形势。

三、未来五年工作思路

未来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全面推进霍山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有利时机。我们要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的下,市生态环境局的细心指导下,开展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是坚决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一要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稳步开展臭氧和PM2.5协同治理工作,推进氮氧化物和VOC的协同减排。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推进重点行业提标改造,着力推进VOCs精细化治理。强化控煤、控尘、控气、控车、控烧同向发力,紧盯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领域精准施策。根据省市工作安排和部署,扎实开展减污降碳工作。加强碳排放相关政策宣传,提高碳排放相关政策知晓率。二要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持续加强对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备用水源地的环境监管。加强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监管,进一步提升乡镇污水管网覆盖率,提高乡镇驻地污水处理站进水量、进水浓度,开展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工作。联合县美丽办开展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做好县级自查验收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三要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继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引导和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暂存处理与综合利用设施建设。

二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初步构建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努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深入探索“两山”转化的体制机制,初步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长效机制体系,建立生态环保投入资金多元筹措机制。不断优化三大产业结构,鼓励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持续改造传统产业,显著提高农业绿色化、特色化和品牌化水平,稳步提高工业、农业、服务业的生态化水平,落实绿色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生态加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生态旅游收入占服务业总产值比重的稳步提升,推动金山银山持续增值。

三是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日常管理工作。深入推进“林长制”、“河长制”、“环长制”、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体制,构建综合执法队伍,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及时发现和处理损害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保护好大自然赋予的绿水青山,不断强化生态屏障功能。积极参加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和办事能力。

四是重服务,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强化环境管理数据共享应用,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经营发展环境。强化帮扶指导,协助企业培养生态环境保护人才,提升环境管理水平,适应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

四、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深入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的理念,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强化教育管理监督,全力开展“双优”党支部建设。严格落实县委政府和市局党组的各项部署,有序推进生态环境机制改革工作,凝心取力,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

(二)扎实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不折不扣完成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强力推进整改时限为2022年底前的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和上级交办的其他环境问题整改,以彻底整改的态度和务实求实的举措,确保各类问题不折不扣解决到位,最大限度消除生态环境隐患,改善我县生态环境质量。

(三)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持续开展六个专项行动,结合我县“蓝天”行动实施方案,对工业堆场、混凝土搅拌站、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落实情况及挥发性有机物管控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专项检查,提升涉VOCs企业“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水平,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进一步完善经开区VOCs“一园一案”综合治理方案,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二是持续加强全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国家生态功能区考核,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继续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改造升级、乡镇污水管网延伸扩面,启动新建工业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加强在用污水处理设施的运维监管。三是进一步夯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强化各部门联动,以保障耕地土壤环境安全为重点,切实加强建设用地风险管理,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推动一般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确保环长制做深做实。

持续跟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监督长制试点工作。严格按序时进度开展监督长制各项工作,定期对乡镇的环境监督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严格督察,对存在不足的地方耐心引导,切实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监督长制试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共同助力霍山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申报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宣传贯彻工作,深入探索“两山”转化的体制机制;继续做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申报工作,按照指标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打造具有霍山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样本,提升霍山县绿色发展水平。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校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心在后勤保障部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工作要点,认真履行职责,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目标完成情况

中心始终坚持“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为目标,深化改革创新,坚持需求导向,聚焦服务育人,在疫情防控大环境下,紧紧围绕保障部发展目标及中心的年度计划,努力开拓,积极进取,基本完成本年度预定的工作目标

(二)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工作,严守安全底线

1.明确管控要求,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落实出市审批制度,齐抓共管,采用多形式、多点面的方式开展中心疫情防控工作,坚持早部署、早落实,通过设立各级网格员,以更扎实的作风、更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2.中心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内部管理,坚持做好291名员工、101名商户健康打卡和临时入校人员审批工作。做好重大疫情防控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从前期场地布置、现场专人保洁及后续的消杀清扫工作,截止12月12日,中心协助学院分别在4、5、6月及10月于体育馆进行了师生9次大规模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止目前中心员工首针疫苗接种率达97%;同时自9月份开始,共组织后勤全体员工核酸检测3次,并于12月在教学楼和公寓楼参与学院全员核酸检测演练,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提高中心应急处置能力。

(三)聚焦立德树人,提升服务水平

1.中心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打造师生参与后勤管理服务载体,拓展服务育人场景,搭建后勤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深化育人实践。今年以来,中心于周六开展了行知烹饪协会美食教授课程,共计约授课5次,每次参与学生20余人;充分发挥“校区连心桥”的作用,定期参加学院组织的学生座谈会,聚焦师生“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开展优质服务月,“我在后勤的一天”等互动体验活动,着力打造师生满意的美好校园生活;今年下半年开展了““鱼”你有约,欢度国庆活动”,中心组织安排人员从百亩行知湖共计捕捞白鲢和胖头鱼3000多斤,由食堂进行精心烹饪提供师生免费食用,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加强三级监控,牢筑安全生产底线。中心每月不定期开展安全专项自查工作,包括开学前、节假日前、重大活动等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消防安全专项排查、食品安全专项检查、配电房专项检查等共计10余次专项检查工作,攥紧安全绳,牢守安全线,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积极响应上级有关制止餐饮浪费的精神,食堂部分快餐模式调整为自选称重模式,学生自取所需,减少浪费;通过小份菜、性价拼盘以及专人售卖等方式,从实际减少餐饮浪费;同时做好每日每餐泔水量的统计,分析造成浪费的原因,寻找减少浪费的对策。

4.加强组织建设,凝聚班组创造力。围绕学校和后勤发展的要求,组织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2次、安保技能集训1次、消防知识技能培训2次,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切实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参加“安康杯”员工技能比武活动,进一步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组织员工参加野外自炊活动,为生活困难员工申报帮扶基金,着力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为学校、师生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四)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党性意识

1.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党史学习主题党日活动,激励全体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加强自身建设,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将“两会”精神内容内化于心,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做好“服务育人”工作。

2.规范和完善中心经营服务、采购、人事等重大事宜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在人、财、物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通过支委会(扩大)通过,确保学校、后勤保障部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见行见效。

3.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史学习教学实际成效体现到办实事、开新局上,组织党员干部、一线员工等完成了教学楼700余把电风扇清洗,学生寝室2160余间的空调滤网清洗、标签张贴工作;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为师生办实事有机结合起来,在各公寓架空层设立“爱心驿站”,提供美食自助售卖机,快递投放柜子,失物招领点和物品存放点,解决学生生活日常所需;在学生公寓楼道、门厅等位置进行了照片墙、图书一角等文化布置,提升了学生生活区的“软文化”,把后勤服务做实做细做精,不断提升师生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2022年工作计划

1.持续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围绕工作实际,全面落实学校、保障部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要求,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清廉后勤”建设,促进中心健康发展,营造风正、气顺、政通、人和的氛围。

2.健全工作制度,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建设,完善监控工作量化督查,分体系建立工作量化检查表,提升班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加强维修队伍及联动机制建设。从源头抓起,通过多途径宣传完善师生报修通道;其次进行队伍规范建设,责任到人,提高维修保障能力和反应能力,解决师生所需;最后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分析维修诉求原因,持续提升维修服务工作。

4.校内大部分外包商铺的合同将于2022年6月30日期满,中心届时将结合行知学院转设大背景,根据学院和保障部的要求,开展新一轮的商铺招租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实施乡村振兴开局之年,临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两统一”职责,积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负责。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创新思路、破解难题、认真履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要素保障。现将2021年重点工作开展有关情况的汇报如下:

一、强化政治学习,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深入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不断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检监督责任,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

完善学习制度、制订党员培训班计划表,每周一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及时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最新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省、市、县文件精神。按照县中心组第三季度计划学习安排和年初制订的中心组学习计划,制订每月学习计划,组织中心组学习,做到时间、地点、人员、材料四保障。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科学党史学习教育行事历,并严格按照行事历要求开展学习和活动,组织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现场直播并汇编党员党史学习心得,组织“学党史、感党恩、为国尽忠”演讲比赛活动。

二、聚焦目标,主动作为,全面落实重点工作

(一)聚焦中心工作,奋力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一是统筹用地报批。结合全县用地需求,合理分解利用有限的用地指标,缓解用地压力。2021年以来,已完成上报省政府批复用地16个批次2731.2135亩,完成上报市政府批复农转用8个批次201.53亩。2021年新组卷已上报市局审查16个批次2413.0785亩,正在组卷待上报9个批次2210.1285亩。

2021年以来,我局设施农用地上图79宗,总面积364.0073亩;审批临时用地29宗,村民安置点9宗,集体建设用地20宗,总面积2411.8116亩,其中农用地1728.3453亩(含耕地1532.0946亩),建设用地803.3293亩。

2021年完成34个批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组卷上报工作,并取得省政府批复,建设用地总规模12683.0685亩;新增耕地12240.1485亩;使用建新指标7178.481亩;新增耕地拟用于指标交易4664.844亩。已组卷4个批次,建设用地总规模达1033亩,新增耕地964亩,拟使用建新指标919亩;其中2021-1批次已报市局审查,并上传至内网系统,2021年2、3、4批次已组卷完毕,预计十一月底报市局审查。

对历年来经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批准的建设项目用地矢量数据进行核查,进一步复核、纠正建设项目用地坐标信息,补充缺失项目的矢量数据,从而形成真实、准确的用地报批、供地“一张图”管理数据库。初步完成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平台监管系统建设。

二是加强土地收储。配合各乡镇、街道办,做好城区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征迁项目工作。集体土地和房屋征收共涉及5个街道、10个乡镇,共计2048户,房屋拆迁面积420533.3平方米,房屋补偿款约2.38亿元;征收土地4650.06亩,征地补偿款约2.08亿元;其他款项补偿3.53亿元。征地拆迁补偿款总计8亿元。

三是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2021年完成17、18年增减挂钩历史欠账项目14个批次,新增面积5022.3855亩;完成1批次补充耕地项目验收,新增面积899.922亩;对全县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进行核查测量,经初步核查,31个地块符合复垦上报要求,项目规模面积51.5613公顷;完成2019年度批准城乡增减挂钩项目问题核查上报工作,共涉及全县24个乡镇、14个批次309个项目地块,总规模面积5296.86亩;完成2020年增减挂钩项目问题核查上报工作,2020年度织上报省政府30个批次增减挂钩试点项目,面积11038亩,涉及2218个项目地块;完成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任务,积极督促指导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对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检查,2021年17个矿山治理项目,完成治理并通过验收的17个。

创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现已完成两个批次1949.72亩新增耕地竣工组卷上报工作;完成乡镇上报2659.46亩2021年拟实施项目前期测绘、地面构筑物评估工作;完成南京督察局耕地保护督察反馈5个补充耕地项目不实、46个补充耕地项目与三调耕地误差和7个补充耕地项目与三调水域重叠问题整改举证工作;正在进行自然资源部反馈226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外业核查、系统补录工作。

三是规范土地供应。截至目前,截至2021年11月23日,全县共完成土地供应63宗,总面积4352.91亩。其中出让土地44宗,总面积2329.85亩,合同出让价款225993.064万元。其中商服用地7宗,面积205.36亩,合同出让价款16536.85万元;商住用地15宗,面积898.34亩,合同出让价款198925.77万元;工业用地20宗,面积1182.53亩,合同出让价款9485.304万元,其他用地2宗,面积43.62亩,合同出让价款1045.14万元。划拨供地19宗、面积2023.06亩。

临泉县2009-2018年批而未供土地2825.06亩,按照年处置15%的要求,今年需完成423.76亩,目前已完成466.5亩。

四是打造绿色便民服务窗口。2021年以来,我局秉承“为民、利民、高效”的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整合房产交易及税务等部门职责,实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实现11个部门信息互通共享,持续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优化登记流程,精简登记要件,真正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2021年以来,共颁发不动产权证书59138本,不动产登记证明25448万份,不动产登记系统登薄122537次。共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16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50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74宗;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合格证55宗;采伐证21宗;林业植物检疫证48宗。

五是规范矿业权管理、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针对我县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要求的63家砖瓦用黏土矿采矿权过期后予以注销。为有效衔接县委县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我们开展了《临泉县2021-2025年矿产资源规划》专项编制,并严格执行。进一步加强矿业权的监督检查,开展了矿产资源领域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查处一批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矿业权管理工作秩序。持续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力和基础工作建设,不断补齐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短板。建成了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配齐了地质灾害单兵作战装备,做到了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实时连接,有效提升了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严格落实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值守和隐患排查工作,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47次,排查出隐患点3处,均按相关要求转交有关部门及时予以消除,确保了我县没有发生地质灾害。

六是落实国土绿化提升行动。严格执行《安徽省林地管理条例》和《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切实加强林地林权的管理,完成了2020年森林督查案件查处工作。查违法案件34起,处罚34人;罚款2.3869万元元,恢复林地6.5348公顷。开展挂牌保护和古树修复工作,共修复一级古树8株,二级古树10株。完成十四五全县森林年采伐限额编制、林地一张图、2021年森林督查工作,发现违法案件35起,正在立案查处。对于市重点项目薄壳山核桃项目,完成深加工土地供应,完成国家储备林PPP项目招标工作。

截止目前,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0.51万亩,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70%。创建森林城镇1个,占市下达任务的100%;创建森林村庄27个,占市下达任务的270%。实施幼林抚育0.3067万亩。美国白蛾防治面积53万亩。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和新一轮林长制改革。

(二)聚焦深化改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卫片执法整改,2021年前三季度实际问题图斑共计270宗,总面积1784.53亩,耕地面积1088.45亩,已整改到位197宗,其中拆除复耕74宗、完善用地手续123宗。

2020年度问题图斑154宗,违法新增建设用地面积615.54亩(耕地334.94亩),现初核自认已完成整改70宗,面积275.91亩,耕地面积129.93亩。其中拆除整改17宗,完善用地手续53宗,下一步将积极对接市局、省厅卫片执法工作要求,严格按照卫片执法整改技术规范和整改标准进行系统填报,逐宗盘点销号。

我县在“大棚房”整治中共摸排出10处“大棚房”项目,目前10个项目均已拆除复耕,已完成整改。南京局2019例行督察定为“大棚房”另案处理4个项目,其中2个项目已拆除复耕,分别为姜寨镇不锈钢门窗厂和姜寨镇力牛电机有限公司;2个项目已完善手续,分别为宋集家乡味农场和邢塘双军农业机械有限公司。2021年11月临泉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我局对全县进行“大棚房”回头看摸排,未发现新增“大棚房项目”。

临泉县2020年土地例行督察问题共3个,截至2021年7月12日,已整改到位待销号2个,包含新增耕地数量不实以及占用湿地和公益林等生态用地开垦耕地问题2个,剩余问题1个,为金城路,田丰路,箭杆河路土地卫片执法数据上报不实问题,已纳入临泉县2020年第九批次城镇建设用地上报,预计今年年底之前能够完成整改并销号。

临泉县此次共摸排“双基”项目447个,其中摸排认定疑似违法项目87个,其中6个违法项目发现时立即整改完成,省厅实下发任务为81个项目。目前64个项目已完成整改,其中28个项目已拆除复耕,36个项目已完善手续。剩余17个项目已纳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平台,目前在等待下一步政策。

通过两个阶段的清理摸排,我县共摸排出2013年1月1日以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33666宗,占用土地面积1.7401万亩,占用耕地面积1.5676万亩,其中住宅类31786宗、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类490宗、产业类1390宗。目前我县正在采取零容忍态势遏制新增违法乱占耕地建房,同时积极准备随时启动下步全国统一分类处置工作。

二是加大自然资源法律法规宣传和学习力度,扎实推进工作落实。2021年对局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办案能力,共参加行政复议9件,行政诉讼222件。在日常宣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6.25”全国土地日、“7.24”环境保护日、“8.29”测绘法宣传日等特殊时间节点,进行宣传二十余次,发放宣传材料6000多份,接受咨询200余人次,悬挂宣传标语3条。

三是扎实开展耕地保护工作,坚守耕地红线。印发《关于明确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临自然资源和规划〔2021〕192号)《关于开展设施农业建设和临时用地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临自然资源和规划〔2021〕315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耕地非农化核查及设施农业建设和临时用地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的要求,严格执行占一补一,确保我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4.67万亩。以现有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收集资料,开展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工作。

四是科学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为适应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严格贯彻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关于印发〈安徽省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皖自然资规〔2021〕1号)要求,我县组织编制临泉县2021年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计划编制方案18个,片区总面积2875.4968公顷。目前第一批上报6个片区已获得市政府下达批复,六个片区总面积1857.4599公顷,其中拟征收面积880.6472公顷,2021年计划征收437.0276公顷,2022年计划征收443.6196公顷。目前第二批方案正在编制中,计划于11月底前上报市局。

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改进不动产登记方式。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等重大决策部署,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今年以来,我单位对照《临泉县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2021版》工作任务清单,持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改进不动产登记方式。

深化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一窗受理”平台已经搭建,实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窗口全覆盖,窗口统一收件、后台并行审核、审批,房产交易、税费缴纳、登记同步进行。截止目前,通过“一窗受理”平台共办理2073件。

 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完成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外网申报系统建设,实现开发企业办理商品房预告登记、转移登记外网申报,内网审核,不见面办理,7x24小时不打烊。截止目前,外网申报共办理12882件;与金融部门共同开展的抵押登记业务不见面申报系统正式使用,截止目前共办结抵押登记27件;与县法院签订《查封登记窗口前移法院合作协议》,法院借助不动产登记平台,线上操作查、解封业务,截止目前,共办理查解封登记359件;实现通过安徽政务服务网临泉分厅、“皖事通”APP等渠道,提供不动产登记信息网上查询服务,也可通过自主终端查询机,查询个人不动产登记信息;已启用电子证书及电子证明,目前已制电子证书(证明)共计138000本。完成税费清分系统搭建,并于8月下旬正式上线,实现税费统一支付。首次实现“交房即交证”。9月份,实现临泉首次“交房即交证”。

进一步优化流程压缩办理时间。按照登记财产指标评价相关规定,全面减流程、压耗时、减材料、降费用,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效度。一般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涉及生产制造企业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查封登记和异议登记即时办结。按照相关文件内容,今年1月份以来,小微企业免收登记费。

六是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本着为群众负责的态度,按照“尊重历史、面对现状、依法依规、分类解决”的原则,对于分散登记时期因相关管理环节不完善、不规范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采取“不搁置”做法。利用解决“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办证”问题的契机,举一反三,针对新发现的历史遗留问题,不等不靠、研究解决。今年与住建局、发改委、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我县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规范房地产开发建设秩序,防范项目建设风险,从制度机制层面避免出现新的历史遗留问题。今年以来,中心主动与住建、税务等部门会商,积极提请县政府专题会议,逐步推动解决“御龙山庄”、“中泰锦城”、“统一广场”等遗留办证问题。经过努力,我县国有划拨土地上房屋办理转移登记、有房产证无土地证办理抵押登记、开发企业注销单方申请等历史遗留问题已得到解决。

七是做好我县“多测合一”改革工作,《临泉县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指导意见》已印发,《临泉县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实施细则》《临泉县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流程图》已印发施行,“多测合一”测绘中介库已组建,“多测合一”技术规程已统一。

(三)聚焦重点工作,狠抓任务落实

一是高质量完成“办证难”工作。按照省、市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已全部实现安置房及商品房小区办证无障碍,无容缺办理补缺事项,无未完成整改治理项目。截止目前,完成首次登记15664套,首登完成率100%;转移登记已办理14571套,完成率93%。

二是“难安置”专项治理全面开展。为了落实省委三位一体推进“学党史、抓整改、正作风”部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拓展“难办证”问题专项治理成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制定难安置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并成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采取回购安置房及多渠道提供房源的方式对逾期未安置142户分别予以解决,目前已完成135户的预分配工作。

三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做好资源要素保障,持续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临泉县双评价、双评估初步成果已经形成,人口与城镇化等9个专题研究分别推进,都已形成完善成果。规划总体方案已经初步形成,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16.99平方公里,初步划定稳定利用耕地面积1105.24平方公里,上报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方案。同步开展23个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通过三轮调研对接,目前已形成村庄分类布局“一图一表”数据库和镇级开发边界成果,国土空间一张图信息平台初步建成。城区范围划定工作已形成初步成果,城市体检评估工作也在同步推进,选取33项基本指标、60余项推荐指标,形成城市体检评估报告。

市级村庄规划试点形成评审成果,制定《临泉县村庄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21-2023年)》,为全面开展村庄规划工作做好准备。配合县农业农村局申报2021年30个美丽乡村建设点。

协同推进十四五规划、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强相关专项规划与国通空间规划的衔接,审阅十四五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十四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并提出修改建议。着力谋划52项县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做好项目服务保障。积极协调保障杨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柳桥集团禽一体化、天邦养殖等重点项目项目用地,参与研究讨论项目用地规划方案及现阶段项目落地实施解决路径,并向科技园区书面回复意见。

四是深化“林长制”改革,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论述,秉承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理念,践行“两山理论”,提升林业系统从业人员政治领悟力、判断力和执行力。按照县委县政府《临泉县深化新一轮林长制工作实施意见》,完善林长制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好林长制确定的目标任务。

五是建立“田长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印发关于建立田长制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县、乡、村、组耕地保护“田长制”责任体系和相关配套制度,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耕地保护机制,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监管格局。

六是组织开展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和全县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临泉县2020年度国家下发2445个监测图斑,监测面积14205亩,实际变更面积9080.9亩。我县集体土地所有权15100宗,目前已全部完成外业调查、公示修改、界址签章、乡镇审核、登簿发证工作。我县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实际完成外业调查约53万宗地。目前已完成地籍调查、外业测量、群众签字确认、乡镇审核、国土所初审等工作。我县应登记发证数27.03万宗,完成权调公示数27.03万宗,完成乡镇审核(审批)数3.08万宗,完成国土所初审数3.08万宗,完成登簿数12363宗,完成发证数12363宗。我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实际完成调查1627宗,目前已完成权属调查、测量、公示,目前乡镇正在对卷宗进行审核。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在2021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清醒的认识到,在认真履行两个统一职责、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工作方面还任重道远,存在者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一)土地整治潜力严重不足,特别是2020年全县集中实施的1.4万亩基本都是村庄内部零星地块,目前各乡镇普遍反映没有复垦潜力。乡镇以奖代补基础设施配套费兑现问题。政策不断的调整,且原先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均已到期,上报项目无新的过渡依据,影响项目上报审批;资金保保障不力,农发行专项贷款使用条件无法满足,乡镇无法按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影响工作积极性。

(二)部分乡镇街道对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重视不够,村级干部配合不积极,在权属调查和成果公示和群众签字上工作进展缓慢。

(三)依法合规用地意识不强。部分乡镇街道严格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力,以至于在月度卫星动态监测考核工作中,仍不同程度出现新的问题。“八不准”等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和氛围不够,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政策没有做到家喻户晓。农村建房用地规划和保障措施不力,不能做到“疏堵结合”,打开用地审批的前门,堵住违法用地的后门。年度违法新增建设用地项目中,政府性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居多,建议进一步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用地行为,建立健全项目对接和服务保障机制,切实树立依法依规用地意识,杜绝各类项目违法用地现象的发生。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紧紧围绕市局重点工作和任务安排,梳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责任到人、倒排工期,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持续推进县级、乡镇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国家、省市最新“三条控制线”划定政策,进一步优化三线划定成果,深化细化规划方案,完善县级、乡镇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持续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试点工作、根据上级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并总结试点相关经验。加大规划编制力度,严格严肃规划审批。

二是科学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确定2022年拟上报片区个数、名称、范围、规划情况。针对无控规依据的片区及时开展控规编制工作,在控规编制过程中明确相关政策要求,尤其是针对公益性用地情况,在控规编制过程中结合实际用地需求调整优化布局,满足成片开发方案所需公益性用地要求,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做好土地报批与供应。依法依规严格集体土地审批,规范临时用地审批,做好设施用地上图入库工作,并做好临时用地和设施用地核查工作,确保临时用地和设施农用地管理规范、合法、有序。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对接,与用地单位协调,对项目特别是对急需用地的县重点项目用地,及时组织报件上报省、市政府审批,有力保障全县国省干线、公共服务设施、民生工程等重点项目用地及项目建设发展,缓解用地压力。

四是统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前谋划,掌握资源,为2022年下达的复垦目标任务提供保障,加大对乡镇实施的督促指导。督促指导乡镇对经省政府批准2019年及2020年纳入批次的增减挂钩拆旧区复垦项目尽快实施,确保本年度完成竣工验收。完成对乡镇上报2021年土地复垦地块进行测量评估规划设计、组卷上报工作。

五是继续强化耕地保护。继续组织开展乡镇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对乡镇政府年度内耕地保护制度、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有量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进一步督促乡镇政府依法依规用地,确保全县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推进田长制工作,完成摸排辖区内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识牌设立及使用情况。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尽快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

六是严格审批集体土地使用。依法依规严格集体土地审批,规范临时用地审批,做好设施用地上图入库工作,并做好临时用地和设施用地核查工作,确保临时用地和设施农用地管理规范、合法、有序。

七是坚决遏制乱占耕地建房现象。严格按照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的通知》要求,持续保持对新增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充分利用信访举报、卫星月度动态监测等手段,坚决遏制新增违法用地现象发生,确保实现“零增长”、“零违法”的目标。切实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厘清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审批和监管职责,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和建房规划许可有关工作,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坚决保障农民合理建房需求。强化宣传,遏制新增。加强源头防控,进一步拓宽严格保护耕地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扩大宣传效果,消除宣传盲区,做到群众意识提上去,违法数量降下来。强化日常监管,制定专人负责,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严格保护耕地,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用地行为。

2021年,我市老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正确领导和省老龄办的关心指导下,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老龄工作方针,主动作为,在扎实做好老年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老龄工作机制建设,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拓展为老服务内容,丰富老年人文化体育生活,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全市助老优待工作取得新成效,老龄重点工作取得新发展,老年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社会敬老氛围日渐浓厚,有效提升了老年人幸福指数,有力推动了全市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2021年工作基本回顾

(一)政治思想建设进一步加强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通过党史学习,牢记初心使命,继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智慧力量,砥砺奋进前行,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不断警醒自己,廉洁自律,依法行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杜绝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认真贯彻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积极推动全市应对人口老龄化取得新成效。

(二)老年人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按照市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和市卫健委的要求,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加强疫情防控值班值守,在抓好本单位内部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做好老年人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国家和省老龄办《关于做好老年人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持续做好对老年人的宣传倡导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围。面对六安市突发的新冠疫情,积极发挥各级老年群团作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印发《关于暂停聚集性老年体育活动和培训的通知》,暂停聚集性老年体育活动和培训;倡导结合实际,举办线上及分散健身活动和培训;同时加强宣传,倡导老年人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宣传他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缺位、有作为的先进事迹,金安区老体协等老年组织,积极行动,组织志愿者,参加疫情防控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受到当地街道、社区和居民的肯定和赞誉。

(三)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社会氛围,更好满足老年人社会需求。

一是广泛开展“智慧助老”行动。按照上级部署要求,转发文件《关于开展“智慧助老”进社区活动的通知》,并结合实际制定六安方案。要求全市各地、老龄委成员单位、涉老社会组织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开展志愿活动,为老年人出行、就医等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服务,为老年人学习、运用智能设备提供帮助,提升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切实保障老年人在信息化时代的合法权益。

二是积极开展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按照上级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关于成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开展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建成50个省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全市城乡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经过精心安排,全市本年度共成功创建3个国家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和4个省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为夯实创建工作成果,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赴县区调研指导创建工作,要求各县区切实发挥示范点引领作用,把创建工作推深做实,让更多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助老优待工作取得新成效

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配合开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修改)》立法调研工作,邀请市老龄委各成员单位、社区代表、老年人代表参加座谈会,并撰写专门汇报材料,对我市实施《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落实情况做出详尽汇报,并提出意见建议。2021年,全市各级老龄部门共印发老年法规宣传品16.09万份,开展宣传咨询服务784场次,组织宣讲老年法规621场次。“敬老月”活动期间,全市上下依托各自部门资源优势,采取宣传条幅、电子屏、文化墙、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一法一办法”,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各级老龄部门对老年人信访问题始终关注,2021年,全市共受理接待老年人来信来访336人次,做到件件有回复。

落实助老优待政策。全市老年人就医、乘车、游览、保健等各项优待政策得到落实,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基本得到保障。持续落实高龄老人乘车优待,为市城区43589名持公交IC优待卡老人购买乘车意外保险,保费总额达50万元。做好以身份证替代老年优待证工作,宣传要求相关单位对持老年证或居民身份证的老年人,均同等提供优待服务。

做好助老解困工作。元旦、春节和“敬老月”期间,市老龄委领导赴城乡和市直单位登门慰问特困老人、百岁老人和养老机构,并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为老人们带去党和政府的温暖。2021年,全市各级老龄部门组织慰问特困老人31942人次,发放慰问款、物955.04万元。

(五)老龄特色品牌工作持续推进

结合实际,将“银龄安康行动”、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六安12343”信息平台等作为我市老龄工作的特色品牌,通过工作推动,老龄品牌建设不断深入。

“银龄安康行动”社会效益持续显现。深入贯彻“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体现公益、投保自愿”工作方针,主动将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工作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发挥老龄险在为老服务、防止老年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中的重要作用。联合保险经办机构召开2020年度“银龄安康行动”表彰暨2021年启动会议,表彰激励先进,部署2021年度工作任务。做好行政、市场、社会等三种模式,在继续做好五保、低保、重点优抚对象等三类群体统保工作的基础上,推动社会老人参保。加大推进力度,强化宣传效果,细化实施方案,配合做好省银龄安康行动宣传片拍摄工作。2021年,各级财政累计出资701.56万元为17.54万名生活困难等老年人购买老龄险。全市参保老年人59.41万人,参保率为62.99%,赔付10910例,理赔金额2054.05万元,有效提升了老年人及其家庭抵御风险能力。

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继续巩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成果,进一步扩大规范化建设达标协会的覆盖面,打通基层为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为老服务实效。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和服务社会,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切实发挥村老协“宣传法规、督促养老、组织助老、调解纠纷”重要作用。2021年,全市基层老年协会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共有1278个,达标率为70.57%。

继续发挥“六安12343”信息平台作用,谋划平台后续发展思路。一方面,依托“六安12343”信息平台和9家社区养老生活服务馆,持续发挥为老服务作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推动解决独居空巢病残老人缺少关怀问题。组成督查组,对“六安12343”信息平台协议履行情况及社区养老生活服务馆运行情况进行督查。平台数据库内新增老人数据2736人;完成有效关爱电话31976人次;便民派单及咨询类服务1124单,发放黄手环272个,关爱、宣传短信153217条,宣传走进61个社区。疫情防控期间,市城区9家养老生活服务馆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室内消毒、老人信息登记及体温监测工作,认真履行协议要求,按时开放,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助老、便民等免费公益服务112场,志愿者参与人数227人次,服务老人80193余人。另一方面,鉴于与平台运营商合同期限将满,中心积极谋划,对平台自成立来的资金投入、各项业务开展情况进行梳理,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六)老年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统筹安排第十二届全市老年人体育运动会前期筹备工作。协调市教体局、市老体协,会商第十二届老运会比赛项目及有关方案,根据省老运会项目设置及我市实际,增加广场舞和健身气功两个项目,共设置14个比赛项目。召开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指导各县区及市直有关单位及早部署谋划参赛事宜,并就有关注意事项提出要求。因疫情防控、天气情况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心多次赴霍山县开展现场调研,并经市政府同意决定延期举行第十二届市老运会。

指导推动老年文体活动。举办“共贺九九重阳节”老年人扑克牌(掼蛋)比赛,来自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老龄委各成员单位、市老年学学会以及中国人寿保险六安分公司共70余名选手参赛。扶持市老体协、市门球协会等涉老团体组织参加各类比赛和培训,为促进我市相关老年运动项目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基础。2021年,全市共举办老年体育活动288次,文艺演出443场次,极大地丰富了我市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我市老年文体事业的发展。

(七)全社会老龄意识逐步提升

老龄事业成果得到有效展示。成立了专门的报告编写小组,并制定编制方案,组织编写《六安市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2020)》。为体现“十三五”时期我市老龄事业发展情况,《报告(2020)》对“十三五”时期老年人口和老龄化发展状况以及老龄事业各项数据指标做了详尽展示。《报告(2020)》作为人口老龄化市情教育的重要文字材料,分发至各县区老龄部门、市老龄委成员单位,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加强老龄对外交流工作,接待连云港市老龄协会考察组一行,对我市养老社区医养、康养工作和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工作经验进行了详细介绍。

敬老氛围日渐浓厚。着力整合各类资源,在全市上下积极联动,形成立体化的宣传态势,营造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氛围。根据省老龄委文件精神,六安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乐享智慧老年生活”为主题,在全市上下整合资源,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敬老月”活动。重阳节前夕,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洪洁深入金安区三十铺镇,看望慰问敬老院老人和百岁老人,并向他们送上党委、政府的关怀和祝福。“敬老月”期间,市老龄委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积极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主动加强与各类媒体合作,重阳节在《皖西日报》刊发《致全市老年朋友的一封信》,刊登市领导慰问等报道。市广播电视台于重阳节在《六安新闻联播》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打出向全市老年朋友致节日祝福的标语字幕。“六安12343”信息平台在“敬老月”期间为居家老人提供电话关爱、短信提示等主动关爱,发送短信27931条;拨打主动关爱电话2399个;同时在市区九个社区养老生活服务内悬挂敬老月宣传横幅,营造浓厚的敬老月氛围。

(八)老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

市老龄委力量进一步加强。经市政府同意,重新核定了33家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调整完善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并确定由各单位负责老龄事业发展的职能科室负责同志担任老龄委联络员,老龄委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得到夯实。健全各级老龄委、老龄事业发展中心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规范工作秩序2021年,全市老龄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业务培训和以会代训195次,参训5974人次。

回顾2021年,全年工作目标明确,内容充实,有力推动了全市老龄工作的健康发展。但仍存在不足:新一轮机构改革后,老龄系统新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给老龄事业新发展带来一定困难;面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复杂形势和要求,大老龄的工作格局还没有完全建立,成员单位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全社会应对老龄化行动的积极性尚未完全调动起来,老龄政策体系尚不够完善;受机构改革影响,部分乡镇(街道)老龄工作还没有专人负责,距离基层“老龄工作有人抓、老年人事情有人管、老年人困难有人帮”的要求还有差距。

二、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全市老龄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老龄委、市卫健委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稳中求进,创新发展理念,突出为老服务,夯实基础工作,实现整体推进,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工作持续健康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注重加强政治思想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地做到“两个维护”,对党绝对忠诚,传承红色文化精神,牢固树立以老年人为中心、发展成果由老年人共享的工作理念,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扎实工作。积极看待老龄社会、老年人和老年生活,重视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

(二)持续强化全社会积极老龄化理念

积极发挥市老龄委成员单位作用,联合相关部门,以《六安市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2020)》为基本内容,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教育。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组织各地各涉老部门开展老年法宣传教育、维权优待、走访慰问、志愿服务、文化体育等惠老实举。持续完善与市级媒体合作机制,加强日常工作宣传,积极策划主题宣传,探索新媒体孝亲敬老公益宣传。

(三)全面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配合相关部门启动“十四五”六安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做好《老年法》和省《实施办法》宣传落实,推进普法宣传常态化,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法制意识。继续推动为老服务政策的贯彻落实,探索适度普惠的老年福利制度。做好入网老人话费补贴、老年人乘车优待保险、扶助特困空巢病残老人等惠老政策落实。做好“六安12343”平台后续管理工作,加强社区养老生活服务馆的管理,保障服务质量,确保服务公益性。

(四)推进老年人意外伤害险工作

继续深入贯彻“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体现公益、投保自愿”工作方针,有效发挥老龄险在为老服务、精准扶贫、防止老年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中的重要作用。密切与老龄险实施机构的合作机制,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做好行政、市场、社会等三种模式,在继续做好五保、低保、重点优抚对象等三类群体统保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推进力度,推动社会老人参保。

(五)积极开展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

按照上级工作部署和《关于成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开展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继续推进创建工作,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持续巩固已创建的国家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和省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成果。

(六)常态化开展“智慧助老”进社区工作

动员涉老社会组织、基层老年协会、社区生活服务馆等开展志愿活动,提高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能力,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网络信息技术,消除老年人对网络信息和职能技术的恐惧和排斥心理。积极宣传引导,鼓励家庭成员加强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辅导,帮助老年人甄别各类不实信息。结合“敬老月”等活动,宣传推广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指南。广泛宣传老年人防网络诈骗常识,提高老年人风险意识。

(七)做好老龄科研调研工作

科学履行调查研究职能。围绕新时代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科学选题,在全市开展年度老龄事业发展和对策理论研究,提出破解老龄工作难题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为我市老龄事业提供理论支持。继续编制《六安市老龄事业发展状况(2021)》。配合开展2022年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监测调查。

(八)丰富老年文体活动

结合节庆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举办第十二届全市老年人体育运动会。突出基层老年协会、市老体协和其他老年文化团体作用,通过组织培训、鼓励开展活动等方式,推动全市老年文体事业的发展。

(九)加强自身建设

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廉洁自律。加强老龄系统作风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规范工作秩序,保持我市老龄工作在全省先进位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培养为民务实干净作风,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基层老龄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落实责任,依法行政,努力提升老龄工作水平。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坚持以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县委、县政府发展战略,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提出各项工作目标,全乡上下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城乡面貌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着力抓项目促发展,财政收入持续保持增长。截止2021年10月份,共完成财政收入2703万元,占全年计划的90%,其中(税务完成2470万,财口完成233万元)。项目建设成果凸显,一是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引进江西玉风生态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抚州丰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8400万元,建设集旅游、住宿于一体的崇仁县山斜麻鸡文化园,旅游产业初具规模。二是蔬菜产业蓬勃发展,一方面利用江西江益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辐射效应,扩增艾坊村蔬菜大棚140亩,石桥村蔬菜大棚138亩;另一方面引进浙江省临海市西蓝花协会,投资近200万元,在七分村通过季节性土地流转“冬闲”田500亩,尝试水稻加西蓝花蔬菜种植新模式。三是村集体经济稳步推进,以招商引资税收返还、扶贫项目分工、集体资源出租等方式,继续提振村集体收入,今年全乡8个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过10万元,已通过市组验收。

(二)着力优服务强保障,稳步推进服务工作。一是做好园区服务工作,一方面,积极做好万泰铝业搬迁工作,配合县园区管委会等相关单位,全力做好搬迁工作相关工作。另一方面我乡积极主动与群众沟通协调,做好相关矛盾纠纷的排解化解工作,及时改变工作方式方法,避免影响工程进度。再一方面,继续做好挂点企业跟踪服务工作。二是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我乡结合“五型”政府建设不断优化全乡营商环境,一是不断优化乡便民服务中心服务部门工作机制,从“群众来找办事”向“去找群众办事”观念转变,掌握群众所需、所急,主动作为,把服务给群众“送上门去”;二是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把服务窗口打造为政府良好形象的门面。三是积极打击各类影响营商的违法违活动。通过各类媒介进行宣传,以群众反映、乡村严查、企业举报为主要方式对各类影响营商工作的行为进行处理。

(三)着力强保障增福祉,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建立健全返贫监测机制。对我乡脱贫户80户248人落实返贫监测和政策帮扶,同时加强边缘户排查力度,截止目前共排查出16户监测人员。二是以脱贫成果带动乡村振兴。大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方面严格落实“四不摘”的要求,持续指导好产业扶持、培训就业、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教育保障、住房和饮水保障等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另一方面夯实产业帮扶基础,坚持以产业扶持为主攻方向,突出精准发力,增收渠道稳步拓展。以江西江益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红润苗木等为龙头的扶贫产业,对全乡80户248人脱贫户实现产业全覆盖。同时积极与郭圩乡国品麻鸡合作,将我乡17户脱贫户纳入到产业当中。再一方面资金扶持力度不停歇,截止目前我乡共有17户脱贫户贷款76万元用于自身产业发展,造血功能愈发强达。三是结对帮扶队伍愈发壮大,目前王铁村和梅坊源村驻村工作队已在岗在位,其他6个村由乡乡村振兴工作组开展帮扶工作,已安排结对帮扶的“三类”监测对象及脱贫户83户,安排结对帮扶干部数64人,其中县级干部12人,乡村干部52人。

(四)着力防输入抓重点,新冠肺炎疫情有效防控。一是筑牢防疫阵地,防范外来输入。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发展,严防外来输入,开展中高风险地区返乡重点人员“四包一”工作机制,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形成疫情防控良好局面。二是筑牢防疫阵地,形成群体免疫。严格在时间节点前,分批次、分领域对全乡18岁以上人员实行应接尽接,截止目前我乡18周岁以上人员接种第一剂疫苗共11055人次,第二剂疫苗10332人次,排名全县第六,3-17岁未成年人及第三剂加强针接种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确保在全乡形成免疫效应。

(五)着力讲担当强部署,从严从实抓好党建工作。

1、推进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为标准,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认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各项活动,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2、加强村级党组织队伍建设。一是聚焦村“两委”干部选举工作,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与上届的比较减少7.5岁,同时各村均配备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换届工作圆满实现“两升一降”目标。二是积极落实党内关怀切实落到“五必到五必访”工作制度,关注困难老党员的生活情况,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实实在在为他们解难题、送温暖。三是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一方面实施“三学联动”。集体研学。开办为期2天的专题读书班,党政班子、支部书记集中研讨,交流党史学习心得。个人自学。发放指定党史学习书籍300余本,同时每天在微信群推送党史知识,要求全体党员、流动党员认真学习,并撰写学习笔记。“上门”送学。针对行动不便本地党员,由包村领导、村干部将党史书籍送上门,进行一对一学习帮扶,共送学26次;针对在外流动党员,将党史书籍邮寄送到“家门”,共送学32次。另一方面举办“两个讲堂”。专家讲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邀请党校老师开展专题宣讲,帮助党员系统学习党史。书记讲堂。以党委书记、支部书记为各村支部党员讲专题党课,形成以书记引领党员学、党员带动群众学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党员真正记得住、受教育、有提高。再一方面开展“两个活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我乡以支部及党员个人两种形式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截止目前各支部已围群众办实事32件,党员个人为群众办实事287,在全乡党员干部心中牢固树立“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工作思路;开展合唱活动。组织干职工60人以《江山》为歌唱曲目进行合唱,喜迎建党100周年,激发干部群众爱国热情。

3、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一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抓手,建立健全文明实践队伍和阵地,组建六家桥乡志愿服务队,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推进网络文明及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抵制天价彩礼、破除陋习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号召群众响应文明祭祀工作,以实际行动抵制不良风俗、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二是大力推进了绿色殡葬改革以及“移风易俗,简办婚丧嫁娶活动”,着力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活动。统一宴请标准,避免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营造社会文明新风尚良好氛围。三是以道德讲堂、道德“红黑榜”评议、“文明星级户”创建、孝满崇仁评选等活动成效,充分利用道德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作用的道德实践模式,以“四两拨千斤”方式解决了乡村治理中农村陋习的难题。

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保持高压态势。一是开展政治监督谈话和政治家访,压紧压实班子成员及管辖范围内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二是开展“五察五治”专项行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专项整治,深化作风建设;三是开展以案为鉴查摆会,坚持以案促改,利用元卫平案等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严肃换届风气;四是发挥纪委专责监督职能,推行“督办、反馈、整改、回头”的工作机制,运用“三单两书一报告”,加大对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的监督力度,深挖自办案件案源线索,严肃执纪问责,推动“两个责任”落实落细。2021年乡纪委立案6起,结案5起,给予开除党籍处分1人次,党内警告处分2人次,党内严重警告处分2人次;积极运用第一种形态,诫勉谈话1次,谈话提醒3人次,下发监察建议书1次、通报文件4次。

5、加强党管武装工作领导。一是征兵工作实现“新突破”。在征兵工作中,面对“一季征兵”转变为“春秋两季征兵”的新形势,我乡压实征兵工作责任,落实征兵工作经费,积极发动征兵工作宣传,党委书记做到亲自抓,确保征兵工作各项环节有人抓、有人管,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到岗。2021年送兵8人,其中大专毕业生7人,本科毕业生1人,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征兵工作总任务数和大学生比例数。二是基层武装建设实现“新进展”。一方面强化经费保障。严格按照上级军事机关要求,进一步夯实我乡民兵基层基础建设,着力建好村级民兵连“两室一家”。乡财政投入资金近万元,用于乡武装部基础建设;购置了50套基干民兵长短袖迷彩服套装,完善了集战备、防暴维稳、防火防汛等为一体的器材库。另一方面夯实业务培训。结合民兵整组点验,乡党委着力加强专武干部和民兵队伍建设,注重民兵政治教育,落实民兵四课和全民国防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组织专武民兵干部参加军事训练,着力推进我乡基干民兵应急排建设正规化,提高执行急难险重任务能力水平和军事素质。一年来,我乡组织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460余人次参加抗洪抢险、扑灭山火、疫情防控战斗。再一方面推动军民融合。积极组织民兵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疫情防控等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一年以来,我乡民兵多次参加乡疫情防控工作,应对疫情防控下各种突发情况,配合相关部门制止聚众用餐,打牌等聚众行为,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

(五)着力优生态夯基础,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一方面紧盯主干线环境整治不放松。2021年我乡重点开展乡交通主干道沿线可视范围内乱搭乱建整治工作。对抚八公路、抚吉高速连接公路乱搭乱建的违规建筑等进行拆除,对涉及8个行政村、86个自然村的菜地、鸡鸭棚等土地进行平整,截至目前,六家桥乡拆除乱搭乱建18处共766㎡,网格围栏320米,拆除危旧房屋1034㎡,同时投资22万元对曹坊村朱山组及集镇两旁进行绿化补种,维护“东大门”形象。另一方面聚焦全乡水域生态修补不懈怠。一是根据全乡干部分片情况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对全乡所有小Ⅱ型水库进行退养,对水库中增氧机、投料机全面清理。二是落实值班巡查工作制度,24小时对全乡水域进行巡查,严防电鱼、毒鱼、炸鱼现象发生,切实保障长江流域生态修补工作落实落细。

(六)着力抓民生促和谐,稳步提升民生事业。

1、社会稳控取得新进展。坚持将扫黑除恶及社会稳控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严守工作制度,促进社会稳定。专门成立信访接待室,严格按照领导接访时间安排表安排,配专人接访,落实信访责任制,同时制定各民间活动稳控工作预案(如端午节划龙舟稳控工作预案),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同时强对重点信访对象的管控力度,党政领导深入村组调查、研判、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源头疏导,把问题解决在村组及萌芽状态,做到困难和问题不激化、不上交、不延办,截至目前,信访件共计16件,已办理16件。

2、民生保障有了新成绩。一是新农合、新农保参保人数逐年上升,截止目前新农合参保18192人,新农保参保10261人;二是严格低保评议程序,实行动态化管理,2021年累计发放低保、救助资金34.1万元,惠及459户785人,将社会兜底工作落到实处。三是积极开展创业指导和就业培训活动,结合园区举办的招聘会,有近百名群众通过该活动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为群众就业、企业招工拓宽了渠道。

3、基层设施建设谱写新篇章。一是投入300万元,启动了13个村小组新农村建设工作,修建水泥路3730米,维修水渠240米,环境整治4017㎡,水塘清淤6741㎡,切实提升群众生活环境。二是投入87万元,对大洲上危桥进行拆除重建及投资375万对抚八线至曹坊组曹坊村小组3公里农村道路维修,切实保障出行安全。三是投入73万元,对石桥、艾坊、曹坊、梅坊源的7座山塘水渠进行维修保养,满足切实满足群众生产需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正常运转困难较大;二是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基础不牢固,村级集体经济仍然薄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重道远。三是党员干部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不强,有些干部思想未得到转变,对新形势下推动农村基层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存在不少差距。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打算

(一)坚定不移抓好疫情防控。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对重点地区来崇返乡人员的排查、跟踪、对接、管理,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确保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抓紧抓实新冠肺炎疫苗接种这一中心工作,动员我乡在外未接种人员返乡参与疫苗接种工作,重点抓好18周岁以上人员第二剂次疫苗接种工作。健全疫苗接种信息台账,发动乡村干部下沉村组一线攻坚,确保疫苗接种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二)坚定不移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工作,在高标准完成全乡所有户厕摸排和录入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公厕建设、户厕改造等工程,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全力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健全返贫监测警和即时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常态化监测。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持续深化与益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全力推动400亩钢棚蔬菜种植项目建设,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多措并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各村实际,制定发展计划、实施方案,积极推动项目创新;进一步加强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管理,加大产业发展、土地流转、服务企业、参股保障实施力度,持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选用思想政治素质好、致富带富能力强、党员群众信任的年轻党员和优秀人才,加强对村干部的帮带培训,不断提高村级班子抓产业、抓发展、抓振兴的能力。

(三)坚定不移整治人居环境。继续加强集镇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乡综合执法队伍的作用,加强对“门前三包”环境卫生、绿化带的养护管理和出店经营、乱停乱放整治工作,切实改善集镇环境。继续加大对公路沿线主干道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路域环境整治工作成果。继续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建立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站,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全面落实“河长制”“路长制”,常态化开展巡察检查,强化河道监管,促进水质改善提高。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十年禁渔”要求,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捕捞、非法排污等行为,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燃综合治理。

(四)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城乡低保户、特困供养对象、临时救助群体保障力度,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合法权益,全面落实民生保障政策。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继续巩固均衡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完善设施,提升功能,打造特色”为着力点,推行“居家养老”新模式,着力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全覆盖。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聚焦群众需求愁盼,用心用情服务,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强化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着力在集镇扩容提质,拓展集镇服务功能,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上下功夫,打造干净、整洁、宜居的新集镇。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全力抓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道路、群众休闲广场、桥梁新建、水塘水环境提升等项目建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五)坚定不移加强自身建设。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以深化作风建设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为契机,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始终坚持正人先正己,严字当头。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及监督责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廉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评指标,纳入考评管理体系。扎实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活动,提升机关效能,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秉承“建强组织、造福群众”的执政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揽,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安全稳定等方面,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掀起苦干实干的工作热潮,“科技立镇、产业兴镇、旅游美镇”执政理念效果明显。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夯实责任推进乡村振兴。一是扎实开展“一查一补两落实”工作。组织“四支队伍”和一线帮扶干部,通过查脱贫攻坚问题、补正建档立卡信息、落实脱贫攻坚问题台账和整改措施、落实巩固成果防返贫措施,在全镇逐户开展排查,摸清短板漏项;汇总全镇涉及“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三方面问题共10条,并建立整改台账。二是完成“对标清零”工作。利用一周时间对全镇农户开展摸排工作,共摸排7790户33411人,逐村建立摸排问题清单,并建立镇级问题清单,全镇梳理涉及问题3方面5条,问题已全部整改清零。三是对标整改中省反馈问题整。对标反馈的十方面37条问题,由镇“八办六组”业务口和各村负责,逐项查摆自身问题,形成初步问题整改清单。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共梳理研究确定反馈问题九方面25条。逐项扎实开展整改,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问题整改扎实有效推进,不走过场。目前涉及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以重泉村群众生产生活为背景,全国首部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系列纪录片《瓜熟蒂落》杀青。

(二)持续加快设施产业提升。持续按照“党委引领、支部示范、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党建促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以“联合党委+”西甜瓜和香菇产业基地为统领,以“一省两市”等24个示范园为支撑的西甜瓜产业发展支撑和扶贫带动体系,实施订单3200余亩,实现了联合党委管支部,扶贫基地管园区的产业发展和产业助推脱贫的机制。集西甜瓜文化产品博览、电商服务平台建设、西甜瓜院士工作站为一体的西瓜小镇项目主体,今年新引进西甜瓜品种200余个,召开了“西瓜节”促销活动,通过网红直播、媒体促销等形式,今年的西甜瓜价格再次卖出了全国西甜瓜最高价。

(三)有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投资250万元对五更村、重泉村道路、文化广场进行了绿化美化建设工作、投资130万元的科技城、城南村两个产业园区进行了绿化提升工程项目和投资160万元对龙池镇街道下水管网和道路损坏修复工程。全镇全面开展“垃圾革命”,清理农户门前三堆六乱500余处,整理巷道50余条,拆除主干道沿线违建49户2000余平方米,印发《龙池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村民公约》8600余份,同时16个村出动宣传车、小喇叭等形式进行再宣传。加强“煤改电”工作推进,全镇煤改电完成8400余户。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力度,建成污水处理厂1个。全民签订秸秆禁烧承诺书,秸秆禁烧巡查常抓不懈,确保秸秆禁烧“零火点”。

(四)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是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围绕食品、生产等安全领域,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活动,消除安全隐患15起,确保镇域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二是信访稳定常抓不懈,加大矛盾排查调处力度,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今年共处理各类纠纷120余起,上级批办案件结案率达到100%;全镇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平安创建知晓率达到95%以上,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三是稳岗就业,积极配合县人社局组织稳岗就业培训并通过各村宣传就业岗位,为有就业愿望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新增特设公益岗位33个和临时公益岗位30个;四是社会救助,今年全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共462户,1464人:分散特困供养54户56人,集中供养特困户2户2人,临时救助1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应参尽参。

二、存在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水平还需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较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引进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农业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做得还不够好。

(二)城镇化发展进程还不快,基础设施发展还不均衡。受村情村貌和负债等因素影响,16个村基础设施情况不一,村与村基础设施参差不齐。

(三)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还需提升。每年到春秋两季,龙池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压力较大。

三、今后五年工作规划

今后五年龙池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围绕“一镇三地”打造目标,突出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一镇一业”深度融合,促进龙池西甜瓜产业综合服务体全面投入运行,打造“互联网+产业”服务平台,探索建设智慧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体系,聚力洛河湾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为把我镇建设成为产业兴旺、宜居宜游、和谐富裕的农业强镇而不懈奋斗。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1225:(40篇)2021年工作总结2022年工作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tongdao.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506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