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5:(40篇)2021年工作计划及2022年工作总结

2022-10-24 11:13:37 242

文章导读

携笔同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www.xiebitongdao.com2021年工作计划及2022年工作总结(40篇)安龙县财政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打算安龙县公安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


携笔同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www.xiebitongdao.com

2021年工作计划及2022年工作总结

(40篇)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年初目标,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根据工作安排,现将县财政局2021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收入完成情况

截至2021年8月底,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146万元,同比下降6.64%,减收2,927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131万元,同比下降36.51%,减收6,401万元;非税收入完成30,015万元,同比增长13.09%,增收3,473万元。

2.支出完成情况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09,834万元,同比下降2.31%,减支2,539万元。截至2021年8月底,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35,895万元,同比下降10.22%,减支15,467万元。

(二)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1.有效防范债务风险。一是建立常态化债务风险排查报告制度,健全债务举借、使用、偿还、预警、监督、问责等全流程、全链条的债务风险防控制度体系。二是加强债务风险舆情管控。坚持“分级负责、果断应对、依法处置”的原则,从严防范、稳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偿付风险引发的社会网络舆情,确保地方债务网络舆情管控落实落细。三是积极申报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根据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工作安排,积极配合县发改局督促各项目单位完善资料。2021年已获得第一批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51亿元,第二批新增专项债券额度2.59亿元。

2.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按照“四个不摘”工作要求,确保巩固脱贫成果。及时下达涉农补贴资金,确保惠农政策落实。一是2021年上级共下达各项补贴、补助资金36,699.72万元。其中:财政衔接资金10,414.5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4,000.00万元、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0,496.38万元、种粮农业一次性补贴411.33万元、农田建设补助资金2,852.00万元、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1,240.20万元、水利发展资金3,992.00万元、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732.28万元、水利救灾、森林防火、林业防灾减灾、动物防疫等2,561.03万元。二是持续贯彻脱贫攻坚政策,五个绿色小镇投入建设资金100万元。三是落实惠民补贴发放。2021年,我县有37项涉农补贴纳入统发范围,应发金额1.7亿元。已实发25项涉农补贴,发放人数15,9484(人/户),发放金额1.03亿元,其他12项补贴发放频次未到规定期限。

3.大力支持乡村振兴。结合县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部署,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下达食用菌冷链物流建设项目资金1,993.01万,继续大力推动产业发展。二是2021年投入我县财政专项扶贫(衔接)资金13,094.5万元,其中:2021年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6582.93万元,2021年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220万元,2021年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工代赈)400万,2021年中共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补助资金240万元;2021年中共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以工代赈)补助资金124万元,2021年中共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任务)补助资金2685.57万元,2021年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冬修水利建设补助资金)30万元,州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132万元;县级安排衔接资金2680万元。三是全力配合农业农村局、水务局实施我县农田建设、水土保持项目,强化农业、水利资金管理,以优质的工程质量和完善的财务管理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下达我县中央农田建设补助资金2852万元,水土保持资金650万元(中央资金529万元、省级财政121万元)。

4.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积极落实惠民利民政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21,109.97万元。二是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投入22,164.82万元。三是一般公共服务投入22,077万元。四是教科文投入89,229万元。五是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发展。投入人居环境示范点工程项目、栖凤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855.28万元。

5.优化结构保障重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严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一是兜牢“三保”底线。严格落实“三保”支出政策,2021年县本级“三保”支出预算安排243,15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48%,同比增长1.27%。二是全力支持环境保护。积极为全面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保障,进一步落实生态环保理念,持续推进大生态建设。投入环境保护、垃圾收集和污水治理、环境综合整治等资金共计6,389.57万元。三是深入推进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下达中央自然灾害防治和林业防灾减灾资金共计949.88万元。四是强化风险防控水平,积极落实粮食储备、轮换政策。投入县级储备粮保管费、储备粮轮换资金等粮食储备资金252.89万元。

6.积极盘活存量资金。严格按照上级财政部门要求,对超过两年的结转结余资金作为存量资金进行收回统筹使用。有效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快预算支出执行进度,建立存量资金盘活情况与预算安排的挂钩机制,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截至2021年八月底,县本级共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88亿元,统筹用于重点工程资金的支付和政府债务化解,腾出地方财力空间,缓解地方“三保”压力。

7.政府采购规范节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政府采购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和监督措施。着力维护政府采购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截至目前,安龙县完成政府采购项目27项,预算资金5386.21万元,采购资金5210.14万元,节约资金176.07万元,节约率3.27%。其中:集中采购20项,预算资金5245.32万元,采购资金5073.40万元,节约资金171.96万元,节约率3.28%;自行采购协议供货7项,预算资金140.89万元,采购资金136.74万元,节约资金4.15万元,节约率2.9%。

8.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不断加大对县域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一是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根据《省财政厅关于持续做好全省财政专项资金自查及重点核查发现问题整改的通知》(黔财监〔2021〕9号)文件要求,开展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专项检查,切实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开展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集中统发情况专项检查。县财政局对全县核定补助到户到人的32项财政惠农补贴、集中统发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强化补贴审核发放各环节管理,做到不遗不漏,精准审核、精准发放、精准服务。建立长效机制,积极完善“一卡通”集中统发管理制度,把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开展2019、2020年度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立全面规范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预决算公开工作,重点关注政府预决算是否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批准后20日内向社会公开,部门预决算是否在本级财政部门批复后20日内向社会公开。对全县各预算单位开展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四是开展县及县以下财政监管专项整治工作。为严肃财政纪律,整饬财政纲纪,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安排,根据《贵州省深入开展县及县以下财政监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黔财办〔2021〕28号)和《黔西南州深入开展县及县以下财政监管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州财办〔2021〕4号)精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县及县以下财政监管专项整治工作,有效提升了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9.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一是加大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完善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制定了《安龙县财政局关于做好2021年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的通知》(安财预〔2021〕34号),全面统一规范了信息公开的时限、格式及内容,要求各预算单位严格按照统一格式公开部门预算信息。明确了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主体和原则、范围和内容、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在县人民政府网站设立财政资金专栏,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和形式。2021年财政预算、部门预算于4月22日前全部公开,98个预算单位已全面完成公开,应公开率达100%。二是深入推进零基预算管理改革。预算安排上,彻底改变过去“基数+增长”的编制模式,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本级财力状况等统筹安排预算。三是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过程监督和结果应用,逐步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做到2021年部门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编制预算绩效目标,实现“同步编报、同步批复、同步公开”此项工作已完成部门整体编报工作,涉及97个部门,金额166,138.24万元,县财政局对申报内容已经全部批复,各预算单位将批复内容在县政府门户网站财政专栏全部公开。

10.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学习。制定了2021年度财政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计划等,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共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及专题教育集体学习共11次,经典诵读7次、读书交流会2次,向先进典型学习5次,政策业务学习2次,警示教育3次,“清明祭英烈”主题党日活动1次。二是持续推进“四风”专项检查。局班子根据工作实际,不定期对局属各分局、直属单位、验票站开展“四风”检查。抽调办公室、监督股等人员具体负责自查自纠工作的实施,明确阶段任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坚持惩贪治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约谈、诫勉谈话,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三是履行廉政教育责任。局班子以"行方思远,财兴人和"为核心,建设财政文化,积极弘扬、倡导"修德扬清、立规保廉"的廉政观。教育引导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敬畏法纪,守住法律底线、职责底线和道德底线。

二、存在问题

一是收支结构有待优化,民生支出和刚性支出增加较大,税收收入下滑。二是绩效管理亟待提高,预算单位重视程度不够,绩效管理队伍专业人员不足,与新形势下的现代财政工作要求差距较大。三是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政府债务化解压力仍然较大。

三、2022年工作打算

(一)大力培植财源,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一是支持新型工业化建设。围绕自备电厂、大秦光伏发电站、金源铁合金二期建设、石材产业园、慈溪·安龙万洋众创园、“千企改造”、煤矿技术改造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培育财源。二是努力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新兴后续产业。大力支持物流业加速发展、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林下经济产业,大力培育新兴后续产业,涵养可持续财源。三是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制作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有效投入,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四是完善综合治税制度体系,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重点涉税部门信息共享,以主动服务促增收。

(二)强化财政职能,着力发挥调控作用。一是继续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筹资做好财力“加法”,加强税收征管,严防“跑冒滴漏”,增加可用财力;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做好支出“减法”,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确保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地见效。二是管好用好直达资金。协同各资金使用单位,继续落实直达机制相关政策,切实加强系统监管,确保直达资金及时惠企利民;三是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实施助企纾困政策需要,按照上级政策规定,继续保持一定的减税降费力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四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确保可用财力用在“刀刃”上。

(三)创新投入方式,聚焦重点任务落实。一是围绕“三城六乡”发展思路和“四化”建设,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全力支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城、历史文化体验城、山地生态康养城,深入推进“六乡”安龙建设;全力支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建设。二是优化完善财政支农政策,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合理确定财政投入规模,支持方向重点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乡村振兴基础差的地方倾斜。三是支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着力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向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数字化新业态聚焦。

(四)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一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足额编列“三保”预算,严防“三保”风险,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二是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不断增加财政对“三农”投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三是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围绕“教育立县”战略,推进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落实好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全社会公平、和谐发展。支持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

(五)完善管理体制,稳步推进财政改革。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和全面推进部门预算、省以下分领域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二是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强化过程监督和结果应用,逐步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三是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推动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财政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财政监督能力,切实严肃财经法纪。

(六)加强债务管理,竭力防范化解风险。一是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强与省、州相关项目主管部门汇报、对接,组织全县各级各部门做好项目储备工作,争取新增一般债券以及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发行份额,加大债券申报发行全流程协调管控;全力争取省级阶段性土地出让纾困资金,激活土地资源用于偿债;积极抢抓国家补短板政策机遇,全力化解“补短板”隐性债务项目风险。二是加快平台转型升级。坚持“突出主业、精减数量、做大规模、提高运行质量”,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公司转实体进程,实行市场化经营,自负盈亏,增强“造血”功能;依法开展举债融资,推进平台公司有序转实。三是牢牢守住风险底线。精准梳理债务到期情况,积极对接银行等金融机构,构建协商对接、定期互访、互助双赢的债权债务关系,到期债务举新债偿旧债,贷款债务力争展期偿还;全面做好债务舆情应急响应,妥善化解和处置债务舆情,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县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担当作为,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奋力谱写新时代安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1年,安龙县公安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州公安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推进公安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有序开展,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及时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和不足,现对2021年全局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业务工作情况

(一)全力维护政治安全,确保社会总体平稳

1.加强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工作。坚持预防在先,主动进攻,切实提高对敌斗争的能力,主动掌握深层次、内幕性、行动性的情报信息,对可能引发的矛盾隐患及时开展情报线索收集研判。在今年的建党100周年系列安保工作中,情报维稳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安龙县未发生任何进京赴省非访案事件。

2.深化对敌斗争。积极掌控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活动,有效打击和防范“法轮功”“门徒会”“实际神”等邪教组织在我县境内的捣乱破坏活动,深入开展“敲门行动”回头看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一是做好网络舆情动态监测,发现涉邪线索第一时间开展落地核查,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信息在网络蔓延扩散;二是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加大对重点要害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巡逻驻守,提高见警率,严防邪教分子制造事端。

3.强化反恐防恐工作。加强反恐应急演练,提升处置工作水平,严格按照“561”反恐联勤模式,加大对党政机关、车站、广场、学校等重点部位的巡逻和驻守,严防涉恐涉暴案件的发生。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治安防控、安保维稳、抢险救援、人员抓捕等工作。今年全县辖区没有涉恐暴力袭击案件的发生。

4.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一是狠抓获制度建设。进一步压实初信初访首办责任,规范窗口接访制度,印发了《安龙县公安局信访首问责任及交督办工作机制》《安龙县公安局处理信访投诉案事件工作暂行规定(试行)》,做好窗口台账登记。今年以来,我局信访部门窗口共接来访咨询104批次107人次,办理信访案件21件,其中办结公安部交办的案件1件,省厅交办案件2件,省厅转办案件6件,办结州公安局转办甄别案件1件,办理县纪委转办信访件4件,本级自办7件。信访案件做到件件有答复,有结果。二是狠抓信访窗口建设,创人民满意窗口。接待民警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规范着装接访,信访接待室整洁干净,对来访群众,做到“一把椅子、一杯热茶、一张笑脸、一句暖心话”,热情接待来访群众,为群众解惑释疑,做到信访窗口零投诉,受到领导和来访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狠抓积案化解和重复访治理。对信访积案、重复访案件均明确了包案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落实化解稳控措施,局领导亲自带头开展接访。其中,公安部交办我局信访积案6件,上报剔除3件,化解3件,任务完成100%;省信访局交办我局3件化解3件,化解率100%;重复访治理3件,治理成功3件,成功率100%;州局交办3件,化解2件,化解率66.7%。

(二)强化安全监管力度,服务全县经济发展。

1.强化危爆物品监管。全县民爆、危化物品以“不流失、不丢失、不炸响”为工作目标,对全县涉危涉爆企业加强管理。一是制定《安龙县公安局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安龙县公安局开展民爆物品管理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等方案,全面开展危爆物品安全大检查。目前全县有民爆物品销售单位1家,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3家,非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7家,烟花爆竹零售点451家,批发企业2家。今年民爆物品使用量在522吨左右,雷管使用量为209551枚;共检查涉爆单位、剧毒化学品从业单位480余家(次),排查爆破作业人员800余人(次),排查安全隐患87个,并责令涉及单位进行整改。按规定程序审批爆破作业合同10个,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工作开展情况每周按时上报县安委办和州局治安支队。二是加强对涉爆违法行为的打击查处。全县共立案查处涉爆案件1起,采取强制措施1人。三是加强剧毒化学品管理工作。对全县正常销售、使用剧毒化学品的10家企业加强管理,及时上传剧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全县共开具剧毒化学品购买证33张,购买使用剧毒化学品320吨。四是强化烟花爆竹专项检查和重点整治工作。共检查企业和零售网点800余家(次),办理电子运输证件2份,购买烟花爆竹1600件,办理1起烟花爆竹案件。认真开展公务枪大管理和缉枪治爆专项行动。一是按照《2020年全县公安机关公务用枪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公务用枪安全大检查专项行动2次。二是按照部、省、州打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工作要求,积极开展专项行动工作。今年以来,全县共立办涉枪涉爆刑事案件5起;涉爆刑事案件1起,移送起诉1人。共查处涉爆行政案件1起,处罚单位1家,罚款20万元,行政拘留1人,吊销爆破从业资质1人。认真开展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和物流寄递专项行动。与安监、综治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安龙县公安局开展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方案》,共排查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187家(次),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260余人(次),物流企业60家(次),寄递企业145家(次)。认真做好各类重点群体维稳工作。紧紧围绕涉军、涉法涉诉、征地拆迁、投资受损、“民代幼”、拖欠工程款等利益诉求群体,全力做好情报预警、重点人管控和包保稳控等工作,做好“四个严防”(严防发生非法聚集,严防规模性赴省进京集访,严防各类社会矛盾交织叠加,严防境内外敌对势力及别有用心人员插手利用,形成政治安全风险)。一是严格按照全州公安机关涉稳工作教育训诫“十步工作法”,把思想工作做在前、做到位,消除隐患,疏导情绪,化解矛盾。二是严格按照州局制定的“七个不准”,加强对各类重点人员在辖区内开展的各项活动的管控。三是加强对全县各敏感群体涉稳人员稳控工作,强化对涉军群体和各类敏感群体的线索摸排,时时掌握其动向和活动轨迹,认真开展教育疏导,落实源头稳控和包保责任,确保全县社会面大局稳定。

2.狠抓矛盾突出问题化解。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工作目标,切实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各派出所认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维护全县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同时,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综合运用经济调节、行政管理、法律规范、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多种方式,努力将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将重大不稳定风险防范在辖区。今年以来,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44起。由于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我县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

3.加强旅馆业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一是进一步规范全县旅馆业管理基础台帐,统计旅馆业基础数据131家,联网管理135家,联网率100%,全面夯实旅馆业系统。二是加强对旅馆业的检查处罚力度,全年开展旅馆业检查1200余家(次),处罚150余家(次)。

4.强化贵州省社区警务工作平台应用。根据部、省关于“一标三实”集中采集的相关工作部署要求,全县11个派出所社区警务平台采集核实录入标准地址590条、实有房屋11270条、实有人口共2343人,登记流动人口829人,核实实有单位976条。经过各派出所的共同努力,平台应用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5.切实做好重点人员管控和流动人口管理。全县登记重点人列管率为100%,照片采集率为100%,刑释解教人员接口数据签收率100%,重点人口未发生重新犯罪的情况。

6.加强内部单位安全防控网建设。一是强化对党政机关、医院、学校、金融等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新装一键报警装置138个。二是强化宣传和防暴恐演练,在中小学校开展“平安校园行”主题宣传和应急演练等相关活动。今年全局共开展检查40余次,对发现的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进行了相应的处罚。三是强化保安行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2021年,治安大队联合消防、禁毒等部门对全县保安从业单位及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涉及内部安全保卫、消防安全及涉毒常识等,培训受益人员达600余人次。

7.强化道路交通监管,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制止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以来,全县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11.41万起,与去年同比上升34.4%;查处饮酒驾驶765起,同比上升61.7%;醉酒驾驶263起,同比上升9.6%;共排查道路安全隐患114,治理完成58处,余下56处正在有序治理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981起,同比上升19.4%,死亡32人,同比下降15.8%,较大以上事故“零发生”,全县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三)严格规范执法程序,确保执法公平公正

1.强化案件审核。我局实行案件四级审核责任制,要求各类案件均应用贵州省案事件系统进行网上录入办理,严格案件审核把关。按照“谁审核,谁负责”、疑难案件共同研究讨论和汇报制度,对全局所有刑事案件及进入一般程序的行政案件逐一进行审核把关,坚持以事实证据,办案程序,案件定性,适用法律,处罚幅度等案件重要环节为审核主要内容。对变更强制措施及适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案件实行跟踪监督,该解除强制措施的一律依法解除,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在办案中作另案处理的违法嫌疑人和犯罪嫌疑人进行跟踪督促,确保执法公正。审核刑事案件情况:2021年1月1日—2021年10月20日,共审核立案1053起,其中审核刑事拘留396人,提请逮捕170人、批捕127人、取保候审406人、监视居住13人、移送起诉527人。所审核的刑事案件,无法院判决无罪的情况,2021年审核的案件中刑事复议1起、刑事诉讼1起。审核行政案件情况: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20日,共审核行政案件1016件,行政处罚807人。审核的行政案件1起行政复议,无行政诉讼案件。

2.加强执法场所规范化建设情况。根据《全国公安机关规范使用办案区“四个一律”专项检查活动方案》《安龙县公安局关于规范使用办案区“四个一律”专项检查活动方案》要求,县局成立检查组从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设置情况、基本设置情况、安全隐患问题、台账登记情况、安全检查及信息采集情况、讯问室、询问室及候问室、等候室使用情况等方面对局属各部门设置的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规范化改造和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自查、整改。针对少数部门不规范使用,管理使用制度不全的问题,制发了《办案区使用管理情况登记表》《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安全管理制度》《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应急处置预案》等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的规范管理和使用,提高公安机关安全执法和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3.着力大法治工作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和贯彻实施,自觉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总体要求,围绕公安工作主体,把开展宪法宣传活动作为推动落实“七五”普法规划的重要载体。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县局在职在岗民警参加在线宪法知识竞赛考试,参考率达100%。坚持把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大力宣传《宪法》《刑法》《民法总则》《禁毒法》《消防法》《森林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管理法》《网络安全法》《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促进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今年全局各部门组织开展、参加各类法制宣传活动共5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6000余份,设立展板40余块,布置横幅50余条,接受群众咨询1200余人次,解答群众问题70余件,受育群众达30000余人。通过法制宣传活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有效增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四)全面推进严打整治,着力夯实禁毒工作

1.全社会共同参与,着力夯实禁毒基层基础工作。一是抓实培训学习,加大禁毒工作督导力度。按照省、州2021年禁毒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为切实抓好各镇(街道)禁毒“大扫除”工作深入开展,禁毒办通过钉钉对全县各镇(街道)禁毒专干进行集中专题培训,并通过到各镇(街道)实地查阅工作资料、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各镇(街道)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二是加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工作。各镇(街道)禁毒专干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建立工作档案,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签订协议书,按规定动作完成社区康复人员基本信息登记、住址位置图、帮教计划、阶段评估等。同时,联合派出所、人社中心、卫生院、社会事务办、工青妇等部门,对戒毒康复人员开展帮教工作,让其戒除毒瘾,尽快回归社会。三是全力抓好抓实禁种铲毒和“4.14”排查防控工作。各镇(街道)及县禁毒委成员单位把禁种铲毒、打击制毒犯罪活动的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主要领导担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逐级签订责任书、重点村(居)发放告知书等方式,真正把禁种铲毒、打击制毒犯罪排查工作责任落到实处,确保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建立完善坚实的阵地防控体系。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党委、政府领导作为禁种铲毒和“4.14”专项排查工作第一责任人,认真组织禁种禁制踏查工作,强有力地开展地毯式搜索、排查、管理相对薄弱和偏远农村高危场所等制毒加工厂点易设立的地方,守住自己的阵地,把种植毒品原植物消灭在开花结果之前,最大限度压缩种毒制毒违法犯罪活动空间。四是扎实开展“平安关爱”行动。把促进戒毒人员回归作为最终目标,对社会面戒毒康复人员进行跟踪管理,防止出现复吸,并落实基本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措施,切实做好就业服务、就业援助、技能培训等工作,积极帮助戒毒康复人员解决就业就学等困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截止目前,已对全县48名戒毒康复人员落实社会救助,已有534名社会面戒毒康复人员实现就业。

2.坚持高压态势,严打毒品违法犯罪。今年以来,安龙县公安局始终保持毒品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大力整治突出毒品问题。截止至10月20日,共侦破涉毒刑事案件3起,在侦市级毒品目标案件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移送起诉5人。

3.强化娱乐场所和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力度。2021年以来,对辖区内娱乐场所开展排查90余家次,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尿液检测360人次;审批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审批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28起。每季度组织民警到辖区内易制毒化学品使用企业(单位)进行实地查看走访,目前我县未发现有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情况。

4.深入开展“净边”专项行动。2021年10月8日-10月15日,我局联合册亨县公安局在汕昆高速册亨段板坝查缉点组织开展易制毒化学品公开查缉专项行动,共盘查车辆325辆,人员656人,出动警力18人,警犬3条,查获一辆伪造货运单的柴油车,伪造货运单车辆已移交相关部门处理。通过公开查缉毒品专项行动,有效遏制易制毒物品走私出境的态势,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毒品危害。

(五)全面聚焦公安主业,严打违法犯罪行为

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一是强力推进命案攻坚,以“民转刑”“刑转命”案件防控专项行动和“破命案现案、攻命案积案、防命案发案”专项行动为抓手,坚持“命案可防”“命案必破”原则,聚焦婚恋、家庭、邻里矛盾命案、酗酒命案等重点,进一步加强联防联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酗酒安全风险干预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最大限度地减少命案发生。今年命案零发生,破命案积案1起。二是强力推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攻坚。成立打击涉网犯罪中心,打造了资源整合的数据中心、研判打击的指挥中心、部门联动的协调中心、精准预警的研判中心,形成了全县一体化打击涉网犯罪新格局。今年以来,全县立案308起,同比上升53.23%,破案41起,同比上升78%,抓获犯罪嫌疑人48人,同比上升37.14%;预警劝阻1970人次,同比上升19.39%;止付金额4070万余元,冻结资金1500余万元,返还群众被骗资金40.9万元。三是强力推进经济领域犯罪攻坚。在2021年牵头成立县“经联办”基础上,全力推行“公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一体化模式,对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危害税收征管、侵犯知识产权、涉众型经济犯罪等突出犯罪,统一研判、统一分派线索、统一研究案件侦查、统一指挥、统一收网,经侦案件打击整体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全县共立经济案件3起破获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挽回经济损失921.35万元,有力维护了全县经济秩序。四是强力推进专项整治行动攻坚。以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为牵引,组织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抓获网上在逃人员37人。黄赌打击整治方面,共立办涉赌刑事案件2起,取保候审5人;立办涉黄刑事案件2起,刑事拘留2人,逮捕1人;办理涉黄行政案件94起,罚款17人、拘留39人、并处61人;涉赌行政案件41起,罚款132人、拘留27人、并处39人。充分发挥“122”机制办作用,侦办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案件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报列法定不准出境人员396人。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升队伍素质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县委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实际,组织党员、民警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国、全省、全州政法、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等。通过不间断地组织学习,党员民警“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各支部精诚团结,奋勇争先,不断以出色的成绩展示安龙公安超常奋斗、超常作为、拼博创新、苦干实干的良好形象。

2.狠抓政治建警,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始终坚持用“公安姓党”的政治要求建警治警,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公安工作重要工作来抓,级级明确责任,层层传导压力。2021年以来,开展谈心谈话350余人次,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暂行规定,督促全局民警个人报告操办婚丧嫁娶事宜。“一把手”带头表率,亲自听取、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和警示教育活动,推动党委主体责任落实。县局领导班子分别带队深入各所、队、室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检查和集体约谈活动,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责,分工明确,一级抓一级,责任到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制网络。积极开展“茅台酒”违规乱象整治、“天价烟”背后“四风”问题专项自查清理等活动,通过自查,全局民警中无人存在为直系亲属开设茅台酒专营店或参与经营打招呼等情况。不存在利用卷烟专卖权谋取私利或违规收送“天价烟”等情况。

3.深入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切实铸牢忠诚警魂。自中央和省、州、县部署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安龙县公安局按照上级部署,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五个过硬”要求,发扬自我革命精神,紧紧抓住“关键少数”,突出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四项任务,抓好学习教育、查纠整改、总结提升三个环节,圆满完成了各环节规定动作,做到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全年共办理243件。

4.强化“三能”达标训练,提升队伍履职能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和关于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全面提升公安队伍履职基本素质出发,围绕民警履职所需的体能、技能、智能,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全警达标,通过长期抓,不断补齐短板,夯实全局民警职业能力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民警在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履职能力。根据“三能”需要民警长期练、反复练、练反复才能掌握和保持的特点,每年对民警进行全员达标测试,测试结果记入民警“三能”达标档案。以“四能”建设为载体,引导广大民警自觉加强体能、技能、智能、艺能等学习和训练,采取集中训练、所队训练、送教上门等方式,2021年以来,组织民警、职工、辅警参加公安部、省厅、州局警务实战、骨干培训、专业知识等各类培训,共组织局机关各部门、派出所民警、辅警共3000余人次分31次参加州局“云端警务”直播培训。

5.落实从优待警措施,增强民警职业荣誉感。从关心、爱护民警出发,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措施,努力改善民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除民警后顾之忧,真正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着力长效管理,凝心聚力,促进工作。按要求及时申报招录计划,2021年计划招录民警13人。贯彻落实《贵州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安龙县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试行)》,招聘使用的辅警没有违反《办法》相关规定的情况,加强对辅警的管理力度,确保队伍不出问题。安排专人负责完善政工信息系统的录入,确保及时更新数据;认真贯彻落实《黔西南州公安机关从优待警三十条规定》,落实民警带薪年休假制度,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统一为民警及辅警购买人生意外伤害保险;建立洗车、洗衣场所为全局民警职工免费洗车(每月限4次)、洗衣。

6.坚持大党建为引领,促进队伍规范化建设。一是以党建为引领,促进队伍规范化建设。积极组织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党委民主生活会,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截止当前,共召开党委会58次,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会10次,县公安局党总支和15个支部共开展对党章和有关党的理论知识学习160余次,召开组织生活会16次。学用结合,将学习成果最大限度转化为工作实效,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跨越发展。二是强化党建根基,全面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1+9+N”新时代党建模式,强化硬件、优化软件,规范党组织基层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党员活动室均按要求将制度上墙。

7.加强表彰和宣传力度,聚集公安正能量。2021年以来,获得各级表彰集体二等功2个,集体三等功4个,个人二等功3名,个人三等功9名,个人嘉奖9名。转发微博700余条,发布微信公众号300余条,各级媒体发稿150余篇。

(七)全面开展有关业务,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1.圆满完成2021年征兵政治考核工作。根据省、州、县征兵工作会议精神和统一部署,印发了《2021年度全县征兵政治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开展2021年春季、秋季征兵政治考核工作。

2.安全保卫工作任务零失误。针对每一个安保工作任务,全部有方案有部署有组织领导,全警参与、立体保护,确保了领导调研、举行各项大型活动、招生考试等安保工作万无一失。今年以来,共开展各项安保工作任务,实现安保工作零失误的目标。

3.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安龙县交通及流动人员服务

管理组严格贯彻落实“平急”模式有序转换,坚持“7×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全面精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认真开展“一场两站”、酒店、上级指令、融信系统指令、疫区交通轨迹等数据核查,重点人员信息核查推送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管控,核查督促偷渡返黔人员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核查督促通过查验贵州健康码发现未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人员接种等重点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坚强领导下,全县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但今后乃至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全县仍将处在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维稳工作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全县公安机关“打、防、管、控”和队伍建设将面临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一是治安管控力度还不够。因基层基础工作仍较薄弱,全方位的防控能力和水平还不高,虽然总体刑事发案呈下降趋势,但电信网络诈骗、盗窃案件发案仍较为突出。二是执法规范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因少数民警业务学习不够,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不高,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三是信息化运用水平不高。少数民警对信息化运用不够,对信息化合成作战实施“精准”打击的意识不强,惯用“老方法、老套路”执法办案。四是争先创优意识不强。少数部门和民警增比进位意识不强,激发民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升。

三、2022年工作打算

(一)坚持党建引领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民警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实现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打造整体过硬、走在前列的新时代党建工作格局。一是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成果、制度成果,深化“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升第一责任人意识,落实好党委成员“一岗双责”,带领基层党组织增强主责主业意识,做到守责、负责、尽责。二是进一步抓实基层支部。加强支部书记和党务干部的培训力度,选优配强支部班子,选好带头人,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坚持以“基层党建提升年”“新时代党建1+9+N”“政治模范机关建设”“‘李云龙式’团队建设”为主要抓手,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持续抓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公安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标。三是进一步规范好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党章》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落实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党内生活制度,开展“主题党日”、过好“政治生日”等,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四是进一步从严规范开展发展党员工作。根据《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规定,持续开展好党员发展工作,“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做到严把“五关”和“九个不批”。五是全面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强警。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强化治建并举,建立健全执法司法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深化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全面防范化解廉政风险,努力打造一支风清气正的公安铁军。

(二)推进社会治理

继续按照《安龙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公安+”校园、医院、金融等30个警务行动方案》和“公安+”警务工作流程,持续推进“公安+”警务工作,强化协作推进,推动各部门积极参与、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强化“共商、共识、共建、共治、共享”“五共”意识,加强纵横联动,增强“五共”自觉,找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采取项目化、清单化的方式狠抓落实。加强与各警务模式涉及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关机制。坚持经常抓,确保机制运行长规化、正常化、规范化。全面推进《关于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三微一感知”社会治理模式的若干措施》,牵头督促推进“微治理、微警务、微服务”和“感知百姓安危冷暖”,推动纳入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切实抓好统筹指导、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和督导检查,及时跟踪调度、报告工作进展情况。一是常态化排查“小隐患”。紧盯各类风险隐患,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入群作为法律宣传员,办理程序的咨询员,共同参与风险隐患排查化解、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特殊人群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事务,全方位进行“风险干预”。二是及时化解“小矛盾”。做细街道、小区、楼栋等小网格自治单元,按照“协商议事+志愿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明确一村居一网格,一网格一微信群,围绕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矿群纠纷等重点领域,实时滚动排查矛盾纠纷,逐一录入“平安风险干预系统”,进行提前预警并及时调处化解,实现小矛盾在微信群里调解。三是联动整治“小乱点”。派出所联合街道、综治、城管等部门对辖区网吧、旅馆业、歌舞娱乐场所、酒吧、夜市、地摊集中点等打架斗殴案件多发的治安乱点开展集中清查整治行动,有效震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深化平安建设。

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发挥公安机关在平安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既要落实专业防控,也要落实群防群控,着力推动结果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责任导向一体推进,从而形成平安风险“党委领导、公安主力、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平安建设工作格局。一是强化命案侦破和防范。把现行命案侦破作为重要工作来统筹谋划,不断强化民警责任意识,树牢命案必破理念,推动形成各警种、部门各司其职、信息共享、通力协作、合成联动”和“一盘棋”的命案侦破整体格局。加强对现行命案侦破的“人、财、物”保障和相关激励措施,确保命案破案率保持100%。同时,把命案防控工作置于平安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强对命案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对命案防控源头性、基础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的研究解决力度,将命案防控责任落到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身上,分片包干、明确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最大限度压降现行命案的发生。二是强化网络电信诈骗宣传。以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和全覆盖宣传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联席成员单位的作用,不断强化会商协调,敦促联席单位履行宣传工作职责,通过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月、宣传周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反诈骗氛围。要对本地高发案件类型、高发区域、高发人群进行研判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文案,并及时推送至成员单位和辖区派出所,穷尽方式手段开展宣传攻坚。三是强化“黄、赌、毒”打击力度。广辟线索来源,深入推进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涉黄、涉赌、涉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打击力度,全面净化辖区治安环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治安问题。四是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充分发挥社区民警、村支两委、警务助理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特点,深入开展辖区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强化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管力度,严防“民转刑”“刑转命案”的发生。五是全面推进“数智乡村·平安守望”雪亮工程体系建设。为实现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农村等技防薄弱地区的视频监控全覆盖,按照“公安引导、企业投资、群众自愿、大众参与”的原则,通过电信、移动、联通市场化的运营模式,推进视频监控盲区的补点建设,不断提升视频监控点位覆盖率。

(四)深化警务改革

要强化警务体制改革,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一是加强“情指勤舆”一体化机制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以一体化、扁平化、实战化的指挥体系为枢纽,纵向减少指挥调度层级,直接与街面最小作战单元和勤务网格进行联动,实现对各类风险隐患和突发敏感案事件早发现、早化解、早稳控、早处置,达到提高勤务指挥质效、增强整体防控效能的目的。二是新时代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提质增效。加强派出所“一室两队”建设,提升治安管理和服务能力水平,坚守好公安机关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最初一公里”,努力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派出所工作目标,全面提升派出所工作质量效能。三是积极探索中心所建设工作。全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扎得深的社区警务专业队力量,让社区警务工作目标更明,职责更清,心无旁骛地深入群众了解民情、社情和舆情,实现全县公安机关社区警务“精耕细作”四是强化监督机制建设。为强力推进公安业务工作,使各警种各部门认真落实落细党委的决策部署,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把工作重心聚焦到党委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上来,特别是阶段性的重要工作任务。

2021年,公交集团在市交通局的正确领导下,克服企业自身困难,着重在公交服务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升级、党建廉建工作上主动作为,取得显著成果,为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百姓出行、维护社会稳定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集团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2021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全年预计总收入约6503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预计行驶里程5509公里,较去年同期增长21%;预计运送乘客1.01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4%;1-9月份实际亏损2.2亿元。

(二)完成安徽省公交示范城市验收工作。配合市交通运输局完成安徽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资料汇编和验收迎查工作。省运管局专家组经过材料审核、实地测评等环节考评,基本认可我市公交示范城市创建完成情况。

(三)全面实施市域公交一体化均等化。投资5100万元,收购15条城乡间公交线路和7条农村客运班线176台车辆。整合市域公交线网,新开优化市域公交一体化线路23条,建制村班线8条,线网覆盖东至沫河口、蚌凤交界处,南至官沟、张巷,西至马城、蚌怀交界处,北至梅桥、曹老集,解决74个建制村多年不通常规公交的问题,30余万城乡间居民享受到均等化公交服务。项目的完成,使城乡间百姓往来更加便捷,城乡间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城乡间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推动。

(四)优化线网提高公交保障能力。在市域公交一体化线网优化的基础上,优化调整常规公交线路6条,临时调整公交线路32条次。开通比亚迪产业园定制专线2条、安徽科技学院“五一”假期公交专线、龙子湖区政府定制专线2条,满足工业园区企业、机关、学校对公交的个性化需求。经第三方机构对我市公交乘客满意度和500米站点覆盖率测评,我市公交乘客满意度为94.76%,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

(五)完成我市首条公交专用道建设。为提升公交运营效率,以淮上区为试点,实施并完成淮上大道(大庆北路-沫河口)单边全长22.3公里的公交专用道建设,是我市首条真正意义上专门为公交车设置的独立路权车道。该条公交专用道交通高峰时段实施公交专行,其它时段允许社会车辆借用,是我市推进公交路权优先的重要标志。

(六)加快公交场站建设步伐。结合市域公交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马城公交枢纽站,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50%。对接淮上区政府,推进果园社区、昌平街、梅桥镇、曹老集镇、沫河口镇共5个公交场站建设项目,目前,昌平街、梅桥镇、曹老集镇3个场站已进入招标阶段,果园社区、曹老集镇2个场站已完成设计图审。

(七)升级智慧公交为民服务能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助力建设蚌埠智慧公交”交通强国项目建设,目前已进入招标阶段。同时,正式上线微信扫码乘车功能,同步开启“腾讯实时公交”线路运营信息查询功能,为市民选乘公交提供更多便利。

(八)献礼建党百年打造红色阵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通“渡江总前委红色孙家圩”学党史红色公交专线71路,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流动阵地,并开展“五一”假期免费乘坐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贴近百姓。组织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1个,切实将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

(九)严格防控遏制新冠病毒在公交传播。严格落实《公交常态化疫情防控指南》18项标准,圆满完成春节、五一、中秋、国庆期间客流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生产及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应急防控预案,组织开展疫苗宣传及接种工作,常态化做好防疫措施,坚决遏制病毒在公交车上传播。

(十)预防为主杜绝安全生产隐患。针对夏季暴雨雷电天气,制定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强化防雷防雨用电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任务部署,开展春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防春困防疲劳”安全行车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月及“安全生产公交行”活动等,强化驾驶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演练25场,参与1422人次,切实提高全员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二、2022年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一)2022年工作计划

1.全力完成2022年度目标。实现总收入6500万元、运营里程5500万公里、客流量达到1亿人次;实现公交满意率85%以上;做到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

2.争取政策扶持公交发展。在交通运输局的指导下,上报公交存在的困难,争取尽快出台“十四五”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相关政策,明确发展目标及扶持政策,明确车辆购置、场站建设由政府全额支付,免费人群乘车、指令性线路亏损由财政足额补偿,实现公交补偿成本规制。

3.迎接公交都市创建验收。对照公交都市“29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上报政府公交都市未达标项目创建难点,争取政府支持实现各项创建指标对标达标。组织专门队伍整理创建验收资料,尽最大努力迎接2022年公交都市创建验收。

4.落实新冠疫情期间公交保障任务。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标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需要,落实公交运营各项安全防控措施。完善保障预案,细化防疫措施,备足防疫物资,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

5.实施新能源车辆购置项目。2022年,计划报废120台公交营运车辆。结合国家公交都市“万人公交车标台数”标准,计划购置新能源公交车辆不少于100台。新购车辆计划投放城乡间公交线路,为市域公交一体化线网优化及服务能力提升提供车辆保障。

6.调配资源优化运营管理。根据百姓对公交的实际要求,计划新开优化线路5-8条。同时,合理优化各条线路的车辆配置、发车时间、运营时间、运营趟次,提高公交资源的有效供给,适应后疫情时代以及受各类交通工具对公交的冲击后,百姓对公交的需求。

7.推进公交信息化系统升级。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助力建设蚌埠智慧公交”交通强国项目建设,计划完成车载信息化设备升级,组建车联网,实时监测车辆运营状态;建设智慧场站,实现场站实时监控、车辆智能充电,为信息化升级打好硬件基础。

8.力抓安全确保警钟长鸣。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开展消防逃生演练及反恐演习,提升驾驶员熟练掌握突发状况下紧急处理技能。强化情绪监管,定期开展驾驶员心理疏导讲座,注重一线驾驶员情绪管理。杜绝疲劳驾驶,注重特殊时期、恶劣天气期间的安全运营。

(二)未来五年公交发展目标

1.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实现公交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公交优先战略,争取建立公共交通持续发展机制,加大对公交优先发展的扶持力度,完善公交车辆购置、设施建设、科技提升、运营亏损等方面的补贴补偿机制,帮助国有公交企业可持续发展。

2.结合城市发展,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公交全天候、全覆盖夯实基础。至“十四五”末,城市公交车总保有量达到1950标台以上,万人公交车拥有量15标台以上(市区常住人口预估130万人),中心城区全部更新为新能源空调车;公交场站建设面积达到197000平方米,车均拥有场站面积200平方米/标台以上;新建城市主干道路全部建设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改建扩建道路有条件的同步改造或新建港湾式停靠站。

3.构建快捷公交网络,提升公交服务能力,吸引市民选乘公交绿色出行。围绕我市城区布局特点,进一步优化城市公交线网架构和公交运营服务功能,打造“干、支、环、微”四级线网结构和“夜间专线公交、旅游观光公交、特色公交”多元化公交服务,形成多层次、多模式的“4+3”公交运营体系。计划实现城市公交线路总数达110条,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开辟1-2条快速公交线路;城市公交线网总长度达到630公里,线路总长度达到1500公里,线网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m半径覆盖率保持90%以上,一次换乘可达目的地比例达95%;建设“六横六纵”城市主干道路公交专用道130公里以上,推进公交优先信号系统建设,提高公交准点率和运行速度,打造绿色便捷公交出行体系,实现公共交通分担率达30%以上,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率达60%以上。

4.升级信息化功能,扎实推进交通强国项目,以科技创新打造智慧公交。完成“‘互联网+大数据’助力建设蚌埠智慧公交”交通强国项目建设,利用大数据、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公共交通深入融合,建设蚌埠公交大脑,推行“互联网+公交”智慧出行模式,提升公共交通出行体验满意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推广城市公共交通移动支付体系建设,为市民乘车提供多元化支付手段。

5.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行均等化服务,实现城乡居民共享公交发展成果。科学布局城乡间公交枢纽建设,结合“建制村通客车”工作部署,将公交一体化向乡镇村延伸,建设级配合理、功能明确、联系紧密、运行高效的城乡路网系统,建立层级分明的快速公交、骨干公交、支线公交、县域公交、乡村公交公共交通体系。推行城乡公交均等化服务,实现城乡居民共享公交发展成果。

6.健全责任体系,完善监管制度,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严格贯彻上级安全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决策和部署,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项任务,加强干部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和心理健康疏导,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切实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夯实公交安全生产根基。

7.坚持问题导向,建立标本兼治工作制度,推动党建与公交发展有机融合。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集体民主决策,实现党对企业的全面领导;加强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做好党员发展管理。巩固和提升标准化创建成果,指导、推动党内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深化两个责任,推进从严治党。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企业改革发展总体布局,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今年,随着芯港小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和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的落户,柴桥开发建设任务逐年增加,街道上下拼搏奋进,聚焦“三个主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一)紧扣中心,主动担当

六横大桥项目建设是省市重点工程,土地征用报批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年初,街道克服村社换届、春节、天气等不利因素,用时1个月,上下齐心协力,完成六横大桥项目15个村、528.5亩土地、总计720户农户的征地签约任务,实现签约到户率超95%,目前正在推动土地交付和开工点的政策处理。6月份,全力攻克红光芯港小镇人才中心地块与上周五马安置地块的收储项目,完成120亩收储范围内的房屋拆迁、苗木清理、表土剥离等工作,并顺利通过验收。国庆前,克服重重困难,放弃节假日,完成奥克斯项目65亩土地的征用。做好信润石化、台塑PDH、庙河变、昆亭变电力、污水等管线的前期60亩借地、90亩征地、22座塔基等政策处理,不拖企业增量投产后腿。同时,高效完成协和地块473亩土地场平、500亩场地塘渣填筑和30万方渣土清运,乘鹰、南大光电3期、旭升七厂等6家企业顺利开工,福至新材料等企业投产放量,预计全年可完成投资25亿元,全力完成区委、区政府在柴桥的中心工作。

(二)紧抓民生,主动回应

聚焦民生需求,逐年提升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建成投运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健身步道、东直路与穿咸线桥下空间改造等,新建生态河埠头11个,免费对外开放钟观光故居,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共建“生物多样性研学基地”,居民生活品质极大提升。持续推进三改一拆,大力控新、努力销存,全年拆除违章建筑7.2万平方米,入选市级“无违建”街道。方家桥地块完成2户拔钉清零,保障柴桥中学扩建项目如期开工。改造提升穿山幼儿园、柴桥实验小学和芦江幼儿园外立面,优化《培育和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奖励办法》,吸引鼓励名师骨干,推进三家民办幼儿园合并重组事宜,有力提升辖区教育水平。

(三)紧抓特色,主动作为

以7号芦江春晓精品线打造为契机,协同区委、区政府做好禅意森野、山水游憩、生态疗养等建设,布排花田驿站、柴桥老味道提升、东直路改造等17个项目,主动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带、美丽乡村小集镇式中心村等创建。举办芦江生态文化节、镇海棘螈野外放归等多元化活动,展现柴桥的山水美、田园美、乡村美。

二、2022年工作思路

下步,柴桥将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发扬“三强三快”工作作风,抢抓机遇、埋头苦干、争先进位,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力绘就产业兴、生态优、城乡美、社会稳的美丽柴桥新画卷。

(一)重点项目的保障和服务

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基层组织凝聚力、干部战斗力、上下协作力。聚焦六横大桥等省市重点项目,组建四级链条攻坚小组,把年轻干部放到重点岗位锻炼,各项工作强化到村、细化到队,确保大工程建设在柴桥安全落地。加快芯港小镇区域内红光地块征地拆迁,助推奥克斯等项目尽早落地。积极落实管线、临港一路延伸、芯港路等基础设施政策处理,及早实现产业园区“三通一平”。

(二)两个园区的建设和管理

今后几年是协和地块和芯港小镇企业落户投产的高峰期,对新落户开工的企业,街道组建“三服务”小分队,实行“点对点、一对一”服务,早日成为街道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加强日常性园区常态化卫生、秩序等管理,积极探索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整合资源,利用协和地块39亩配套土地,筹建工业社区,建设园区公益性生活配套设施和人才公寓,打造有特色的工业园区。

(三)基层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以民为本,积极回应民生需求。以民心顺求社会稳。加快推进柴狮线、穿咸线拓宽改造提升,彻底改变原有县道的落后局面。谋划建设区域性殡葬服务中心,改造提升柴桥敬老院的软硬条件,进一步提高为老服务水平。积极促进上周地块一期、二期安置房建设和相关商品房开发,分步实施老旧小区、危旧房屋改造加固,逐步改善老百姓居住条件。协同推进柴中扩建、二院迁建、芦江幼儿园扩建、浙师大附中改建,做强做优教育、医疗的品牌。继续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改革城市管理机制体制,开展乡村数字赋能,逐步实现城乡面貌的有机更新。打造城市书房、红色景山教育基地、融合性社会组织基地等,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建设有温度的美丽小镇。

一、换届以来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

①旗帜鲜明讲政治,基层组织活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对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及时学习传达,认真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每年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专题读书班2次、机关集中学习50余次。二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明确意识形态党工委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每年召开2次专题会议分析研判重大事件、重要情况中的倾向性苗头问题;全面加强网络、农村、宗教等重点领域阵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实现全覆盖,领导班子带头开展基层宣讲,每月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00多场次、参与群众3000余人次。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作风大改进、“学典型、促发展”比学赶超工作常态化,在机关层面,围绕上级部署和街道中心工作,成立督查考核办公室,实行督办、考核、通报、问责“闭环式”管理,激发机关干部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在农村层面,结合农村“两委”换届,制定目标承诺和指标任务,建立奖惩机制,制定完善《农村干部差异化考核办法》,激发农村干部干事积极性。四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力推进街道42个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对31个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提档升级,完成14个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销号;实施农村党组织“六个一”赶超提升行动,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实施村级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和“履新赋能”行动;按照“选准、选上、选好”标准,高质量完成31个村居和1个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五是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自觉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头落实“三重一大”议事决策规则、民主集中制、双重组织生活等要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干部117人次,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处理问题线索35起、立案10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6人;高标准完成威海、荣成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

②坚定不移抓发展,镇域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始终把“双招双引”、产业项目和企业成长作为主攻方向,高标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43元,较2016年增长32.1%。一是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干部挂包服务企业制度,对辖内企业,细分重点纳税企业和潜力发展企业,“一对一”精准挂包,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和转型升级,用好扶持企业发展各项政策,累计帮助解决困难梗阻120余个。2021年1至9月份,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31万元,规上工业产值7191万元。二是高标准推进“双招双引”。充分发挥毗邻高铁的区域优势,围绕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特色产业,积极对接北京、上海、江浙等地客商开展精准招商活动,累计实施总投资8亿多元的郑商所苹果期货交割库、万福苑馨华里等14个产业项目,盘活闲置厂房2万多平方米,利用外资500万美元。面向高校毕业生、中专生和技校生加大招引力度,引进各类人才100多人。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高标准推动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建设,把产业振兴摆在优先位置,鼓励开展土地流转和规模种粮,累计流转土地8000余亩,培植现代特色农业项目18个,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7家,今年年底3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加快发展现代高端苹果产业,实施总投资1.1亿元的苹果全产业链项目,种植规模突破4000亩,形成“育种结合、产销对接、三产融合发展”的苹果全产业链。

③注重统筹创精致,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抓住旧村改造等有力契机,立足改善民生、打造精致小镇的目标,积极优化公共管理水平,持续改善提升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被评为国家卫生乡镇。一是着力提升驻地环境。先后投资1亿多元,对驻地破损门头、破旧道路、污水管网、老旧小区、违章建筑等14个方面进行整治改造提升,拆除破旧建筑物3万多平方米,完成驻地加油站改建和康宁医院扩建工程,建设5000多平米公共停车场和便民服务摊点,打造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顺利完成徐家、河西王家等6个村2000余户群众安置回迁,盘活徐家村旧改项目,投资5个亿实施高端商业开发,加快与中心城区的紧密对接。二是着力提升乡村环境。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实施农村改厕、“户户通”、污水处理等“七个全覆盖工程”,开展农村“四清”、绿满城西、清洁供暖、“精致农家·美丽庭院”等提升行动,新增5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改造提升3万多平米农村公路,清淤疏浚扩宽20公里长河道,城乡环卫一体化及垃圾分类工作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三是着力提升生态环境。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对禁养区74家养殖场(户)进行关停拆迁,完成17家小散乱污企业和15处燃煤锅炉整治;深入落实推行河长制,对辖区32公里河道实行全覆盖巡查管护;严格抓好17件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做到一案一策,精准对接,定期安排专人开展“回头看”,严防死灰复燃。

④用心用情惠民生,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辖区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辖区贫困群众开展常态化帮扶,累计改造危房54户,实施靓居工程74户,发放暖心基金5.22万元,贫困群众人均年收入超过5500万元,“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稳定达标,脱贫攻坚全面通过上级验收。二是持续抓好群众诉求处置。坚持“督导+考核+问责”相结合,对各类渠道收集到的诉求,全部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实行销号管理;每周研判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群众诉求办理效率和质量。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万余件,化解大岳家村失地保险等18个历史遗留问题,14件信访积案全部销号。三是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深化“信用建设+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辖区志愿者发展到5000余人,每月开展活动300多场次;各村均设立2处信用应用场景,信用信息归集数量达到每百户20条的标准,累计设立信用基金100多万元,每季度表彰先进典型,差异化发放奖励;建设“暖心食堂”达到19家,覆盖60%的村居;督促47名网格员、122名协管员真正成为政策宣讲、民情收集、矛盾化解的“行家里手”,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四是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定《领导班子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森林防灭火提升等专项行动,常态化组织警示教育、岗位培训、应急演练等活动,抓好重点领域风险排查整治,整改各类安全隐患2000余个;常态化抓好3艘捕捞渔船、22艘养殖渔船管控工作,严格落实渔船包保、24小时北斗监控、船位日报告等制度,未发生涉外违规捕捞问题。

(二)亮点工作

①获得国家卫生乡镇荣誉称号。2019年,借助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有力契机,依托已获评山东省卫生乡镇的优势条件,城西街道全力创建国家卫生乡镇。严格围绕组织管理、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等9大方面创建标准,制定实施方案,逐项逐条建立任务台账。同时,健全完善爱国卫生、健康教育、除灭四害、环境卫生、控烟禁烟等工作制度,并在经费保障、督导检查、档案管理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推进道路平整硬化、厕所改造、绿化美化、河道整治、驻地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病媒生物和传染性疾病防控、畜禽污染治理、安全饮水保障、农村“四清”、清洁家园等行动,较好完成了创卫预期目标任务。

②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牢固树立“产业为王、项目为王”的理念,充分发挥毗邻高铁的区域优势,围绕现代农业、仓储物流、健康养老3个特色产业,积极外出招商,对有眉目的项目专班对接,挂图作战,累计实施产业项目10个,总投资超5亿元。现代农业方面,围绕高标准推进样板片区建设,与国内果蔬销售龙头杭州鲜丰水果及山东酒店管理龙头明德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实施总投资1.52亿元的脱毒王林苹果种植基地、郑商所苹果期货交割库、现代农业科研中心、幽兰谷民宿酒店等4个项目,构建从育苗种植、到采摘加工、到销售研发、再到文旅休闲的苹果全产业链条。仓储物流方面,全力推进辖区闲置资源招商盘活,先后引进总投资1亿元的典跃、恒信、港兴等仓储物流项目,盘活闲置厂房2万多平方米,辖区现代化物流园区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健康养老方面,积极引导万福苑养老做大做强,探索“养老+”产业发展新模式,先后实施总投资2.5亿元的普惠养老、益康医养、馨华里等3个养老创新项目,新增床位2000余张,致力打造成市场化、全龄层、全配套、自循环的新型健康养老基地。

(三)完成的重大工程项目

①动力街区商业综合体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55亩,建筑面积44592平方米,集商业、住宅、办公、休闲于一体,2017年完工。

②徐家安置区项目。总投资1.3亿元、占地30.3亩,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楼9栋、330户,2017年12月建设完成。

③吉上国际商品城项目。总投资2.2亿元、占地73亩,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设一处集进出口贸易、专业化市场交易、酒店住宿及休闲购物等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商场西区和德式小镇共5.8万平方米一期工程于2018年完工。

④河西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投资18.6亿元,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共建设安置楼45栋、2709户,分为大岳家、河西王家2个安置区,2020年3月建成。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①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企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较差,缺少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规上企业只有2家,28家工业企业大部分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业竞争力低,抗风险能力较差。

②招商引资成效不大。虽然较换届之前来说有了很大提升,但引进的项目规模不大、技术储备少,缺乏能支撑区域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税收贡献率相对较低,在利用内、外资方面优势不显著,整体上与其他先进镇街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③驻地建设较为薄弱。虽毗邻中心城区,但精致城市建设档次不高,思路不够开阔,特色亮点不足,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在资金投入、商业开发等方面仍存在短板。

二、今后五年发展规划

(一)工作思路和具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城西街道主动融入荣成主城区一体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城西街道将乘势而上,奋发攻坚“十四五”的“黄金五年”,立足毗邻中心城区和高铁站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荣成主城区一体规划,与中心城区同质同标打造,加速与中心城区对接,聚力打造“一圈一片三区”的镇域发展格局,一圈,即街道驻地中心圈;一片,即“沽水河畔”乡村振兴样板片区;三区,即翠虹现代苹果产业园区、万福苑医养健康标准化示范区、金达房车研发制造区,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全面开创城西发展新局面。

——经济发展方面,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招大促强扶优,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骨干企业膨胀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快速崛起,招引优质项目落地投产,进一步夯实镇域经济的“四梁八柱”,推动经济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到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按照年均递增8%的目标增速推进,力争规上工业产值超过1亿元、外贸进出口超过2000万美元;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分别突破5家。

——精致建设方面,以“自由呼吸·自在荣成”为总遵循,坚持全局谋划、整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不断优化镇区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扎实开展镇区更新行动,聚焦存量土地挖潜增效,抓好商业区、住宅区提档升级,激活发展活力,刷新城镇面貌,提升功能品质。

——乡村振兴方面,紧扣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聚焦聚力5年过渡期,推动绿化、硬化、亮化、污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达标;以乡村振兴样板片区为抓手,做大做强翠虹、汇洋等特色农业产业园,挖掘翠虹王林、维纳斯黄金苹果潜力,逐步培育成“地标性品牌”,强化村企联动,推动农村群众实现致富增收。

——社会治理方面,深化“六治一网”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网格治理全覆盖、信用体系全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全覆盖、暖心食堂全覆盖、红色物业全覆盖等多个覆盖,逐步构建完备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二)拟实施的重点项目

①徐家村商业综合体项目。引进中天诚裕集团有限公司,盘活原徐家村旧村改造项目,投资5个亿对剩余132.5亩商业地块进行开发,建设高端商业住宅小区,配套商超、酒店等大型设施,2022年3月底前开工建设,建设周期3年。

②翠虹高端苹果配套设施及精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新建1处3万吨冷风气调库和精深加工车间,配套智能分拣流水线、智能成品物流系统以及苹果深加工设备,建成后依托郑商所苹果期货交割库,对烟威地区苹果统一收购处理,生产苹果醋、苹果酵素、苹果白兰地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提升我市苹果产业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计划2022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2023年7月底前建成投产。 

③金达房车产能扩建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200亩,新建10万平方米厂房及智能化生产车间,配套引进欧美先进房车生产线4条以及智能机器人焊接生产线2条,新增自行式房车及其他特种车辆的改装生产,投产后年可生产房车1000辆。2022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2023年10月底前投入运营。

(三)重点工作计划

①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高效发展

抢抓“双循环”战略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抓好企业膨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强发展支撑。一是抓好“双招双引”。开展招商引资大突破行动,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成立招商专班,每月外出招商1次,依托辖内6宗、619亩招商可利用地块,用好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手段,对现有产业进行强链、补链,招引一批具有高发展潜力的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抓好项目建设。顶格推进在建项目工程进度,计划2022年完成田又田农业科研中心项目建设,2023年完成万福苑馨华里项目建设,增强镇域经济综合实力。把骨干企业二期建设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适时引导翠虹高端苹果配套设施、苹果精深加工、永达仓储物流配送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2025年前全部建成投产,实现产值翻倍,进一步厚植产业基础,汇聚高质量发展后劲。三是抓好特色产业。聚焦健康养老产业,支持万福苑养老新上项目,紧盯益康医养、馨华里等项目发展势头,主动融入全市文旅康养产业链发展;聚焦房车制造产业,加快金达户外等骨干企业带动,实施总投资2亿元、占地200亩的房车产能扩建项目,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做大集群。

②扎实开展城镇更新行动,打开精致建设全新局面

一是打造驻地商业核心圈。坚持全局谋划、整体推进,潜心挖掘驻地发展潜力,拓宽城镇发展框架,激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总投资5亿元的徐家村商业综合体和驻地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并主动融入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实现商业街区品质大幅提升,对接中心城区发展。将城铁新区及河阳新区纳入城市社区管理,适时推进沽泊闫家、鸭湾、后沟、岳家庄、水门口等村旧村改造工作,推动镇域面貌大改变,城镇功能大提升。二是推进老旧小区全面改造。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推进城西山庄、八甲小区等改造工程,改造主要包括道路、绿化、水、电、建筑物修缮、管线规整,完善社区和物业用房、停车场、文化、体育健身、无障碍设施等,力争2025 年前完成全部改造任务,逐步破解影响群众生活、精致城市建设的“老大难”问题。三是开展基础设施有机更新。聚焦道路、污水、燃气、供热等领域,利用5年时间“查缺补漏”,进一步优化路网环境、完善污水配套、扫清供热盲区,将燃气入户工作全面铺开,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协同发展

一是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按照“每年都有新变化、五年实现大变化”的工作思路,依托翠虹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郑商所苹果期货交割库,开展苹果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总投资1亿元的高端苹果配套设施和精深加工项目,打造“育种结合、产销对接、三产融合发展”的苹果全产业链;持续完善翠虹苹果产业园区基础配套,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增加休闲观光、特色采摘、休闲垂钓、主题民宿等特色乡村旅游业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利用3年时间,对辖区2000亩的富士品种进行改良换优,逐步形成4000亩的王林苹果种植规模,打造全国最大的王林苹果种植基地。二是做优做实乡村振兴样板片区。重点突破“沽水河畔”样板片区,以规模化为主线,将周边13个村纳入片区一体发展的“大盘子”,立足“一村一品”的思路,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打造的原则,全面盘活各村闲置土地、民房,扩大特色种植范围和民宿规模,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处“网红打卡地”,建成有山、有水、有产业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片区建设“城西经验”。 三是深入持续开展乡村建设行动。聚焦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全面推开乡村建设行动,每年至少打造一个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点,全面推开以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扎实推进“四清”、“五化”、“七改”工作,深入推进“精致农家•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有序推进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道路亮化、清洁取暖改造、自来水改造、暖心食堂建设等工程,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全面达标,实现公共服务城乡均衡发展。四是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围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深入开展土地流转和规模种粮,依托龙头企业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建合作联社,全面盘活农村低效用地和撂荒地,增加村集体收益和群众土地性、入股性收益。因村制宜、因地制宜,综合利用村级资产资源发展高效农业种植,提高资源要素的实际价值,推动所有村全部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稳定达到20万元以上。

④持续用力抓基础固基本,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

一方面,建强基层党组织。坚持“抓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常态化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党员分类管理、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党组织评星定级、发展党员等重点工作,每年至少打造一个市级党建示范点,抓两头带中间,夯实基层治理组织基础。严格落实党员集中培训、党员轮训,利用镇级党校,加强党员教育,培强基层班子,建强党员队伍,加大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力度。同时,巩固提升“清廉村居”建设成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推动基层“共建共治共享”。完善健全基层治理体系,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网格化治理作用,持续推动工作重心和配套资源下沉,形成“收集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的问题解决机制,又好又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深入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扎实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治理机制,着力破解物业管理缺位,业主与物业矛盾突出等难题,进一步打通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挖掘社会多方力量,深化“信用+志愿”工作机制,实现农村暖心食堂长效运营,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推动基层共建共治共享。

三、2022年工作打算

2022年,城西街道将紧紧围绕“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明确发展定位,瞄准一流目标,抓紧抓牢发展、民生和底线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树有解思维,以更大力度、更强担当,持续攻坚突破,狠抓工作落实,全面开创城西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全力补齐项目招商短板,推动经济建设全面突破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乘势而上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等工作,力争地方财政收入、规上企业总产值分别增长8%和16%以上,利用外资100万美元以上。一是持续抓好项目招引。用好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手段,党政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带队外出招商1次,紧盯青烟威港口总部、济南华鲁跨境电商等在谈项目,专班对接、挂图作战,力争明年9月份落地,增加税收200万元以上;重点引进总投资2亿元、占地200亩的金达房车产能扩建项目,力争明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进一步培植房车产业基础,汇聚高质量发展后劲。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①田又田农业科研中心项目,明年10月底前完成电子商务及科研实验楼主体施工,11月底前投入使用,助推辖区苹果产业提档升级。②万福苑馨华里项目,在年内完成主体施工的基础上,明年2月底前开始内部装修,2023年5月份正式投入运营,融入全市文旅康养产业链发展,争取2025年入住率达到96%以上,形成威海市最大的综合性全龄康养基地。三是扎实做好为企服务。围绕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持续深化干部挂包服务企业制度,竭尽全力当好“企业管家”。①针对远海滑动轴承,积极对接合肥工业大学、中国重汽、潍柴、北汽福田等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推动合作研发新设备和新产品,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实现产值翻倍,跨入规上企业行列。②针对华顺海运,扶持引导企业投资1.4亿元实施运输设备升级项目,提升运输能力至27600载重吨位,目前已列入威海市级重大项目备选项目,明年11月底前完成建设。

(二)聚力加快精致小镇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协同发展

紧盯精致城市建设要求,扎实推进精致小镇建设提升,释放发展空间,刷新镇域面貌,提升功能品质,加快实现与中心城区的紧密对接,打造美丽西城区。一是建设精致驻地。①依托万福苑馨华里项目,投资200万元,对驻地商业街景、绿化美化、夜景亮化等进行全面提档升级,明年5月底前完成,实现街区品质大幅提升,主动对接中心城区发展。②积极对接中天诚裕集团,盘活驻地徐家村旧改项目,投资5个亿实施高端商业开发,配套引进酒店、商超、娱乐广场等大型设施,进一步集聚驻地人气,激发区域发展活力。计划年内拆除169栋已腾空房屋,明年3月底前开工建设,2024年底前完工并投入运营。二是打造精致社区。积极稳妥推进城铁新区和河阳新区改为城市社区,深化“信用建设+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暖心食堂等综合性服务阵地,实现“农民变市民、农村变社区”。三是办好民生实事。①针对动力街区办证难问题,积极协调开发商准备验收相关手续资料,尽快解决资金问题,缴纳配套费用,争取明年6月底前完成验收,达到办证条件。②针对鸭湾、后沟、岳家庄3个村棚改问题,抽调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成立专班,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耐心细致为群众做好政策变动解释,同时积极向上对接,一旦有机会重启改造政策,及时告知群众。③针对水门口旧村改造问题,结合每月外出招商,积极对接省内外社会资本洽谈合作,力争明年6月底前确定开发商,9月底前破土动工。

(三)聚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坚持“样板示范、梯次培育、全域提升”的工作思路,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奋力开创乡村振兴全新局面,打造乡村振兴“城西样板”。一是做强苹果优势产业。围绕高标准推进样板片区建设,把苹果产业重心从“扩规模”转移到“建链条”上,依托郑商所苹果期货交割库,建设总投资1亿元的高端苹果配套设施和精深加工项目,对片区内的苹果统一收购处理,生产苹果醋、苹果酵素、苹果白兰地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拓宽果农销售渠道,加速形成“育种结合、产销对接、三产融合发展”的苹果全产业链。同时,依托荣成苹果产业研究院,计划利用3年时间,对辖区2000亩的富士品种进行改良换优,逐步形成4000亩的王林苹果种植规模,打造全国最大的王林苹果种植基地。二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积极做好土地规模化、高效化利用文章,聚焦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土地流转规模种粮、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一村一策”制定增收方案,常态化开展集体经济增收竞赛比拼活动,设立50万元专项奖励基金,对干得好的村居给予“真金白银”奖励,争取明年新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6家、特色农业项目5个,流转土地2000亩以上,3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5万元。三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①投资280万元,实施兰家河水土保持生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平方公里,重点包括坡改梯、疏林补植、封育治理、水利设施修复等工程,明年3月底前完工。②加快创建福禄山、垛山姜家2个威海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确保11月底前完成验收。③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投资130万元,改造东岭后、河西等9个村自来水管网,明年3月底前完工。④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双百”行动,充分发挥“信用+志愿”作用,调动各村“两委”干部、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对村内环境进行大整改、大提升,街道每季度组织一次环境整治观摩评比活动,形成常态长效机制。

(四)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共建共治共享,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让辖区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一是抓好群众满意度提升。扎实开展联系服务群众走访工作,主动摸排各种可能引起群众不满意的隐患,充分利用“吹哨报到”等工作机制,立即整改;对群众集中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建立“研判分析+专班推进+跟踪督办”处置机制,先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研究处置方案,再组织相关责任人和责任科室成立工作专班,负责具体推进,专职副书记会同督查考核办全程跟踪督办,确保办理质量,争取民生诉求综合满意度达到95%以上。二是提高基层治理水平。①充分发挥信用建设“一抓就灵、满盘皆活”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信用基金应用方式,引导各村每月开展一次“信用研学”外出学习、有奖比赛等集体类增强荣誉感、归属感的活动,激发党员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的热情。②加快推进暖心食堂建设,明年10月底前再新建并运营3处暖心食堂,覆盖70%村居;成立暖心食堂长效运营考核专班,从常态化运营,“信用+志愿”应用,规范管理,品牌打造、群众满意度4个方面建立工作机制,强化考核保障长效运营。三是守牢安全稳定底线。①安全生产方面,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落实、全员安全培训作为日常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督导企业严格落实“每周一小练、每月一大练、每季度一检验”工作机制,常态化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切实强化企业风险识别和管控。②渔船管控方面,持续抓好3艘捕捞渔船、22艘养殖渔船管控工作,严格落实渔船包保、24小时北斗监控、船位日报告等制度,坚决杜绝涉外违规捕捞问题发生。③信访稳定方面,对辖区信访重点人员,逐一落实“专班+网格化+技防”手段,实行24小时盯防,坚决杜绝到省进京问题发生。同时,定期与重点人见面座谈,通过做好政策解释、帮助解决生活难题、温情感化、提供法律援助等多种措施,逐步打消其过高诉求,争取彻底化解。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行政审批局统筹谋划,周密部署,带领干部职工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一事联办、服务企业群众等方面多措并举,强劲发力,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具体总结如下:

一、克难攻坚、乘势而上,强力推进了各项工作

(一)精心谋划统筹政务改革

一是做好全区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工作。印发《东宝区区、乡、村三级依申请及公共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共梳理服务事项10549项,其中区级事项1549项、镇级119项、街道67项、村级56项、社区32项。二是做好全区政务服务事项线上调整及平台配置工作。组织30个区直单位、8个乡镇(街道)、161个村(社区)依照三级事项清单,按照“应领尽领”原则在“湖北省事项管理系统”中全量完成10549项依申请及公共服务事项的认领、编辑、发布工作,在“荆门市统一受理平台”完成审批流程配置。三是做好基层便民服务再升级。印发《东宝区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方案》,全面加强镇(村)便民服务大厅(室)标准化建设。配齐人员,设置综窗受理业务,为群众提供居家养老、保险救助、惠农资金等事项办件初审、代申请等服务,建立健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一次性告知等制度,通过统一受理代办,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四是围绕“一件事”审批,开展流程再造。设置“一事联办”专区,稳步推进全省“9+12”实施;梳理出第一批20个“一事联办主题套餐”试点推行;与恩施自治州枝江市、建始县,河北沧州市吴桥县,浙江省平湖市、荆州市公安县签订“跨域通办”协议,约定为群众提供异地办理服务。五是全面落实“好差评”系统线上线下融合工作。依托湖北政务服务网,建立“好差评”工作台账和双向考核制度。目前,全区累计收到好评共86670条,好评率100%。六是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组织相关区直单位在“互联网+监管”系统,领取监管事项685项,注册监管用户人数1034人,汇集监管行为数据2603条,监管动态及曝光台内容共发布55条。

(二)千方百计优化审批服务

一是推行告知承诺制,达成办事高效。按照“应减必减、应接必接、应放尽放”原则,对行政审批项目资料进行再清理,流程进行再优化,审批时限再压缩,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共受理办结食药、医疗器械等审批事项3258件,民办职业培训类行政审批2198件,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类580件,在“双公示”平台录入信用信息1478件,电子证照库10件,省政务服务网198件,市工建审批系统126件(6月后由市局统一录)。推出EMS免费邮寄,一年来共免费邮寄许可证528件,极大方便了办事群众。二是无缝承接下放工作,主动作为。今年5月和7月,再次承接下放的多个事项:七大类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事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换发、补发和变更;中心城区植物检疫证书等。目前承接工作已正式上线运行。

(三)全心全意服务项目建设

一是坚持健全机制,做到责任细化,深入推进“工改”审批改革。落实“四减(减材料、减环节、减流程、减时限)”要求,制定区级(38、30、25)新标准,全力推进区域评估结果运用,完成了节能、水保等9项区域评估实施方案、会审机制和流程再造,并将区域评估结果与工程审批制度改革融合,设计出“集中受理——联合会审——分类应用——统一出件”新机制,为区优化营商环境探索新路。二是坚持定制服务,做到供给优化,为包联企业纾困解忧。将《荆门市惠企政策明白手册》及相关文件及时送达企业手中,实现沟通和交流“零距离”;为旭峰药业解决了土地过户纠纷及大型T牌移除事宜,协调相关部门完成联合竣工验收;为晨曦防水、技联志成解决了环评、安评三同时等问题;为中科天华项目积极协调用地事宜;协助本源空间申领一马光彩展厅装修补贴,第一时间将10万元装修补贴兑现到位。三是坚持结果导向,做到措施实化,持续擦亮“一卡通”中介服务品牌。以结果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调整中介服务“一卡通”管理模式,逐步放宽准入条件,通过引进市场竞争,实现“阳光选择、阳光定价”,打破行业垄断乱象,优化投资环境。截至目前,先后为24家企业办理了“一卡通”,办理政府购买中介服务128项,按市场价估算为企业减免中介服务费700余万元。

(四)聚焦督办推进政务公开

一是协调配合,推进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加快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东宝区门户网站”中“部门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在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发布并组织实施。开展第三方评估整改工作。对照全省第三方评估指标进行梳理排查,梳理6个方面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下发整改清单,完成问题整改。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定时定点查看管理区政府“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网络邮箱”,针对问题按规定进行沟通和答复,做好邮箱管理。二是督办协调,促进我区政务公开工作。完成第一次交叉读网整改工作。按照《关于全省2021年第一次交叉读网荆门市政府网站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的通知》、《第三方评估指标(东宝)》要求,会同区大数据中心迅速抽调人员组成专班,第一时间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全面查找“区政府门户网站”15个方面不足,制定整改清单和方案,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全面推进整改,收集汇总数据,形成整改报告,及时进行上报。加强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对全区21家政务新媒体进行备案登记,对照《省2021年第一次交叉读网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的通知》起草制发《东宝区整改方案和整改工作目录》,督办相关部门开展整改,完善资料。 

(五)雷厉风行抓实招投标监管

一是开展业务培训。4月24日,开展全区评标专家年度新系统业务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全区招投标管理工作,加强了区域专家库建设,提升了评标专家依法履职意识和电子评标水平。二是制定出台方案。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根据2020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结合实际,制定了招投标管理指标评价提升方案。三是率先停收“两金”。根据省市安排,我区作为全市试点,已率先停止收取政府采购工程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四是严格监督执法。截至目前,共监管项目40个,交易总额8.1亿。处理违法案例3起,分别是永诚环保因应招标未招标、楚中路桥和湖北同锦鑫因违法分包被处罚,共计罚款12.55641万元,均已依法执行完毕。              

(六)攻坚克难完成中心工作

一是做好乡村振兴无缝衔接。继脱贫攻坚后,迅速安排驻村书记1人、工作队员2人进驻包联的石桥驿镇马店村开展工作,走村入户,遍访民情,为工作开展铺垫。二是完成创城创卫复审任务。组织参加“马路局长”、“创城宣教”、“洁城清扫”等活动,认真履职尽责,切实完成值守、清扫、劝导等任务。三是完成走访慰问任务。组织干部职工定期走访包联的贫困户、离退休干部,宣传党的政策、倾听诉求、帮助解决困难,用行动温暖他们。四是全力完成拆迁工作。面对拆迁难题,采取上门探望、反复沟通,化解矛盾纠纷,已完成包联户倒房清零目标。

(七)多措并举增强自身内功

一是持续抓实积分制管理。不断修订完善《局积分制管理办法》,安排专人负责积分制管理,保障全局工作有序推进、良好运转,激活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加强业务学习。借助党员主题活动日、股长讲业务、学习沙龙等活动,结合年度学习计划,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提升综合素质。三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按区统一要求学“四书”,自学与集中相结合,专题辅导4次,讲党课2次,专门笔记2万字。与红领章先锋行、领办实事结合,共领办实事360件。四是强化党风廉政教育。贯彻学习党风廉政会议精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廉政教育,强化廉政意识。通过实施宣教月活动,上廉政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撰写心得体会,促进干部职工警钟长鸣、廉洁奉公。五是强化意识形态。一年来,集中学习10次,观看专题片3次,开展专题学习4次,人均做笔记2万余字,学习强国均分达到8717分。六是加强信息报送宣传。“八股一室”按月定期报送新闻信息累计近80篇,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28篇,其中在“长江云”“中新网”各发表2篇。

二、认真分析、细心梳理,找准了存在问题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事联办”、“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营商环境,仍然是当前和今后的主要目标,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需要我们探索解决。一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涉及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多、政策性强,审批要求严,部分干部职工审批知识存量不足、办事流程不够优化,办理过程不够流畅。二是服务手段有待进一步创新。对照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18个指标,需要优化提升措施,下步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在实践中改进完善。另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在推进“多规合一”进程,区依托市级,致使“多规合一”相关工作进展缓慢。三是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拓展。对标其它县市我局“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数过少,这也是营商环境测评短板之一。计划推出100个“一事联办”事项,前期已梳理出20个,将其纳入《东宝区“一事联办”工作方案》。四是服务协调还有待进一步互联互通。与市级审批部门、区级监管部门之间沟通不够,新的相关政策法规不能及时互通,造成部分审批滞后;省级自建系统与荆门统一受理平台有时不能同频共振,也会造成办件超时,影响各级考核评估。

三、统筹谋划、精心部署,着力抓好2022年工作

2022年将继续围绕市区“放管服”改革重点工作及区中心任务,对标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18个指标,着力抓落细落实,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协调监督市场准入、商事制度改革,响应“清减降”专项行动,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统筹推进“互联网+监管”,实现精准监管、联合监管、规范监管;建立督办考核机制,落实年度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各项改革走向深入。

(二)高效推进工程项目审批。设立工程建设项目一窗服务专区,制定“一窗受理”工作规程,整合“一张表单”材料申报;研究制定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四个阶段的“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实现多项审批,再压缩审批时限;实行联合审图和联合验收,推行区域评估和告知承诺制;建立“多规合一”业务协同、“一张蓝图”支撑的项目策划生成机制。

(三)重点推进一网通办深化。做实“一网通办”工作。督促各乡镇(街道)、区直部门大力提升网上办件质量,并严格按照“湖北政务服务网”上公布的承诺时限和跑动次数兑现服务承诺,及时、全量、规范归集电子证照并在线调用电子证照,避免申请材料重复提交,实现流程再造,时限再压缩30%以上的目标。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2020年9类、2021年12类上线主题要加强推广,积极引导办事群众通过“湖北政务服务网”做好联办事项申请工作。循序渐进推出100项惠民利企“一事联办”主题服务事项,积极创新实践,早日形成可推广范本。做实“跨省通办”、“省内通办”。要与全国先进地区加强衔接,从高频事项入手,确保在2021年底前能分别与省外、省内一个县市区建立通办窗口,切实为企业群众提供异地可办、代收代办服务。

(四)有序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以区政府门户网站为依托加快推进政务公开综合平台建设,组织各地各单位在政务公开板块目录完善发布政务公开事项资料,并依据政务公开条例做好政务公开依申请办理工作。根据已制定的《26个试点领域区级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模板》、《政务公开年报模板》等指导性文本,推动公开工作规范落实。畅通群众需求信息反馈渠道,依托“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网络邮箱”,继续高效完成群众依申请事项的回复办理工作。在全区范围持续开展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清查整改、运行管理工作。

(五)全面推进公共资源监管。对照优化营商环境指标,根据2020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制定招投标管理指标评价提升方案及措施;保持全流程电子化率及线上开标率100%;进一步简化招标投标流程,落实免收“两金(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评定分离”、远程异地评标等举措;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加大监管、处罚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招投标行为。

(六)积极推进各类中心工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继续参与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效;落实创城创卫复审工作及完成区定招商引资任务;着力各型机关创建、综治、普法等工作完成,提升单位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抓好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和经济社会复元重振工作。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以来,墩集镇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重点聚焦基层党建、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重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六稳”“六保”政策,扎实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

(一)聚焦党的建设,建强一个堡垒

1. 强化理论武装,抓实党史学习教育。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三会一课”为主阵地,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指示讲话精神,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隆重开展“纪念建党100周年”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等系列庆祝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党心民心,坚定了发展信念。牢记主责主业,苦干实干,2021年被评为全市“征兵先进单位”、全市“五个好乡镇党委”。

2. 强化组织建设,抓实镇村两级换届。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选准乡村振兴“领头雁”,提振党员队伍“精气神”。5月份成功召开第十一次镇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符合组织要求、群众期待的党委领导班子。坚持严格标准、严明纪律,依法依规选出了新一届村级党组织班子,实现了年龄、学历、性别的“三个优化”,实现了组织意图和群众期盼的高度统一。认真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7个村村民委员会换届正在有序推进中。大力夯实基层基础,狠抓基层党建,2021年,墩集镇财政所党支部、石梁河村党总支、霸王村党总支等3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1人获评全市优秀共产党员,6人获评全县优秀共产党员,2人获评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

3. 强化主体意识,抓实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与镇村换届、秸秆综禁、疫苗接种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压实监督责任、强化监督举措,先后开展专项监督12次,调度、约谈党员干部35人次,下发督查通报9份。加强节庆纪律作风教育,进行集中廉政谈话3场次。以“绘出好蓝图、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树立好导向、形成好气象”为主题,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十个严禁、十个一律”等换届纪律。畅通反映举报渠道,组织镇村干部、党代表签订《严肃换届纪律承诺书》,做到了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为顺利完成换届任务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二)聚焦疫情防控,巩固两大成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建立了“群防群治”“十户联防”网格管控机制。按照市县指挥部的最新要求,高效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持续巩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胜利”成果。按照“干部一律包保到人、疫苗一律应接尽接、奖惩一律兑现到位”的“三个一律”要求,全力组织群众接种新冠疫苗,在全县率先完成第一第二剂次疫苗接种任务,得到县委、县政府通报表彰。工作中,我们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锻炼镇村干部作风、统筹推进工作的一次机遇和挑战,截至10月,实现财政收入445.2万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固定资产投资7568万元,同比增长168.5%;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596万元,同比增长6.9%;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98万元,同比增长29.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中有增,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县同类乡镇前列。

(三)聚焦乡村美丽,统筹三大布局

以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型城郊乡镇为目标,积极争取镇域整体纳入县高铁沿线总体规划,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全面推动乡村建设行动。谋划了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343国道城郊区2个集聚区、12个美丽乡村中心村、22个永久居民点的“21222”乡村建设布局,完成了汴河新村美丽中心村建设;规划了以镇区为核心,以六大产业区为支撑的“一核六区”生态布局(石梁河草莓产业区、界牌张优质水稻产业区、项沟岗地杂粮产业区和北部靠近城区的特色瓜果产业区、南部围绕石龙湖、霸王古城的农旅融合发展区)。打造镇政府驻地建成区“6纵6横”、镇域全境“7纵7横”的交通路网。全镇已经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3个、自主建设美丽乡村3个。67个自然庄全部完成了“三清四拆”,户用旱厕改造1450户、公厕104座实现常态化管理,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建立了公益岗、金沙田、志愿者“1+3”农村环境常态化管护机制。新增造林1244.9亩,墩集镇是今年全县唯一一个申报全省森林城镇,汴河新村唯一一个申报省级森林村庄;完成土地增减挂钩500多亩。

(四)聚焦乡村治理,构建四最环境

围绕营商环境最优、创业氛围最浓、安全隐患最少、服务效率最高,积极构建“四最”发展环境。优化营商环境,以最高效最优质的服务,让各类人才、资金、技术,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2月份荣获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先进集体,4人荣获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2021年新引进斓可(无锡)草莓深加工、泗县腾飞服饰等多个项目;达成了大唐安徽发电新能源开发、青丰养殖、童车制造等项目的投资协议。结合疫情防控、秸秆综禁、道路安全和社会治安,建成覆盖全镇的“云上墩集”视频监控系统。持续推进“五清一改”,不断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治理成果,认真落实“河长制”,高质量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加强安全生产常态监管,积极协调交警部门,完善配套了306省道交通标识,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坚持依法治镇,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多个信访积案得到化解。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铲毒禁毒行动,建党百年大庆期间,全镇上下安定和谐、社会大局持续稳定。5月份再获第三届宿州市文明村镇,8月份获评全省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省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五)聚焦产业发展,打造五彩墩集

坚持以主导产业带动特色产业,补短板、促振兴。开展内引外联、“双招双引”,进一步做大做强草莓产业:针对草莓种苗繁育能力不足问题,与杭州市农科院、云南百安农业等多家院所、企业展开合作,引进了种苗繁育项目,投资40万元对草莓连栋示范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创建了草莓新品种比较试验示范基地。针对草莓保鲜储存问题,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即将建设1000立方米草莓冷藏冷冻库一座。针对无统一交易场所问题,已经争取项目,计划建设一个6000平方米的草莓交易市场引进无锡斓可草莓加工等企业,解决销售难问题。3月份墩集草莓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名优特新产品。2021年种植面积近3万亩,年产值将达到6亿元。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镇要牢牢把握发展大势,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统领,进一步提高站位,接续奋斗,不折不扣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自加压力,苦干实干,瞄准“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这个发展目标,突出抓好“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生态建设、民生改善”四项重点工作,全面推动墩集镇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迎接二十大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强新一届村级两委干部教育培训,进一步筑牢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坚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纪律意识贯穿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守忠诚、敢担当,把“两个确立”外化为思想自觉、精神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造福人民群众,促进乡村振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问题动态排查、整改,补短板,强弱项,严防群众返贫致贫。加强调度协调,认真落实2022年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增强农业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帮贫带富作用,广泛宣传自主脱贫典型,传播正能量,激发内生力。

(三)全面振兴墩集五彩产业

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实施“四万三千”工程,万亩草莓基地、万亩优质杂粮、万亩瓜果蔬菜、万亩稻虾供养基地,千亩食用菌栽培、千亩黄花菜种植加工、千亩浅水藕种植基地。进一步争取项目、整合资金,加强园区沟渠桥涵、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争取2022年草莓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大力发展“五小”新型田园经济,因地制宜推进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小鱼塘、小藕塘“五小”建设。立足资源禀赋,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重点围绕草莓深加工、农光互补、生物质发电等产业方向,找项目,引企业,不断增强镇域经济发展潜力。加强跟踪帮办,力促泗县正顺服装辅料、泗县矿达新型建材等2个项目建成投产,新时代童车研发、无锡斓可高档冷链食品等2个项目完成基建,总投资达2亿元的大唐电力墩集光伏温室大棚项目顺利落地。同时结合墩集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谋划推动一批涉及产业结构调整、激励返乡创业的产业项目,确保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

(四)大力加强环境治理保护

坚持建管并重,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公厕管理、保洁和户厕使用维护,努力巩固提升“厕所革命”成果。高质量推进墩集污水管网建设,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防洪排涝功能。加快施工进度,进一步完善汴河中心村配套设施建设,确保群众住的舒心、安心。进一步实施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争取草莓园区道路建设项目全面提档升级。坚持标本兼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确保已整改的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不反弹。高质量抓好秋季秸秆综禁工作,持续推深做实河长制、林长制,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五)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扎实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全力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大力宣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禁毒行动。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全力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努力为党的二十大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东胜环卫紧紧围绕区委、政府中心工作,以稳步推进环卫市场化运行、加强机械化作业、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成创城创卫及各项考核工作落实。始终不渝地把提升城区卫生质量和提高环卫服务水平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以创新工作思维和举措开拓环卫工作新局面,现将过去四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总结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和2022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过去四年工作总结

(一)稳步推进环卫市场化运行

1.道路清扫保洁。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引进发挥社会力量的优质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环卫公共服务体系效率。2019年至2021年,东胜环卫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分批将15个业务所“清扫保洁”交于龙马环卫公司和国企金辰环卫公司市场化运行。通过引进先进企业管理模式,东胜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实现了“管干分离”,顺利过渡3000多名环卫一线职工,保障了环卫职工合法权益,同时降低了我区环卫运行成本。

2.生活垃圾分类。2018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了50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到2020年5月继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拓展到200个垃圾分类试点,涵盖不同档次和规模的小区,各类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私企,涵盖公私立幼儿园、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在内的各级学校。旨在以试点为实验台,吸取国内先进运营经验,不断推陈出新;同时以试点工作为模板,普遍推行垃圾分类,提升垃圾分类意识,扩大垃圾分类影响力。2021年将进一步扩大分类覆盖范围,在一半城区基本完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包括住宅小区,车站、公园广场、文化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私立学校、私立医院、宾馆、饭店、商超、市场、商铺、商用写字楼等企业,囊括了城市的全部元素。

(二)加强机械化作业力度

通过推行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运行,引进环卫企业的先进管理作业模式,不断扩大我区机械化作业范围,提升机械化作业质量,充分发挥环卫机械化作业最大效率。东胜区环卫服务中心严格按照考核制度和规定作业要求,开启“机械清扫为主,人工保洁为辅”环卫新模式,使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通过加大生活垃圾机械化清运力度,大幅减少了城区存量垃圾,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整体提升了城区的卫生面貌。

(三)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新建乌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项目于2020年9月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3771万元,设计使用年限11年,设计平均日处理生活垃圾640吨,库区容量360万立方米。于2021年6月竣工预验收并投入使用。目前,日处理垃圾量约420吨,有效满足了城区及乡镇垃圾填埋需求,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2018年-2019年期间,对巴赖沟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主体工程及场地苗木补植,封场面积为9.6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348万元,项目工程环保验收已全部完成。

昌汉梁生活垃圾填埋场库容于2020年11月达到饱和停止填埋。2021年8月实施封场。积极开展相关封场工作,向区人民政府申请实施东胜区昌汉梁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堆体雨污分流治理及封场应急工程,区人民政府同意该应急工程由国有企业弘基炜业实施。目前原垃圾刷坡已完成,回填土覆盖找坡已完成,正在做hdpe膜,复合排水网铺装。

按照“科学规划、按需建设”的原则,强化环卫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分阶段分片区统筹实施公厕、压缩站新建和升级改造工程,我单位四年内共新建和翻建水冲式公厕10座,压缩站5座,垃圾房3座,投放便携式水冲公厕4座,对照旅游厕所标准完成城区154座公厕升级改造。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四)国家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

过去四年我单位严格按照国家生和国家文明城市的要求,以“除死角、抓细节、强管理、提质量”为工作目标,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制定了复审迎检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细化职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起领导包片,管理分片,作业到段,逐级落实,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圆满完成了区委、政府交办的国家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的复审迎检工作。

(五)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9年我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于脱贫攻坚部署要求,制定了《查干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方案》,根据对查干村所辖公共区域及13个社所包含的村庄、河道、矿区、园区、沿路等五大区域,共计52平方公里进行了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累计出动环卫工人583人次,清理垃圾900余吨。为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依托查干村李家壕煤矿煤矸石资源,成立了查干禾润公司(煤矸石制砖)及劳务合作社,同时,为方便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对118户常住户进行了入户摸底调查,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做到精准脱贫。

(六)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我单位高度重视,按照区委、政府安排部署,认真统筹安排、全面排查、实行联防联控,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累计出动环卫工人41364余次,出动道路清扫及垃圾运输专用车辆1279次。累计清理城区垃圾死角4439余处,清运垃圾5174余吨。对城区公共卫生间、压缩站、垃圾房、垃圾站、垃圾桶、果皮箱、环卫休息厅等环卫设施,每天进行定时定点2次消杀,抑尘喷雾车、洒水车全天对城区进行喷洒消毒作业。累计发放酵素2000斤、医用酒精154件、一次性医用口罩63892个、消毒原液13550斤、84消毒液54瓶。

按照《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工作方案》要求,我局在林荫街道技工社区设立联防联控卡点9个,派驻卡点人员达70余人,并抽调6名党员干部职工在东胜区火车站、火车西站参加疫情联防联控,确保我区疫情防控工作大局稳定。

(七)职能下沉

按照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政府会议纪要《东胜区人民政府2020年第9次常务会议纪要》(〔2020〕28号)文件要求,将涉及罕台镇、铜川镇(除铜川汽车博览园和铜川镇镇区部分)、泊尔江海子镇范围内的环卫职能下放到各镇。我单位完成与各镇职能下沉交接工作,实现了属地管理。

(八)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按照市委编委批准的《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鄂党编发〔2021〕15号)和《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委办公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我单位积极制定改革方案,并有序的办理事业单位改革后所涉及的相关手续,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二、2021年工作总结

(一)稳步推进环卫市场化运行

1.道路清扫保洁。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引进发挥社会力量的优质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环卫公共服务体系效率,2019年至2020年,东胜环卫通过政府采购招投标和单一来源的方式已完成12个业务所“清扫保洁”市场化购买服务,2021年3月份,通过政府采购招投标的方式将剩余的3个业务所交于龙马环卫公司市场化运行,服务年限为3年。截至目前,东胜环卫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运行已全部顺利完成。

2.生活垃圾分类。2020年5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拓展到200个垃圾分类试点,铺设室外分类设施900组,室内分类设施500组,智能回收设备两套,建设小区回收示范点一处、再生资源回收中心两处,有害垃圾临时贮存场一处。2021年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和公共宣传共36次,月考核10次,阶段考核一次,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和考核、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等举措,两个项目试点知晓率、准确率和减量率有了明显提升,目前每天可回收6吨厨余垃圾和2吨可回收物,基本实现了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之外,计划在年内一半城区基本完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目前实施方案已成型,正在对接各街道办进行摸底调研工作,以及设施设备和宣传物品的采购工作。

(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新建乌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设计使用年限11年,设计平均日处理生活垃圾640吨,项目总投资13771万元,该项目于2021年3月3日复工建设,目前完成投资1.2599亿元,完成率为91%。截至目前完成全部工程的建设,于2021年6月10日组织了竣工预验收,目前正在完善工程资料,准备竣工验收工作。乌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审批的核准备案、节能审查、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占用征用草地审核审批、建设用地选址与预审、农用地征转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水资源论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压覆矿产资源、土地复垦方案、PPP模式资格预审招投标及确定社会资本方的招投标、监理审计的招投标、土地报批。现正在办理土地供应审查手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建设用地不动产登记、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尚未办理。

昌汉梁生活垃圾填埋场库容于2020年11月达到饱和停止填埋。2021年8月实施封场。积极开展相关封场工作,向区人民政府申请实施东胜区昌汉梁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堆体雨污分流治理及封场应急工程,区人民政府同意该应急工程由国有企业弘基炜业实施。目前原垃圾刷坡已完成,回填土覆盖找坡已完成,正在做hdpe膜,复合排水网铺装。

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已立项,并且完成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手续。目前,初设已完成等待发改委批复。2021年新建3座水冲式公厕和3座压缩站,其中1座公厕和1座压缩站完成招标,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1座压缩站已完成施工,剩余2座公厕及1座压缩站正在重新招标中;对城区公共卫生间进行了合理化改造,一是在原有旱厕的基础上改造为水冲式公厕124座。二是借用房运中心已征收房屋改造为水冲式公厕18座。三是购置安装便携式水厕10座。同时,对城区80余座水冲式公厕外墙涂料及防水进行整修和100余座压缩站进行维修。

(三)加强机械化作业力度

东胜区环卫服务中心持续不断引入先进的机械化设备,致力于提升环卫作业水平,城区投入使用垃圾清运车、清扫车、洗扫车、除尘车、除雪车、雾炮车等机械化作业车辆180余辆,快速保洁车130余辆,开启“机械清扫为主,人工保洁为辅”环卫新模式,使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有效提升环卫作业科学化、机械化、规范化水平,为进一步提升日常生活垃圾运输处理效率,新增购置车厢可卸式垃圾车2辆,配套垃圾压缩厢12个。

(四)国家文明城市及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

东胜区环境卫生事业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国家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要求,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加强对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及重点区域的清扫保洁力度,每天出动环卫工人1950余人,共清理卫生死角657余处;二是每日出动12辆环卫洗扫车、15辆洒水车、6辆高压冲洗车,2辆除尘车、2辆道路养护车、1辆雾炮车等环卫特种机械作业车辆,对城区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周边及油污严重的街道进行彻底大清洗;三是加大垃圾清运力度,每天出动垃圾清运车50余次,共清理积存垃圾约36472余吨。

(五)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按照市委编委批准的《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鄂党编发〔2021〕15号)和《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委办公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我单位积极制定改革方案,并有序的办理事业单位改革后所涉及的相关手续,现已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三、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一)加大基础建设力度

加快重点项目工程建设步伐,继续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标准化处理系统,逐步形成“城乡统筹,村收镇运,集中处理”的科学处理体系,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推进“十大民生”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今后五年期间我中心拟计划新建水冲公厕15座,垃圾压缩站15座。

(二)推进环卫市场化运行

为全面推进东胜区环境卫生体制改革,实现环卫管理“人性化、精细化、信息化、社会化”,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巩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创建成果,规范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提高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逐步摸索出适应我区实际情况的运作机制和工作措施,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垃圾分类管理新机制,力争2021年底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体系和工作体系,中心城区半数街道基本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 完成与生活垃圾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以及生活垃圾填埋场等相关处理设施的衔接工作。到2022年底,统一收运车辆,形成完整收运体系,中心城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到2025年底,完善现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彻底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问题。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推进,在今后五年期间我中心拟在全面推行清扫保洁市场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机械化清运和公共卫生间管理市场化运营,并全面推行。从而实现环卫作业的“管干分离”。

(三)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整合环卫各类机械设备资源,加大多功能机扫车等先进环卫作业设备的投入力度,增加机械清扫覆盖率,增加机械车辆巡回作业频次,提升生活垃圾机械化清运力度,加强环卫车辆间的协同配合,强调功能延展,大幅提高环卫作业车辆的利用率和使用率,改进道路清扫保洁工艺,实行多种设备相互配合的工艺配套作业模式,合理、有效、最大限度发挥环卫机械的综合优势,实现作业专一化,工艺次序化,配合协调化,进一步配合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工作,在今后五年期间我中心拟计划将现有环卫作业车辆更换为新能源环卫作业车辆,共计约54辆,包含垃圾压缩车35辆,吸污车19辆。

(四)东胜区静脉产业园区建设

解决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问题,通过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今后五年期间拟计划新建东胜区静脉产业园区项目,具体由焚烧发电热电联产项目、餐厨垃圾及厨余垃圾处理中心、粪便处理中心、污泥处理中心、可回收利用中心、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沼气发电厂8个分项目组成。

四、2022年工作计划

(一)加大基础建设力度

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标准化处理系统,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快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预计年内城区完成新建水冲式公厕3座,垃圾压缩站3座,继续推进公厕、垃圾压缩站的改造工作。

(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和环卫市场化运行

为贯彻落实上级生活垃圾分类文件要求,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工作,计划在2022年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体系和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城区基本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完成,我单位全面推行清扫保洁市场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机械化清运和公共卫生间管理市场化运营,并全面推行。从而实现环卫作业的“管干分离”。

(三)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整合环卫各类机械设备资源,加大多功能机扫车等先进环卫作业设备的投入力度,增加机械清扫覆盖率,增加机械车辆巡回作业频次,提升垃圾清运车辆的作业能力,加强环卫车辆间的协同配合,强调功能延展,大幅提高环卫作业车辆的利用率和使用率,实行多种设备相互配合的工艺配套作业模式,合理、有效、最大限度发挥环卫机械的综合优势,实现作业专一化,工艺次序化,配合协调化。为进一步提升环卫机械化作业能力,创造更好人居环境,2022年计划采购垃圾压缩车5辆,吸污车5辆。

2021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党的建设,落实从严治党要求。

(一)持续深入开展党建工作。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认真收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研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6月份,按照规定程序和政策要求,完成了支委会换届工作。每周组织学习党史书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实践活动,把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到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通过峨山公园交付使用等九项建设任务,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深入开展双联系活动,走访慰问了4户困难儿童家庭、5户困难党员家庭,与东岛村联合开展迎“七一”活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年华诞。开展希望工程2021年“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走访慰问大学新生1名。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学习教育,深化理论武装,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

(二)以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活动为契机,净化优化政治生态。按要求召开了2020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2020年度组织生活会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和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相互批评,深入查摆自身问题,打扫思想政治灰尘。强化警示教育,从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发挥案例警示教育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加强节前廉政提醒,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防“四风”问题在节假日期间反弹。做到廉政建设工作逢会必讲,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三)扎实开展巡察发现问题“大起底、改到位、建机制”专项行动。召开党组会议,针对巡察发现的5大类12个方面21个问题,进行再梳理、再排查、再研究,逐项明确责任领导、责任股室、专项行动措施等,做到巡察整改工作责任全覆盖。结合巡察整改及单位内设机构改革工作成果,重新梳理了单位廉政风险查找定级信息、风险目录和防控措施。着力做好内控制度的废改立,结合政策文件调整及工作实际,制定完善制度约20项,以规范对工程各单位的管理,促进重点工程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二、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全面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按照今年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等,我中心共承建各类新建、续建项目44项,计划建设总投资约7.78亿元,2021年资金需求约3.74亿元。截至目前,签订各类合同共计298份,合同金额约15597.94万元;审核工程款384笔,支付工程款约17749.84万元;维修小区公共设施288处,支付维修资金约70.65万元;处理信访、咨询、投诉案件等72件。

(一)市政路桥及污水管网等配套工程8项,市政路桥总长3.46公里,年内可建成约3.21公里。

1.渡江大道(零公里大转盘至纬五路段)改造工程:已完工,正进行结算审核工作。

2.二中至五中村级道路硬化工程:已于6月完工。

3.纬五路(渡江大道至五华山路)新建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扫尾工作,预计11月通车。

4.区城市公益性公墓对外交通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完成部分路段土方开挖,预计年底完工。

5.西门桥改扩建工程:正在进行深基坑支护和基础处理工程施工,预计2022年春节前通车。

6.安徽机电职业学院临时便道工程:正在进行招标工作,预计年底完工。

7.繁昌区繁阳大道跨马仁山路立交桥(二中立交桥)增设声屏障工程:已完成市公路部门审批手续,正在进行清单编制工作。

8.新峨北路在S339增设平交道口搭接工程:已完成市公路部门审批手续,施工单位已进场。

(二)公用事业工程16项,年内可建成建筑面积约3.66万㎡,装修改造面积2.29万㎡。

1.城东小学工程:已于8月底完工。

2.安徽省3D打印产业园二期(春谷激光产业园)装修工程:已于7月完工。

3.城关五小项目:该工程是我区首个全过程咨询服务项目,目前招标工作已完成,预计春节前完成基础施工。

4.繁昌区规划展览馆、博物馆外立面优化改造工程:已于9月完工。

5.粮食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完成挡墙、停车场、配电房及围墙施工,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及仓间钢罩棚施工,预计年底完工。

6.繁昌区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目前完成管理用房内部装修、门卫工程外墙砌筑;已完工程量占合同工程量的85%。预计年底完工。

7.原规划馆城市书吧装修工程:因涉及两个主管部门多个施工单位同时交叉施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约65%,其中装饰工程完成一层、三层吊顶基层施工,卫生间吊顶等工作;书柜等采购工程正在厂家定制生产;消防改造工程完成一、三楼喷淋消火栓改造;智能化工程完成一楼、三楼布线工作。预计年底全部完工。

8.区医院住院综合大楼项目:目前正进行中标公示,因原质疑单位对质疑回复不满意,现正在向招投标主管部门进行投诉。因现场有3户拆迁未完成,预计年底进行开工准备和施工围档等临时设施搭设工作。

9.经开区公租房2#楼和人才公寓4#楼维修、装修工程:完成厨卫地坪、墙体拆除、水电管线布设等工作,正在进行厨柜安装制作、墙体及地面瓷砖铺设等工作。预计11月份完工。

10. 三元井外立面及配套设施改造工程: 10月份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完工。

11.繁昌区人武部民兵集训与新兵役前训练宿舍改造工程:已于8月份完工。

12.城关三小西门改造工程:完成通道细石砼基层施工、绿化移栽、文化长廊基础及主体结构安装等;正在进行通道弹性面层施工。预计11月份完工。

13.经开区消防站建设工程:正在进行工程量清单控制价编制,预计年底完成消防站主体施工。

14.繁昌看守所污水处理二期工程:正在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预计年底开工建设。

15.繁昌市民公园地下人防工程及配套用房建设项目:正在编制工程量清单及控制价。

16.党校新建项目:由区委党校进行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

(三)建设公园景观绿道工程11项,年内可建成公园面积19597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64400平方米;建成绿道10公里;建成蓄水坝50米、排洪涵洞335米。

1.繁昌县“江南慢谷”人行绿道建设工程:已于4月底完工。

2.繁昌慢谷人行绿道提升工程:完成人行绿道沥青摊铺及廊亭地面铺装等施工,正在竣工验收。

3.峨山公园二期工程:完成约200米上山步道、200米路灯基础与管线、60米挡墙施工,正在进行路灯线路管道与游步道施工,同时进行挡土墙施工。预计年底完成90%工程量。

4.竹丝塔公园景观带提升工程:完成绿化清表及绿化用土换填,烈士陵园段园路原地面拆除及基础施工,部分毛石挡墙砌筑等工作;正在进行绿化及人行步道等施工,预计年底基本完工。

5.人字洞遗址工程:已于5月完工。

6.繁昌窑遗址工程(防洪一期工程):受征迁影响,部分施工区域不具备施工条件,工程量完成约60%。

7.繁昌窑遗址文化公园工程:防洪二期工程箱涵基本完工,正在实施出口段,预计12月底完工。入口基础及配套设施环境整治工程完成清单控制价编制及招投标工作。

8.峨溪中路(瑞吉风景园段)两侧环境整治工程:已于2月底完工。

9.繁昌慢谷水调蓄工程:基本完工。

    10.城东小学周边绿化工程:正在进行挂网招标,预计11月初开工建设,年底基本完工。

11.峨溪河(中梁、明发小区)南侧景观工程:完成清单编制,预计年底进场施工。

(四)建设安置房及配套工程4项,可建成安置房3幢101套约9307㎡。

1.城西花苑安置小区二期27-31#楼工程:预计年底27#楼、28#楼及新1#楼主体完工;室外附属雨污水、供电等基本完工。

2.安置小区消防硬件完善工程:钢铁厂小区地面修复及停车位、华阳B区路灯更换安装、华阳A区消防设施维修完成工程总量约50%。预计年底完工。

3.戴店安置小区雨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及围墙工程:因改造提升方案变更,增加道路修复及绿化改建项目,目前正在进行设计优化,预计年底完成招标。

4.城区安置房公共设施维修工程(12个小区的道路及围墙、主管道雨污水、路灯、安防监控、消防等公共设施设备进行维修):正在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预计11月份完成招标。

(五)实施停车场3项,占地面积41911平方米,年内可建成停车位119个。

1.城关二小停车场工程:公厕已基本施工完毕,停车场能施工部位已完成水稳层及侧石施工,绿化用土已回填。 待拆迁完成后两个月内完工。                 

2.鑫盛农贸市场停车场工程:施工单位已场,正在进行临时设施施工。预计年底完工。

3.繁昌区城东(烟冲)货运停车场工程:正在进行招标工作,预计年底完成70%工程量。

(六)前期项目

繁昌区凤形圩片区防涝排水工程,完成控制性规划编制及审批工作。站前路(S334-富鑫路)工程,完成施工图设计及图审。科荟路(繁阳大道至龙亭中路段)工程,完成土方平整工程招标。峨溪河(桃园小区段)南侧景观工程,完成规划方案编制工作。

(七)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1.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强化质量意识。按照质量强区工作要求,严格落实法定代表人和项目负责人质量责任终身制。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坚持日巡查、周调度、精细化管理,有效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规范化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全方位实行质量监督,做好建成工程质量保修服务,保证各在建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100%。

2.强化措施,提高在建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及时调整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全年共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检查66次,下达检查意见单73次,整改安全隐患67条,2021年9月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为专题组织参建单位开展安全生产集中培训,确保了全年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

三、 存在问题

(一)征收拆迁等要素保障不到位。部分项目因工期紧,先招标、后拆迁,致使工程参建各方陷入扯皮,且难以协调解决的被动局面。如:城关二小停车场工程,孙伯玺户征迁未完成,部分停车位及道路施工停工已一年多;繁昌窑遗址工程,因征迁影响工程进展缓慢;渡江大道(零公里大转盘至纬五路段)改造工程,孙二子汽修厂占用部分绿化用地及碧桂园领域占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导致无法施工。

(二)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足。

1.前期规划整体统筹不够,部分工程规划红线外存在空白未规划零星地块,项目建设完成后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如富鑫路(福和园、双玺段)周边、新峨北路周边、峨溪中路周边、纬五路周边等均存在这一现象。

2.工程建设项目任务计划性不强,部分工程项目在年度计划安排上,随意性较大,导致勘测、设计、审批、许可等前期准备工作时间严重不足,仓促上马,未经充分论证及认真审查即进入招标环节,项目开工后,给建设管理造成巨大压力,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工程变更、增量及工期延期等现象不可避免。

3.工程项目特别是公共建筑整体发包难度大。在国家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背景下,部分区政府性投资的公共建筑,单体土建、附属、装修、智能化等整体发包招标无法完全实施,给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协调及管理增加难度,造成部分投资浪费,也相应增加管理成本。

(三)工程基建程序繁杂。工程设计方案规划审批时间长,施工许可办理环节多,不利于政府投资项目加快实施。

(四)低价中标现象突出。已建和在建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项目,低价中标现象突出。中小型建设项目往往采用摇号抽取方式确定施工单位,政府的招投标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中,而库内企业良莠不齐,常常因实力较弱等因素导致工程项目推进缓慢,施工过程中各种质量、安全、文明施工隐患层出不穷,一方面对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项目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低价中标顽症短时间内难以根治,给工程建设管理造成极大困扰。

(五)项目建成后移交管理难度大。

1.自2009年以来,我中心建设的安置房、廉租房项目共17个。目前,除主体工程质保期外,其余质保内容均已逾期,因物业维修基金问题,所有小区维修、维护及保养工作依然由我中心实施,无人接管。因中心人员不足,建设任务繁重,维修维保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无法保障,由此引起大量的居民住户的投诉举报,给政府形象带来不利影响。

2.市政项目建成后移交管理路由不畅,涉及与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及属地政府的项目移交管理工作无章可依,造成建成后项目移交拖拉,部门间扯皮现象严重。

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中心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推进人民城市建设,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全力全面做好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工作。

一、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一是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力求取得实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将党史学习教育同推动重点工程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坚持统筹兼顾。开展好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党员活动日等各项活动,努力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二是加强学习思考,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为群众办难事、解难题,做好工程建设。三是加强思想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贯彻落实党章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加强思想教育,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加强党内监督,紧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继续落实好一把手“四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态”制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

二、坚持建章立制,优化单位内部管理。

结合巡视巡察整改工作,不断健全规章制度,切实提高业主代表依法管理水平;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营造团结、务实、清廉、高效、和谐、文明的工作氛围。

三、加强项目谋划,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认真谋划2022年建设项目。续建工程约4项,其中城关五小工程建设面积14000㎡;峨山公园二期(峨山沿山休闲景观绿道)工程步道长约1100m;峨溪河南侧(中梁、明发小区)景观工程建设面积约43000㎡;城区安置房公共设施维修工程,对城西花苑等十二个小区的公共设施设备进行维修。以上工程的建成将提升该区域内的办学条件,改善城区居民的居住及休闲生活水平,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新建工程约8项,其中市政路桥及污水管网工程5项,包括凤形圩片区排涝排水工程(启动EPC模式招标)、站前路(S334-富鑫路)工程、峨溪北路芜铜铁路桥改扩建工程、纬五路南侧零星地块绿化工程、水云间路工程,2022年拟建成3项,可建成约1.25公里。公园景观绿道工程3项,包括峨溪河南侧(桃园翡翠天境小区)景观工程、峨山沿山休闲景观绿道三期工程、竹丝塔公园景观塔工程。安居房及配套工程1项,即原轴承厂地块安置房工程,将新建住宅22000平方米。

二是提升建设效能。严格执行日巡查、周调度、月通报措施,逐项倒排工期目标,挂图作战、责任包保,督促施工单位全力加快项目推进,主动对接配合单位,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

三是落实项目精细化管理。切实履行建设单位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基建程序,做深做实工程前期工作。加强工程标后管理,严格施工合同约定,落实工地关键人员在岗情况检查及中标履约约谈。强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督促参建单位严格履职,保证工程质量。及时办理工程价款审计结算,对规模较大以及较复杂项目实行施工全过程跟踪审价。加强绩效管理,兑现奖惩。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做到高水准规划设计、高要求建设实施,努力把每项重点工程建成精品工程、满意工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1.强化政策落实,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一是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今年以来结合全市企业用工实际,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招工及用工服务若干意见》《加强企业招工及用工服务实施细则》。组建4个外出招工小组和外出招工协调工作小组,持续开展以工引工、外出招工、社会中介机构引进活动,目前招引外来员工27人。充分利用人社网络系统作用,扎实推进专场招聘、“2+N”招聘和网络招聘等各类活动。截至目前,共组织“2+N”各类招聘会92场,500余家企业提供2.56万个岗位,累计17136人参加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11385人,主园区用工净增3787人,增幅9.3%。二是持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稳步推进创业培训,本年度共开展23期创业培训班,参加培训学员690人,圆满完成市级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进一步简化办理流程,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及时审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预计到2021年底,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少于7000万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不少于3000万元。三是兑现招工奖励政策。兑现以工引工及返乡就业人员奖励资金,鼓励企业老员工通过亲带亲、友带友、老乡带老乡等方式引进新员工,对成功介绍外乡或返乡人员来广稳定就业的单位或个人,在企业自主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1000元/人奖励。截止目前2021年度已兑现奖励资金174.7万元,补贴人数2821人。同时积极向企业宣传《人才兴企二十条》,鼓励企业引才引智、鼓励企业培优育强、鼓励人才扎根兴业。四是精准宣传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利用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以及举办现场宣传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创业扶持政策。深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开征集就业见习岗位、公益性岗位。建立新投产企业“人社服务专员”帮扶联络机制。定期入企走访调研,开展就业创业、社会保险政策宣讲等服务。五是有序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根据户籍地将帮扶对象分解到乡镇社区,层层压实帮扶责任,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将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全部纳入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开展分类帮扶,做到登记一人,服务一人。六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共开展39个班次,结业合格2284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开班62个,培训系统上线2305人;普通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开班18个,培训系统上线855人,砀山县技能扶贫培训150人;2021年度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开展11个班次,参训学员542人。  

2.深化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强化征缴扩面和优化转移接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0万人,同比增长14.94%;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8277人,同比增长4.19%;失业保险参保3.96万人,同比增长36.55%;工伤保险参保8.22万人,同比增长1.48%。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27.85万人,当年缴费人数为17.56万人,为符合领取条件的8.69万人发放了养老金,月发放率100%。长三角社保转移接续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二是规范参保。自2021年4月起,逐步规范社会保险参保,实行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险统一缴费基数并同时参保,使得职工社保全覆盖,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将逐步实现职工退休生活有保障、失业求职无担忧;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并推进保险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了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工伤保险待遇等合法权益;在用人单位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实施补充工伤保险,减轻用人单位工伤赔偿负担,化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促进工伤预防。三是建设基金风险防控体系。成立了社保数据对比领导小组,对各级疑点数据进行排查,联合公安、法院、民政、卫健四部门定期进行数据比对,对发现的数据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建立了完善的内控制度,并顺利迎接了省市多次检查,总体情况良好,对发现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及时整改。四是调整职业年金记账方式。根据省市要求,将职业年金缴费由记账方式调整为实账积累,计划从2022年起对职业年金记账方式调整期历年形成的记账金额安排3年分批进行消化。

3.加大推荐评选,提升人事人才工作水平。一是完成2021年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今年我市事业单位计划招聘124人,涉及卫生、教育、农林水专业技术领域以及行政管理等88个岗位。经过发布公告、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程序,目前116人进入体检环节。二是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今年新增技能人才3537人次,占任务数(2500人)的149.4%,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771人次,占任务数(1090人)的70.73%,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690人次,占任务数(1800人)的93.89%,其中高级工271人次,占任务数(400人)的67.75%,技师27人次,占任务数(30人)的90%,新技工系统培养705人,占任务数(700人)的100.7%。三是组织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成功举办我市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推进1名选手参加全国新职业技术技能大赛安徽省选拔赛;组织参加宣城市“皖厨宣味·徽菜名城”首届烹饪技能大赛,共7名选手参赛,其中1名选手获得中式面点一等奖、3名选手获中式烹调优秀奖;4名选手参加首届长三角家政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安徽选拔赛;3名选手参加安徽省第三届农民工职业技能竞赛。四是稳妥有序开展网上申报职称评审工作。今年首次使用网上职称申报系统,为保障申报人员顺利上传资料,指导用人单位经办人员认真学习网上职称申报系统操作流程。目前共审核通过并上报了13名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五是多措并举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进一步规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流程,积极组织工作站申报参与省厅开展的各种项目和活动。今年有三家工作站申报了科研活动资助经费项目,有四家工作站参加了全国博士后创业创新大赛,其中有两家工作站进入了复赛,有一家工作站进入了决赛。

4.规范行政执法,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一是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用工管理趋于常态、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劳资纠纷大幅下降,在大大改善根治欠薪工作局面的同时,切实维护了我市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二是是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稳步提升。组织参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仲裁员培训班,加强调解仲裁队伍建设,打造政治素养高、综合素质高的调解仲裁队伍。推进信息化仲裁院建设,上线运行全省统一的调解仲裁信息管理系统,落实案件受理、审理、监督统计等工作全流程信息化,推广应用全国“互联网+调解”平台,拓宽劳动争议纠纷调解仲裁申请多样化渠道,为群众提供便利。今年以来案件办理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劳动监察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53起,涉及农民工1961人,涉及金额2607万元;排查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在建项目97个,排查存在拖欠支付隐患项目6个,及时责令限期整改项目5个,涉及农民工389人,金额1265.3万元。仲裁院已立案受理261件,调解结案173件,裁决结案73件,终局裁决5件,其他方式结案7件,仲裁结案率96.9%,仲裁调解率68.4%。全市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平稳,全年未发生因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引发的上访或群体性事件。

二、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招工引工方面。进一步完善招工引工政策,制定全市招工引工考核办法,完善招工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监管机制,鼓励引导重点临时缺工企业以服务外包的方式解决用工困难。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招聘会,2022年全年计划开展136场“2+N”招聘会,其中80场周三、周六现场招聘会、18场乡镇“夜市“招聘会,20场网络直播招聘(每月固定8号上午9点举行直播带岗),18场劳务基地及其他招聘会。突出春节等重要节假日招聘,春节期间开展10场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3场网络直播招聘会,3场乡镇、开发区子园区招聘会,4场人力资源市场大型招聘会)。

(二)就业创业方面。在开展好常规创业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创业和就业技能培训,2022年计划培训农民工3000人以上,开展1-2期乡村振兴主题创业特训营,培训学员不少于60人,开展乡村旅游、品茶员等乡村特色就业技能培训班不少于3期,培训学员不少于180人。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2022年,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200个,上岗率不低于50%;新增实名制就业不少于1.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不低于6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不低于70%;创业担保贷款计划发放不少于7000万。

(三)人才保障方面。围绕广德市开发区四大主导产业,积极组织广信农化等不少于3家企业开展企业自主评价,为企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筹备广德市第三届“广德工匠”评选活动,计划表彰、提名奖各10名。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积极推荐优秀的乡土人才参加全国、省、市技能人才评选及技能人才竞赛,所有竞赛项目计划各推荐2名选手参赛,加大乡土人才在技能人才评比中的比例。组织荣达食品有限公司创建升格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四)社会保险方面。扎实推进征缴扩面工作,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达到10.1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达到8450人;失业保险参保达到5.0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达到8.40万人。针对目前我市社会保险参保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人数明显少于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从2022年起将积极推进职工全险种参保计划,进一步提高全市职工全险种参保率。扩大协议医疗机构签订范围,简化转院流程,为工伤职工和企业创造更大便利。

(五)劳动关系方面。强化行政执法,组织执法力量外出学习1次,集中惩治一批典型案例,做好正面宣传引导,真正做到到打击一个震慑一片;大力推动智慧监察系统建设,提高在建项目覆盖率、使用率;全面开展冬季专项行动,排查全市在建项目人工费拨付情况;对新开工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对新任劳资专员开展1-2次集中培训,确保元旦春节期间平稳过渡。健全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构筑“企业-乡镇街道-仲裁院”三级调解网络,层层化解劳动争议纠纷。每月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人社在行动”主题活动,常态化入企走访,收集企业意见,建立人社服务台帐,将企业、劳动者等群体反映的问题集中解决在萌芽状态。

(六)智慧人社建设方面。加大三代社保卡发行和场景应用,发行三代社保卡16万张,发行率达38%(省要求20%,宣城要求30%);将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场景项目纳入我市“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完成居民服务一卡通服务目录二级场景应用183项(其中25项属于一级应用),探索开发“一地六县”场景应用,实现三代社保卡在“一地六县”区域参保登记、个人权益查询、退休人员资格认证等功能,逐步推进城市“一卡通”在长三角地区无缝跳转和居民服务一卡通办。

一、2018年以来的工作总结

(一)2018年--2021年工作总结

近年来,在和林格尔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各项文化旅游体育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和林格尔县地区文旅事业的协同发展。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覆盖城乡

加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速度,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建成以县图书馆、文化馆为核心,9个乡镇(园区)综合文化站为辐射点,145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关键节点的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三级文化活动场所均配置各类文体娱乐设备,初步形成了“设施网络化、供给多元化、机制长效化、城乡一体化、服务普惠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2.公共文化服务亮点纷呈

2018年到2021年,我县各类公共文化场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累计接待群众约78.5万人次。

文化馆接待群众约13万人次,举办各类活动约180场次。通过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的文艺辅导培训、线上培训课程和线下文艺文化演出展览活动,满足群众对公共文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开展,数字文化馆建设稳步推进,并在全县建成12个文化馆分馆,充分利用场馆阵地开展书法、摄影等展览及各类培训活动,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聘请专业老师对剪纸、和林格尔捏面人、泥塑、布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教学,促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播。不断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培训基层文艺骨干2000余人,培育常年参加县、市文艺活动的各类型基层广场舞队伍91支、文化大院55个。

图书馆共接待读者35.5万余人次,图书借阅量达14万余册,读者办理借阅证1.2万余张,开展各类活动约200余次。县图书馆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15个分馆,并积极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实现了在总馆主导下实现通借通还和城乡文献信息服务全覆盖,有效推动了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通过派发图书、加强对乡镇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的培训、指导乡镇开展图书分类管理等方式不断完善草原书屋的建设工作,有效提高乡镇图书室发挥服务效能的水平。通过开展图书助力扶贫送文化下乡、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助推乡村经济建设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

盛乐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联合学校、企业等单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0余次,充分发挥博物馆职能,着力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并通过自媒体公众号和搭建新媒体矩阵加快博物馆线上服务能力建设,对和林格尔县历史沿革、鲜卑民族发展史等内容进行线上宣传。还通过投资开发“自助导览服务驿站智慧导览系统”、消防升级改造等项目工程,将博物馆打造成为高品质的智慧博物馆,在为文物收藏提供更好条件的同时,也提高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文化惠民活动成效明显

乌兰牧骑自2018年8月13日重新组建以来,充分发挥文化宣传轻骑兵职能,创作文艺作品16部,编排马头琴合作曲2首、编排各类舞蹈14支,恢复晋剧10部、二人台7部、歌曲22首。借助节日节庆时间节点,结合法制宣传、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宣传,累计演出350多场,累计观看观众人数达80000多人。乌兰牧骑还根据群众需求,成立辅导小分队,定期下乡对文化站、文化室、文化大院、健身舞队伍进行文艺辅导,以专业带业余的方式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主动创新演播方式,开通网上乌兰牧骑,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对科学防疫等知识进行宣传。

4.文物工作形势喜人

2018年以来,文物保护中心按照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对文物安全工作的要求,先后开展了以下重点工作:对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展城墙监测工作、实施安防工程,设计北城西城墙的保护工程方案,并整理古研究资料;对北魏金陵的西沟门、杨树湾、榆树湾、鸡鸣驿等地展开调查,新发现北魏烽戍、墓葬、窑址多处,辽代聚落1处、新石器时代聚落1处;对三道营、太平窑、四栅栏进行文物考古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北魏、辽金元时期聚落址3处;开展元小红城文物调查和勘测工作,编制《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小红城文物保护方案》;对我县境内明长城进行了勘查,筛查出重点隐患7处,编制《明长城黄草梁段冲沟治理及防护工程保护方案》《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主体保护方案》《一级文物北魏贵族壁画预防性保护方案》,并对明长城黄草梁段进行冲沟治理及对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实施抢险加固。在做好重点工作的同时,文物保护中心会同公安部门开展了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共立案1次,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除加强对现有的文物、遗址保护工作外,文物保护中心还在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村庄开展文物法宣传活动,从思想层面引导广大群众爱护文物、自觉维护文物安全。

5.旅游产业发展不断向好

随着我县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提高以及芍药文化旅游节、盛乐金秋文化节等旅游节庆的持续举办,我县的旅游知名度逐步扩大,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总人数217.3万人次,2020年至2021年由于疫情影响,游客人数有所下降,但和林格尔仍旧是呼和浩特周边游的热门目的地。经报送、专家组评审,终审等流程,2020年我县成功创建了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在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的过程中,根据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我局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目前郭家营、七杆旗、上土城子、后夭子、台格斗、小南沟、榆林城、瓦灰沟等村的旅游规划已全部完成,下一步发展规划正在研究,新店子镇胶泥湾村先后被列为自治区级和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进一步提升我县旅游品牌影响力,我局大力推动景区景点档次提升工作,经材料申报、初审、终审等环节,目前我县成功建成4A景区4家,3A景区3家,星级农家乐7家,其余景区景点也在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A级景区档次。在近几年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共建成标准旅游厕所35座,各项重点文旅项目也在加快推进。

6.全民健身服务蓬勃开展

近年来,和林格尔县的体育事业快速发展,新建标准体育场1个、乒乓球馆1个、带状体育公园1处。截至目前,我县体育场地达到:足球场地33个、篮球场地78个、排球场地9个、羽毛球场地9个、乒乓球场地16个,配置全民健身路径129套。依托已有和新建的体育场地的支持和充分利用各大节日节庆,举办“农信杯”篮球比赛,“体彩杯”象棋、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和“未来杯”“县长杯”“校长杯”足球赛、登山等各类体育活动和大型赛事,吸引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其中。组织开展国民体质检测活动,加强对健康生活理念和健康生活习惯知识的宣传,全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发展一片向好。

7.文化市场监管服务全面提升

2020年5月,按照自治区综合执法改革实施意见,组建了和林格尔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统一行使文化、旅游、体育、新闻出版、广电电影等领域的执法职能,整合文化旅游体育职能,实施综合执法,标志着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并按照上级要求严格按时间节点及时进行人员转隶工作,充实执法力量,依据财政部、司法部印发《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为16名执法人员配发执法服装。为进一步规范执法人员整体形象。通过常态化执法检查等方式督导文旅企业场所合法合规经营,不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和强化对文化企业的档案化管理,结合“扫黄打非”等专项斗争,持续加强对文旅市场监管力度。

8.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地生根

为进一步优化文旅市场的营商环境,我局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各项行政审批工作,优化办理流程。通过“一网通办”等相关应用平台,做到权责事项应领尽领,压缩办事环节和办事时间,持续强化线上审批,在确保行政审批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提升审批效率,切实推进各项“便民利企”工作有序开展。

(二)2021年工作总结

1.利用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为广大读者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截至目前,共接待读者6.5万余人次,图书文献外借近4000人次,图书文献外借10万余册,办理读者借阅证135张。通过4·23世界读书日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阅百年历程·传精神力量”全民阅读活动,立足红色文献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并为148家草原书屋配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等党史类书籍,督促各草原书屋能够正常开展借阅工作,促进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农牧民群众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提升党员干部自身政治觉悟及知识文化素养,传递正能量。通过走进学校、红色荐读、知识竞赛、作品征集等多种形式共开展各类活动大约60场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为实现全民阅读打好基础。

2.利用好盛乐博物馆的博物馆职能,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弘扬盛乐文化和鲜卑文明,竭力发挥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教育职能。通过自媒体公众号和线下讲解服务,重点展现和林格尔地区的悠久历史与鲜卑民族的历史文化,致力于宣传民族团结,培养广大游客爱家爱国的情怀。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等节日节庆,开展相应活动,与林格尔县第二幼儿园联合举办了“建党百年·爱我家乡”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将“五个认同”等思想观念根植在心中。

3.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全民艺术普及,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充分利用文化馆场馆阵地,积极组织开展书画、摄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捏面人、泥塑等展览展示宣传活动,同时全面贯彻免费开放为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提供活动室,阵地培训常抓不懈,根据群众所需举办各类公益性艺术培训。加强数字文化馆建设工作,提供免费线上、线下互动体验空间开放服务,以传统节日为依托,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成功组织开展春节、元宵节文艺活动,芍药节文艺演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众性文艺展演等近十余场群众文化活动。利用各大节庆,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深入广场、社区、景区、乡镇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宣传活动,开展书法、非遗等项目进校园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

4.承担县域内文物资源调查和文物保护工作,做好文物保护宣传工作。2021年,文物保护中心按照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对于文物安全工作的要求,开展了引黄入岱项目文物考古工作,勘探出35座汉代古墓葬,1处汉代遗址;开展了盛乐特色小镇,海子洼风电项目,盛乐经济园区汽配城等项目的文物调查工作。除加强对现有的文物、遗址保护工作外,文物保护中心还在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村庄开展文物法宣传活动,从思想层面引导广大群众爱护文物、自觉维护文物安全。

5.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发展全局,加大项目开发力度,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培育塑造旅游品牌。坚持规划引领,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并支持宜游贫困村编制乡村旅游扶贫建设规划,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途径和措施,不断优化发展格局。持续推进指导蒙牛旅游景区创建5A级景区,蒙树、盛乐博物馆创建4A级旅游景区,绿野、前窑子水库创建3A级旅游景区工作,同步开发、打造、申报新业态农家乐1家。按照《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关于开展全市旅游厕所自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在6月初完成自查整改工作,在7月初完成“一厕一码”旅游厕所在线评价反馈平台建设中的二维码悬挂张贴工作。南山旅游景区完成出入口闸机升级工程,开通线上购票服务,景区新栽树木1000株,花卉种植30000株,维修名厅1座,智能温室大棚建设完工,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积极参加市旅发委组织开展的旅游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旅游节庆活动,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芍药文化旅游节。

6.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事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艺术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文艺活动和惠民演出将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百姓心中。乌兰牧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5部文艺作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的宗旨,结合“文化六进”“文化进万家”“唱支山歌给党听”“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三下乡”“芍药节”等主题和活动,已开展演出84场,共计观看人数15000多人,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上传作品26部,上传4部作品到网络乌兰牧骑平台,进行了8次现场演出直播,并开展基层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和文化站、文化大院、单位进行辅导8次。

7.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市场监督管理作用。通过建立健全《和林格尔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林格尔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公示制度》《和林格尔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和林格尔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文化市场“红黑榜”制度》《和林格尔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人员行为守则》等一系列制度,强化文化市场执法建设,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00多人次,检查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场所900多家次,出动执法车辆700余台次,通过常态化执法检查、交叉检查、联合执法等方式督导文旅企业场所合法合规经营,不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和强化对文化企业的档案化管理,结合“扫黄打非”等专项斗争,持续加强对文旅市场监管力度。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充分利用文化馆、乌兰牧骑等文化单位举办宣传活动或举办文艺展演的机会,组织开展文物保护等内容的法制宣传活动。

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目标

坚持党对文化旅游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地域文化品牌,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发挥文化惠民服务大局的作用,加深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巩固文化扶贫成果,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增强文旅体工作的引导力、创造力、竞争力,推动全县文旅体事业繁荣发展。

(二)发展思路

1.旅游方面:重点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旅游产业。一是立足我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深度挖掘整合各类文化资源,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功能服务,推出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休闲观光度假旅游集散地。二是以南山旅游景区为重点打造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人文景观、自然生态、文化产业、乡村旅游为重点的旅游精品线路。三是依托南山旅游景区,在周边建设民俗体验馆、农副产品加工与展销、餐饮、文创产品制作与销售、文化活动中心、儿童游乐园与商品展销等一系列加工、展示、销售、餐饮、娱乐产业与活动,以特色产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旅游业推进产业发展。四是挖掘乡村自然生态与自然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村。五是挖掘保护利用县内文物资源,推进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历史文物旅游线路。

2.文化方面: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建设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管理有序、服务优质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工作,实施推进鸿雁阅读计划,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服务能力,做好基层培训服务,做好非遗保护与传承。特别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加大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完善草原书屋与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融合发展,以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加强县、乡、村三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和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

3.体育方面:大力倡导全民健身。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群众体育生活化进程,使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壮大全民健身服务业,促进全民健身成为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4.文物方面:重点做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在做好对现有的文物、遗址的保护工作外,组织好全县范围内的考古发掘、开发利用工作,依托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明长城遗址,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做到以旅游促进文物保护,以文物展示促进旅游业发展。

(三)重点工作

1.打造历史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挖掘我县文物旅游价值,重点围绕国家级、自治区级文物,打造明长城-榆林城-汉墓-土城子遗址公园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以土城子遗址公园为主体,以盛乐博物馆为中心,充分挖掘北魏历史文化,打造“盛乐古镇”,集历史文物观光、现代休闲娱乐于一体,可根据实际增加蒙元文化、黄河文化、西口文化等,丰富“盛乐古镇”建设内容。重点推进盛乐博物馆扩建工程、拓跋鲜卑盛乐祭天广场建设、古墓博物馆建设、土城子遗址考古发掘展示区等建设,同时按照国家对土城子遗址公园的保护投资进度,及时跟进配套,同步进行土地征收、环境整治等工作;重点围绕明长城本体,开展长城保护及考古研究,建设长城展示馆,考古体验馆、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附属设施,结合乡村振兴,在周边村庄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开展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保护工作。

2.全面树立和林格尔旅游形象。一是积极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申报工作。2020年9月我县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补齐短板,促进我县全域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升级改造南山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基础设施。虽然目前南山景区已初具规模,但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为改变这一现状,该项目将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百花园、自驾车营地、国防教育基地、人工湖、景区专用公路、游步道、停车场等功能场所,并对景区内的沟道进行绿化和治理,建设垃圾处理等公用辅助设施,完善标识标牌配置,同时还需下大力气协调解决土地问题。三是丰富南山旅游产品。在南山景区现有游乐设施基础上,增加游客参与性项目,如建设儿童游乐园、丁甲山玻璃栈道、观光小火车等。在现有景观的基础上,对周边环境进行改造升级,增加景区观赏性。四是打造石咀子湖休闲观光旅游区。该景区总占地面积501.86公顷,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场平、绿化、硬化等,建设景观亭、旅游厕所、服务用房、休闲娱乐设施、亮化照明等基础设施。五是前窑子水库旅游生态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前窑子水库现有水资源优势,开发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生态区,完成旅游生态区基础设施建设,前窑子水库环境整治和15公里环水库旅游道路。六是打造浑河生态旅游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集乡村采摘、草原动物喂养体验、敖包、观景台、高山流水、山泉瀑布、滑索、草原蒙古包群、蒙古族草原生活风情体验、水上娱乐项目、沿河野营烧烤体验区、真人CS、滑雪等适合自驾游、四季游的休闲娱乐项目,并涵盖更高端的观光摄影、全羊宴私人定制蒙餐、蒙古包山庄、树林别墅、康养项目、高端马会所、婚礼场地、直升机观光、热气球观光体验、私人管家、私人厨师等精品化旅游服务。七是持续强化“建、管、用”,旅游厕所再建设。结合我县目前旅游厕所数量、分布及“十四五”期间旅游发展趋势,测算出我县旅游厕所需新建、改扩建的数量为15座,资金需求大概为600万元。

3.A级景区、星级农家乐提档升级。在现有A级景区基础上,支持和帮助景区开展提档升级工作,增加6家星级农家乐,并同步开发、打造、申报新景区,发展新业态农家乐。

4.建设足球小镇项目。该项目核心区位于经济开发区南侧,核心区占地面积700余亩,包括内蒙古师范大学足球学院,盛乐足球学校,盛乐足球训练基地以及足球公园等设施。包括室内标准11人制足球馆1座、标准天然草训练场5块、标准人工草训练场4块、室内8人制训练馆1座(人工草)、5人制足球场6块、沙滩足球场4块。同时配套有足球博物馆1座、奥林匹克文化博物馆1座、盛乐足球学校(9年制)1所、足球公园(足球体育文化运动中心)1处。

5.乡村旅游建设。重点打造台格斗乡村旅游成为自治区和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6.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在城关镇选址建设功能完备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为我县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提供充足活动场地,实现“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其中文化馆2500平方米,按照功能分为多功能厅、舞蹈厅、排练室、培训室、书画展厅、健身室、棋牌室等;图书馆4000平方米,按照功能分为中文图书借阅区、蒙文借阅室、视障人阅览区、电子阅览区、纸质报刊阅览区、多功能讲读厅、地方文献资料阅览室等;乌兰牧骑办公场所和排练场所3000平方米,按功能划分为大小排练厅、综合演出多功能厅、办公与附属设施用房;综合体育馆8000平方米,按照功能设置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区域和2000平方米的游泳室内场馆,并配备运动场地、看台、辅助用房和其他设施。

7.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按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要求,保证乡镇、村级文化阵地面积达标,为群众提供基础必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在原有文化设施设备基础上,根据国家要求及群众文化活动实际需求,分批分区增加乐器、棋牌、图书、球类等文体设备,满足不同群体精神文化需求;配齐文化工作人员,确保乡镇文化站有1名工作人员,行政村有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保证文化阵地正常管理运行。

8.推进全民健身。建设完善健身场地、健身步道,重点对乡镇、农村、社区体育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实现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乡镇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村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全覆盖,打造“15分钟健身圈”。同时,丰富体育活动,开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等各类体育活动,在社区、农村广泛开展类型多样、参与性强的趣味运动等项目,引导鼓励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

三、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文化方面

1.土城子遗址公园开发利用项目。目前已列入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当中,主要开展前期手续办理和立项,报国家文物局批复,协调解决土地问题。

2.小板申东汉壁画墓数字化保护项目。准备报国家文物局,4月份批复并实施。

3.土城子遗址公园西城北城城墙保护工程,争取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复。

4.北魏壁画的预防性保护,争取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并实施。

5.盛乐博物馆扩建项目,争取国家文物局的批复。

6.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项目。主要争取立项进入国家重点项目库,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办理前期相关手续。

(二)旅游方面

1.南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是争取国家专项债券资金。二是争取国家项目资金。三是引进企业运营,进行景区的提升扩展。

2.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将台格斗村打造成自治区级和国家级的乡村旅游重点村。

3.A级景区提档升级。一是做好前期计划和准备工作,推进蒙树·生态园景区由3A景区向4A景区升级。二是通过蒙牛乳产业园的建设,延长乳产业链,融合文旅产业,发展新业态,推进蒙牛工业旅游区提质换挡成为5A景区。

4.继续挖掘打造县域范围内的星级农家乐。

5.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从基础做起,加大财政投入,做好前期规划,会同其他部门完善城镇建设,为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

6.在小南沟打造自驾车营地。

7.打造民宿休闲度假区。在有条件的区域(南山或胶泥湾)打造1家民宿度假村,主要协调土地报批和前期手续,推进相关项目有序建设。

8.做好浑河生态恢复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体育方面

1.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在城关镇周边或经济园区内新建全民健身中心,弥补我县空白,主要协调解决土地问题。

2.体育场申报国家专项免费开放经费。

3.推进足球小镇项目中足球学校和2个场馆的建设。

(四)乌兰牧骑方面

尽快进行人员招聘,补充人员力量,完善队伍建设。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生态环境部臭氧帮扶督查检查组交办我县相关问题65件(7件立行立改类,58件跟踪督办类)。截至目前,所有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我县PM2.5平均浓度为31.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0%,预计全年PM2.5达34.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达到马鞍山市平均水平。2021年和县乡镇驻地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项目共计2个,已完成善厚镇1个,乌江镇正在实施,预计11月底完成。受盘景水泥重大环境违法违规问题影响,创成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目标无法实现,目前正在筹划,积极筹划准备2022年第六批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

(二)严把项目审批关口,认真做好验收管理。对于市局审批项目,及时现场勘查并上报初审意见,告知承诺制项目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批复;做好环评统一申报系统的宣传和使用,系统上线后做到线下无审批。做好项目环评自主验收管理工作,督促相关企业做好“三同时”工作,按时做好环保自主验收并按法规进行公示。2021年,共办结了21件环评文件,其中报告表书1件,报告表20件,建设单位登记表网上备案46件,上报市局项目初审意见29件,企业自主环保竣工验收20家。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进水源地保护。一是有序推进水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得胜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预计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年度均值达到Ⅲ类标准。二是全面排查整治和县长江入河排污口。对和县水利局移交的19个长江入河排污口进行摸排、整理,建立“一口一档”资料,对入河排污口的标识牌进行新的更换,共完成了19个入河长江入河排污口的整理工作。完成长江干流工业企业的27个入河排污口树牌工作。

(四)扎实做好问题销号,持续推进问题整改。一是重点抓好2020年省环保督察问题及反馈意见整改销号。2020年省环保专项督察交办我县整改问题共26件,其中转办信访件17件、警示片1件、反馈意见8件(个性问题)。目前正在开展交办问题的销号工作。其中,17件转办信访件均已完成整改,并按要求进行验收销号。警示片问题(金固码头)目前已完成整改,并完成验收销号工作。反馈意见8个问题中,目前7件问题已完成整改,剩余1件正按时序进度推进整改。二是扎实推进2021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整改销号。2021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我县问题共24件,截至目前,我县已完成23件问题的整改工作,剩余的1件问题正按时序进度推进整改,预计年底前完成整改销号。

(五)严格加强环境监管,保持执法高压态势。一是加强环境监管,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预计全年开展执法行动480次,检查企业830家,出动执法人员2000人次,约谈企业30家。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要求,预计全年开展污染源“双随机”检查150家次,其中重点排污单位50家次,一般排污单位家次100家次。二是严格环境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下发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41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2件,累计处罚140万元。严格执行环保法配套办法,实施查封扣押6件。三是强化部门联动,加强行刑衔接。办理移送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案件1件、拘留1人,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件,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

(六)推进排污许可证工作,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督促已发证企业定期开展自行监测,上传自行监测数据,做到信息公开。组织全县15家重点企业参加2020年度省级环境信用评价,目前2020年度省级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已按规定时限完成。加强固废环境管理,全县工业产废单位50家,经营单位1家;乡镇级以上医疗产废机构17家,各类诊所50余家,各社区、村级卫生室纳入镇级卫生院统一收集管理;二类以上机动车维修保养单位9家,对省市危废检查反馈事项,全部整改到位。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狠抓辐射安全,涉辐医疗机构14家,工业企业2家,督促指导完成年度自我评估和辐射安全申报。

二、五年工作总结

(一)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工作。一是2017-2018中央、省环保督察转办问题整改情况。2017-2018年中央、省环保督察期间,我县共接到督察组交办信访件144件,目前均已完成县级预验收及市级验收复核并报市环委办备案销号。二是“2+6+N”突出环境问题工作开展情况。涉及我县整改任务共16项,目前均已完成整改并按要求开展了验收销号工作。三是“夏季臭氧帮扶反馈问题”工作开展情况。涉及整改任务65项,针对督察组反馈的问题,立即要求企业制定了整改方案并严格实施。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销号63项,剩余2项正在根据市局反馈意见完善相关销号材料的收集工作。四是2020年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转办及反馈意见工作开展情况。2020年省环保督察问题及反馈意见、省警示片问题26件,目前已完成整改销号24件。同时,针对信访件办理过程中发现的涉嫌违法犯罪案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1起,实施刑事拘留2人。五是2021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2021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24件,目前已完成销号23件,未销号的1件为石杨镇八禁村山体修复问题(整改时限2021年12月),目前正按时序进度推进整改。六是“大起底”问题。“大起底”问题5件,目前正在按时序进度推进整改。七是“绿盾”行动成效显著。省、市政府洗发的“绿盾”行动疑似点位419个,经核实需整改问题共7个,进一步补充材料10个,截至目前,所有整改问题已整改到位,相关材料也报送至上级部门予以销号。

(二)环境监管行政执法工作。加强环境监管。五年来,全县生态环境系统持续开展高频次执法行动,年均检查企业1000余家次。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污染源“双随机”检查,年均开展检查企业200家次。严格环境执法。共计下发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469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06件,累计处罚795.5万元。严格执行环保法配套办法,实施查封扣押164件。办理移送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案件23件、拘留24人,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4件,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共处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3500余件次。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我县目前工业危废产生单位共46家,经营单位2家,均能做到现场管理规范,台账记录清晰,危废去向明确,转移处置科学合理。自2017年以来,我县共计产生危废约5.7万吨,其中委托利用2.3万吨,委托处置2.95万吨,自行利用0.4万吨,目前贮存0.05万吨。医疗产废严格实行登记制度,所有医疗单位医废由有资质处置单位定期到点进行收集,医疗废物处置率达到100%。持续开展清废行动。对2018年度4个点问题、2019年度11个点位问题和2021年度1个点位问题,全部整治到位,并完成清单销号,对涉案某企业依法处罚9万元,涉案人移送公安机关予以行政拘留。开展县域企业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所有行业排污许可证均需完成发证和登记。目前和县需登记类企业及发证类企业完成率均已达100%,做到了“双清零”。

(三)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得胜河水污染防治工作。对得胜河沿线混合废水排口实施整治截污,8个废水排口已全面整治完成并通过验收。滁河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对石杨金成村、善厚陶甸村29户违规养殖场予以关停或拆除,对14户养殖场进行提升改造。定期对滁河和县段12个点位进行取水监测,全面分析滁河各段水质情况和超标因子。备用水源地建设情况。2019年因戎桥水库断面水质不稳定,取水口从戎桥水库调整至滁河,目前管道已开始建设,预计明年3月份完成,取水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加强对水源地保护。进一步完善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基础设施,对一、二级保护区标志牌、取水口标志牌、交通警示牌和1.8千米围栏护网进行了维护,一级保护区水域内设置航道警示标志,责令与水源保护无关的船只和浮吊驶离二级保护区,安装高空视频监控,定期开展巡查。全面排查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截止2021年,完成1190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责任主体认定等工作。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基础信息采集及核实工作,共计确认32处企业地块。完成和县蒙安溶解乙炔气厂关闭退出后的土壤环境调查工作。督促全县14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依据土壤污染防治法要求完成自行监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等工作。和县目前唯一疑似污染地块完成场地初调工作,督促指导相关责任企业依法完成后续工作。推进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进程,目前全县已全部完成7座修复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十三五”实施期间,全县PM2.5平均浓度为23.2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58.6微克/立方米,均达到省、市政府下达我县的年度考核目标。近五年,各项大气帮扶检查发现问题138个,其中,省秋冬季大气帮扶检查73个,生态环境部臭氧帮扶督查检查组发现问题65件。截至目前,所有问题已完成整改,所有销号工作也全部完成。

(四)生态创建工作。2019年6月,我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按照马鞍山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统一部署,确定和县香泉镇、善厚镇全域为我县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示范镇,启动黑臭水体摸底调查工作。委托市局统一进行摸底调查和整治方案编制的招投标工作,依法依规确定华南所为中标单位。初步调查确定2镇重点农村黑臭水体9条,目前方案也全面完成。近五年和县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共计33个,所有整治项目均已完成生活污水治理、饮用水水源地整治、生活垃圾清理和畜禽粪污整治4块内容,所有项目的271.5万元补助资金同步予以发放到位;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予以调查,启动集中运维工作。

(五)项目审批工作。过去五年共审批了环评文件228件,其中报告书13件,报告表218件;自2019年以来累计向市局报送个项目环评初审意见92件,勘察建设项目现场实现全覆盖;自2017年以来建设项目登记表网上备案515件;完成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61个,协助建设单位项目竣工环保自主验收194个。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抓好环境监管,保持执法高压态势。以重点信访、重点领域为抓手,对辖区内突出环境问题组织开展全面排查整治,尽早发现、及时研究、快速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坚持“有案必查,查必有果”工作原则,保持区域环境执法高压态势,确保县域环境安全。加大对全县在线监控企业检查频次。持续开展排污许可证专项检查工作。加强督促发证企业定期开展自行监测及执行报告上传工作。

(二)严把项目审批关口,持续做好验收监督。严把环评审批关不放松。对市局项目及时现场勘查出具初审意见;告知承诺项目快速批复并配合大队做好事中事后监管;违规违法项目坚决不予上报和批复。持续做好企业自主环保验收监督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企业自主验收率,确保项目投产后环保设施的能够正常运行,各项污染达标排放。

(三)不断提升环境质量,切实推进绿色发展。紧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放松,对标对表全面落实施工工地整治、工业废气治理、秸秆禁烧和道路扬尘管控等各项工作,务必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给我县的大气考核任务。紧盯得胜河、滁河等辖区内主要水体分段采点取样监测的结果进行监管,分析水质变化,全面掌握河水水质动态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现生态环境风险,调整治理措施,督促相关载体单位进行整改,保障水质达标。

四、未来五年工作安排

(一)加强企业环境监管,推进环境问题整改。以重点信访、重点领域为抓手,对辖区内突出环境问题组织开展全面排查整治,尽早发现、及时研究、快速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坚持“有案必查,查必有果”工作原则,保持区域环境执法高压态势,确保县域环境安全。加大对全县在线监控企业检查频次。持续开展排污许可证专项检查工作。加强督促发证企业定期开展自行监测及执行报告上传工作。

(二)扎实开展污染防治,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继续加大秋季秸秆禁烧力度,实现全年“零火点”的目标。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深化重点区域治理,全面落实施工工地整治、工业废气治理和道路扬尘管控等各项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大“散乱污”企业的取缔整治。采取“双随机”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污染防治实行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治污水平,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强化土壤污染重点单位监管,对沿江等重点区域定期进行排查,依法严厉打击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行为。

(三)规范高效开展环评审批,精准服务经济发展。严把环评初审关,切实做到“三个严格”,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项目设置“防火墙”。做好放管服改革衔接工作,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办事流程,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审批制。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引导办事企业和群众通过互联网办事,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民生工程、环保产业、重大建设项目等环评初审绿色通道。

2021年,回民区民族工作始终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民委的悉心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促进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现将区民委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1.深入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特别是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2021年组织开展了民委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坚持从政治和大局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切实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

2.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是积极打造和申报内蒙、呼市两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扩大创建覆盖面。并筛选一批民族团结示范典型,纳入到我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评选活动中,截至目前共申报15家单位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1家单位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使示范单位不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对创建先进单位给与拨付民族团结创建经费用于开展各类民族团结进步的学习、宣传、教育等活动。截至目前,2021年共拨付民族团结创建经费5余万元;三是11月初,对15家申报市级示范单位现场查阅了资料,进行了督导验收,为下一步开展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验收工作奠定了基础。

3.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活动。2021年5月回民区民委积极组织全区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制订了《关于在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中继续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区属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参加了活动。活动期间,组织全区上下积极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学习活动,通过专题学习、召开座谈会、组织实地观摩、制作宣传片、文艺演出、张贴标语、悬挂横幅、LED屏等形式,广泛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深化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凝聚了共建家园共识。截至目前,区属各单位、各部门共举办各类学习、宣讲、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户外宣传等活动154余场,受众人数达9万余人,占比回民区总人口近20%;累计发放《内蒙古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民族政策宣传手册》万余册;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媒体报道活动信息300余篇,进一步培养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使广大居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自觉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4.积极做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工作。一是争取中央级第一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万元,用于西乌素图村王柳渠河道改造项目,截至目前,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项目已完工,工程正在审计当中;二是争取中央第二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67万元和自治区配套资金66万元用于一间房村中草药种植及示范农业观光建设项目,目前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当中;三是上半年争取市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万元,分别用于西乌素图村路灯建设项目15万元,目前项目已完工正在审计当中;东乌素图村的维修蓄水池项目15万元,目前项目正在有序进行当中。

5.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区民委制定了《回民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对接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开展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同时,按照自治区民委和市民委工作要求,确定我区中山西路办事处吕祖庙社区、通道街办事处三顺店社区和通道街宽巷子社区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试点社区”,2021年并给予了宽巷子社区5万事务资金支持,目前资金已拨付到位,工作有序推进当中。

6.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的各项工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今年9月份是我区第38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我区第38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工作,区民委做到了及早谋划、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安排,回民区委、区政府制定并印发了《回民区2021年“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工作实施方案》,以“4459”(即依托区委区政府、一镇七办、社区、网格四级工作网络,抓好统战、宣传、民族、教育四个重点领域和围绕心通、情通、语通、事通、网通五项重点内容,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进网格等“九进”)为工作思路,对各地、各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进行量化安排,共部署40项活动任务;活动月期间,区属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开展以民族团结助力创城文艺演出、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培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书法绘画展览、普通话推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命名表彰“进社区”试点工作等活动200余场次,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和张贴标语、悬挂横幅、LED屏等载体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大力营造了活动月的舆论氛围。

7. 认真做好民族成份更改审核工作。2021年,区民委协助招生办、区公安分局为辖区5位高考生变更民族成份,做好高考生保障工作。

8.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做好单位其它重点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践行初心使命。于2021年10月底深入包联社区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小区扫码登记、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政策引导宣传等工作;二是助力社区,开展精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对社区积存垃圾、小广告、乱倒污水、餐厨垃圾乱排乱放、车辆随意停放等问题进行了清理,美化净化社区环境;三是积极节约型机关创建、优化营商环境、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风廉政和反腐败等工作,确保区民委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2022年工作计划

1.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培训、解读工作,特别是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系统地安排好明年的重点工作。

2.全力推进呼和浩特市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成立回民区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经费保障、综合协调和监督考核等工作。并按照市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呼和浩特市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实施方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3.重点做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管理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为切实解决我区少数民族聚居村、聚居地区的全面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效益的最大发挥,2022年区民委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按时申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做好项目资金的储备入库工作,同时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督促项目尽快实施,并定期对项目进展程度进行跟进,精准掌握每个项目、每个环节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管理,确保项目管理规范、程序合规,确保项目顺利实施。2022年,计划争取市本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0万元,用于进一步改善我区民族教育的办学条件,不断加强民族学校、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建设。争取中央、内蒙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共计100万元,用于改善少数民族聚居村、聚居地区生产、生活环境。

4.持续开展好5月份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周和9月份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的各项工作。通过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党日活动、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全区干部培训等主题活动,牢固树立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推动民族团结理念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

5.继续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扩大覆盖面。按照民族团结进步“九进”标准“精准创建”,积极打造回民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示范单位,提炼亮点、扩大影响、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广泛依托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宣教活动,如期完成回民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2022年工作任务。一是按照《回民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星级标准》开展好回民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星级评选活动。二是积极打造和推荐自治区、市两级民族团结示范单位20家,其中自治区级2家,市级18家。三是将已创建成功的自治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典型经验、亮点做法、特色活动、典型事迹等在各类宣传活动中展示,做好示范引领作用。

6.大力开展城市民族工作,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2022年,依托已打造3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社区,积极为各民族群众提供登记办证、子女入学、劳动就业等服务,解决问题,促进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7.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健全预防化解涉及民族因素社会矛盾机制。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处置,做好民族事务领域意识形态工作, 定期排查涉及少数民族不稳定因素,妥善将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及时处理涉及民族因素信访案件、网络舆情信息,有效防范和化解民族工作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

8.做好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民委交办的其他工作。推进营商环境、妇女儿童两纲、机要保密、市域治理、政务公开、精神文明建设、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工作。

总之,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区民委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大力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创建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融入到各项活动,让民族团结观念牢牢扎根,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处处绽放。

本届班子履职以来,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总揽民族工作,全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谱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全面小康的壮丽篇章。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脱贫攻坚,助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全面小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政策红利转变为发展红利,加大向上汇报对接力度,争取中央、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153万元,实施项目109个,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传承和保护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民族村寨“志智双扶”培训场所。拓宽易地扶贫搬迁各族群众的就业渠道,支持移民社区建设唐人坊公司和社区缝纫等扶贫车间,解决各族搬迁群众就业800余人。加大人口较少民族村扶持力度。2017年,7个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聚居行政村在全省率先通过验收,实现全面小康。扎实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挖掘整理保护、村寨乡愁文史展示等“八大工程”,积极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县省级以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18个,其中好花红村、九龙村、高寨村、西牛村成功创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二)用好用足政策,助推民族经济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民贸民品企业优惠政策,申报民贸民品企业73家,全县民贸民品企业申报优惠贷款14.158亿元,享受贴息2629.94万元。积极打造以“枫香染”印染技艺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枫香染文创产品正在形成规模,扶持壮大贵州唐人坊、贵州津致雅阁、贵州维英苗族枫香染等一批企业。目前全县从事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民族手工艺企业、合作社、手工作坊已超过60余家,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就业人员2000余人。

(三)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承办2016年“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2017年中国惠水国际龙舟名校邀请赛、2018年全县民族服饰大赛,组织参加全州民族服饰大赛和“四月八”苗族芦笙舞大赛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我县先后获得了“中国龙舟之乡”、“贵州省传统体育训练基地(龙舟、毽球)”称号。积极打造“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庆活动,开展民族古籍抢救工作,支持县职业学校、鸭绒民族学校、雅羊小学、甲坝民族小学等学校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完成脱贫攻坚“双培”枫香染刺绣等民族传统工艺人才培训1700人次。贵州维英苗族枫香染有限公司等4家民族手工艺企业、合作社被命名为第四批“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

(四)巩固民族关系,加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持续开展两岸民族民间交往交流,接待台湾同胞16批次300余人,让台湾同胞深刻感受两岸一家亲、民族大融合的浓厚氛围。我县被省级以上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4家、“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人。其中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家,获国家民委命名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家,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家,“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人。2017年,我县获得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命名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2018年10月,我县代表黔南接受国家民委对全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验收,并得到高度评价。

(五)坚持依法公正,民族事务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坚持定期不定期开展涉民族问题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民族人士、乡贤寨老、社会组织等在处理矛盾纠纷、协调民族问题方面的作用,全县民族团结和睦指数连续5年保持100%,未发生因民族问题引发的案(事)件。认真落实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近年来全县每年有2000余名少数民族高考生受益。

近年来,我县民族工作多次得到省、州民宗部门的肯定和认可。全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现场观摩会、全省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传承创新研讨会、全省少数民族学会座谈会、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民族工作现场会等会议在我县召开,民族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二、2021工作总结

(一)有效推进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工作。2021年,我县共获得中央和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40万元,发改资金380万元,共计实施项目7个。

1、共获得两批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60万元,实施3个项目,分别为惠水县2021年民族传统手工艺(枫香染、刺绣)基地建设项目(150万元)、惠水县2021年涟江街道九龙村竹荪特色产业种植项目(70万元)和九龙村民族特色村寨配套设施建设项目(340万元)。民族传统手工艺(枫香染、刺绣)传承基地建设项目、九龙村竹荪特色产业种植项目已全面完工,九龙村民族特色村寨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已启动实施,预计于2021年12月底前全部完工。

2、共获得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80万元,实施项目3个,分别为摆金镇高寨村2021年民族特色村寨村容村貌综合整治(资金59万元)、摆金镇高寨村2021年巩固脱贫成果缝纫加工车间建设(资金29万元)、涟江街道大新村2021年特色村寨设施建设(资金92万元)。以上项目均已启动,预计于12月底前完工。

3、共获得发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资金380万元,实施项目1个,用于濛江街道司蒙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预计于2021年12月完工。

(二)扎实推进民族贸易企业申报工作。2020年度民贸民品企业优惠贷款5.4亿元,申报获得优惠贷款贴息630亿元。2021年度民贸民品企业优惠贷款7.3223亿元,拟申报中央专项贷款贴息资金1068万元。

(三)积极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在明田街道新民社区建立“红石榴之家”故事,每周四晚上为社区群众讲述红色故事、民族团结故事;在王佑镇西南村、涟江街道九龙村建立“惠水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在高速公路沿线、县城各交通主干道制作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宣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到幸福移民社区、涟江街道九龙村开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6场1500余人次。组织开展“巧手匠心绘就美丽乡村”刺绣大赛、“永远跟党走民族大团结”2021年惠水.九龙“六月六”民族文化节、“迎国庆刺绣大赛”等活动。开展民族手工艺培训2场200余人次、推广普通话培训2期400余人次。

(四)宗教事务依法管理进一步加强。深入推进中央、省、州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梳理,依法加强宗教事务各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宗教“四员”队伍宗教工作联动体系建设,逐步构建起“主体在县、延伸到乡、落实到村、规范到点”的宗教工作网络格局。二是扎实开展创建活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开展“五进”宗教场所活动即“国旗进宗教活动场所、宪法和法律法规进宗教活动场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宗教活动场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宗教活动场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活动,目前我县宗教场所按照要求全部实现“五进”。三是推进专项治理,强化宗教执法。常态化推进佛教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工作,对辖区内乱建佛教场所、乱塑佛教大型露天造像及佛教活动场所商业化排查工作;持续推进基督教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工作和天主教民主办教工作,强化对基督教会私设聚会点情况进行密切监控,及时处理和制止私设聚会点情况发生。四是充分发挥联络员、信息员、协管员作用,强化职能职责落实,定期开展排查,建强构筑基层抵御渗透工作阵地,确保全县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截止目前,未发现相关地下宗教及境外宗教势力对我县进行渗透。五是积极做好天主教会和天主教信众思想疏导工作,加强与政府汇报,配合相关部门推进落实我县天主教教产遗留问题解决禁进度,确保不因教产处置问题不彻底印发网络舆情炒作。

(五)常态推进宗教场所疫情防控工作。一是结合《惠水县2021年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制定《惠水县宗教场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惠水县民族宗教事务局2021年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定期不定期到宗教场进行巡查,严格要求开放的宗教场所做好扫码、测温、登记等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二是做好物资保障。指导各场所做好测温仪、口罩、消毒设备、洗手液、消毒液和生活物质等疫情防控物资的储备工作,确保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和教职人员的生活保障。四是强化内部管理。要求宗教教职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严格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春节前后尽量不要外出,确实需要外出必须向县民宗局进行报备。同时要求各场所做好消防、饮食等公共安全。

三、本届班子任职期间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十四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十三五”期间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由于历史、自然和地理等原因,我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产业发展层次水平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创新发展能力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亟待加强,巩固脱贫成效任务仍然艰巨,缩小与全州、全省、全国发展差距仍然任重道远。

(二)十四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更加复杂,民族地区发展呈现新的特点,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的深入推进,防范各类风险的任务日益繁重,民族地区协调各方面关系、承受各种风险、化解社会矛盾的压力呈现加大趋势,面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重责任,给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一些政策红利会向民族地区倾斜,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四、下届班子任职期间工作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开启社会主义基本现代化建设的五年,是我县实现转型升级、管理创新、民生普惠的关键时期,谋划好这个阶段民族地区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对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稳中有升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基本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021年8月份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为推进民族工作指出了方向。

(一)扎实推进进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高质量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是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工程,提升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大力实施少数民族群众增收工程。加快民族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形成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积极争资争项。争取在下届班子任职期间争取中央、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000万元以上,打造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6个以上,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个以上,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改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村容村貌。积极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产业,深入开展特色乡村游。四是加大民贸民品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力度。争取新增民贸民品企业50家以上,企业享受优惠贷款15亿元以上,贴息资金2000万元以上,切实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二)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重点打造我县优势民族传统体育。一是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加快民族地区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均衡配置师资力量切实缩小学校之间差距,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二是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重点发展一批民族文化产业,培育壮大一批骨干民族文化企业,巩固提升一批少数民族体育产业。

(三)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一是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常态化。全面深入推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贯彻落实好《贵州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着力增进民族地区群众民生福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是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四是进一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切实强化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五个三”后扶机制,抓好“五个体系”建设。

(四)加强少数民族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民族地区发展的智力支撑能力。大力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把少数民族干部建设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努力培养选拔造就一批扎根惠水、热爱民族工作的干部队伍。

(五)努力构建民族宗教事务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建设,建立健全民族宗教工作机制,加大人员、设备保障力度。

五、2022年工作安排

(一)扎实推进进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推进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加强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培训。帮助乡村开展“一户一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就业能力。二是持续推进民贸民品贴息工作,2022争取实现新增民贸民品企业10家以上,民族贸民品贴息贷款8亿元以上,贴息1100万元以上。三是积极争资争项,申请中央、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00万元以上,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改善民族特色村寨的村容村貌。四是申报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

(二)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发展重点民族文化产业。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会展、体育健身、休闲养生等产业。二是加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发掘、整理和展示宣传力度,实施“好花红”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充分挖掘好花红民族文化文化资源,突出产业化发展导向,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文化产品品牌、文化企业品牌、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和新兴文化产业品牌。三是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事业。扶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龙舟、赛马、摔跤、藤球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工作日程,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10个以上。二是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型广告牌、LED显示屏和民族节日等平台载体,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开展民族手工艺培训2次以上;推广普通话培训2次以上;传统民族文化进校园4次以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4次以上。三是进一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积极打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社区和“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有效建立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促进各民族交流往交流交融。

(四)推进宗教依法管理。强化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狠抓宗教强基工程,全面推进“四员”(督查员、联络员、信息员、协管员)宗教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宗教和谐示范区建设,牢牢把握宗教中国化方向。加强协调配合,全面严防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破坏。

(五)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民族事务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作风建设,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坚定、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善于团结各族群众的民族工作干部队伍。

根据市委办、政府办有关通知要求,现将市交通运输局过去五年和2021年工作情况、今后五年和2022年工作思路总结如下:

一、过去五年工作情况

2016年至今,市交通运输局瞄准“创新型国际化品质城市”总方向,围绕“城乡一体、全市一城”总规划,秉承“大交通撑起大城市”理念,统筹推进全市交通运输发展五年规划,行业目标基本实现,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一)“两横一纵两连”高速系统和“三环七射”快速路网基本完善,基本形成“152030”快速交通圈。

2016年以来,共投入112.74亿元,规划实施交通重点项目39个,新改建公路里程约73公里,快速交通圈网络框架已基本形成。目前,全市拥有公路里程2404公里,公路密度为370.4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倍多,有力地支撑带动晋江经济社会发展。其中:高速系统方面:共规划4条高速公路88.74公里,现已建成沈海(沈阳-海口)、泉南(泉州-南宁)、福厦(福州-厦门)、晋长(晋江-长泰)柑柿至东华段4条81.54公里、互通出入口7.5个(晋江和石狮共拥有一个),高速公路网密度高达12.56公里/百平方公里,为福建省的2.8倍,“两横一纵两连”高速公路网络已基本建成全面,实现全市域15分钟内上高速、20分钟中心城区通各镇(街道)、30分钟各镇(街道)互通。快速系统方面:年均投入20亿元以上资金用于交通道路建设(2017年度16亿元、2018年度20.77亿元、2019年度32.7亿元、2020年度32亿元、2021年1-9月份25.32亿元),现已初步形成“二环四射”快速路网(二环为晋新路、晋光路至社马路,四射为双龙路、世纪大道南拓、晋南快速通道、大深线),现正加大完善市域快速路网建设,助力晋江交通快速发展。市域干道系统方面。重点建成迎宾路北延伸、智造大道罗山段、快速通道马坪至埭边段慢车道、草马路永和至英林段、纵二线紫帽塘头至磁灶井边段、横九线金井围头至深沪东华段等项目,促使各区域有效对接联通。

(二)农村公路管理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养护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真正做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2016年以来,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方案》《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检查考核规定》等一批地方性文件,农村公路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018年9月荣获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率先在全省将市域骨干道路及桥梁养护推向市场,将农村公路的日常巡查、定额维护、计划性维修工程等统一打包,实行“三统一”招投标购买服务,实行每两年一次招投标,强化以养代修和预防性养护。按实际工程量按中标报价进行季度结算方式,节省了研究、报批、设计、预算等4项复杂流程及单个零星项目较高的造价成本;形成农村公路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四化”养护模式,养护委托专业机构检测,施工方案及图纸委托设计单位编制,施工单位按照图纸实行“标准化”养护。对约定配置巡查人员与设备、频率、要求及维护内容、效果等5项内容实行日常与季度综合考评机制,养护工作精细到限时解决,闭环结案,实现路面清障以及井盖、路沿石维护等项目在24小内完成,零星路面修复48小时内完成,交通安全设施72小时完成,较大修复项目在1周内完成;全市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全面推行“路长制”,建立农村公路管理信息综合平台及APP,推进农村公路巡查、养护、应急处理、路政管理、灾毁上报等工作,促进农村公路信息化发展。建立教育培训、汛期值班、积分管理等七项制度,强化专管员队伍管理。针对履职尽责、工作成效、专业技能、协作配合等方面强化乡镇专管员综合管理,将个人年度绩效考核及所在镇“四好农村路”建设考评挂钩。

(三)现代物流发展迅猛,运输保障服务提升明显,实现公共交通一体化。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道路货物运输企业188家(占泉州20%),其中普通货物运输企业184家,危险货物运输企业4家。现有5家网络货运试点企业,3家国家级甩挂运输试点单位。道路运输方面:新增许可运输企业140家,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幅为24.7%;新增水路运输企业1家、船舶3艘,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幅为83.26%。新增牵引车1013辆、挂车1500辆。晋江陆地港获评国际港口代码,正式升级为国际港口,业务量稳居全省首位,全国第二。现代物流方面。培育了福建鸿达运输有限公司、泉州市英豪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晋江陆地港港务有限公司3家企业作为国家级甩挂运输试点单位,现均已通过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国家验收。指导成立了佳迅通、飞畅网络、龙易配、传化陆鲸、聚盟等五家网络货运平台。公共交通方面:在泉州市率先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镇镇通公交。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1座公交首末站、7座公交换乘枢纽站及4座在建镇域公交枢纽站,公交线路达到57条,公交线网实现市区100%覆盖,市、镇区公交500米覆盖率95.6%。2016年以来,新增城乡公交线路19条,优化调整公交线27条,修缮改造站台站牌1277个,公交线路总长度达到1097.24公里,覆盖全市293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相继建成五里公交充电站等18个充电站,运营车辆全为新能源公交车和清洁能源公交车。福兴路施划公交专用道6公里,进一步实现公交路权优先。

二、2021年工作情况

(一)疫情防控有序有力。一是做好重要交通领域常态化防控。在机场、动车站、汽车站等交通场站开展常态化防控工作,组建机场分流中心,对来晋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及健康码查验,启动“点对点”转运,进行集中观察,并将信息推送乡镇和外县市地区进行跟踪管理。截至10月17日16时,机场累计检查进出港旅客525万余人,动车站131万余人,客运站15万余人。二是组织开展应急交通检疫工作。9月12-29日在晋江7个高速口、13个县域主干道设置交通检疫点,累计劝返10138部次(14577人次);疫情期间减少交通班次、停运客运班线;召集公交公司、物流企业,现场调度车辆及驾驶员,配合医院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三是做好国(境)外入晋人员转运工作。主要负责境外入晋人员“点对点”转运工作,对象包括从厦门、福州机场,泉州动车站、石狮隔离点、南安隔离点及晋江深沪港口入晋人员等,按照防控工作要求和对象类别,做好相应转运及交接工作。截至10月17日16时,境外转运组累计排查境外入晋返晋人员6788人,由交通检疫组负责转运人数累计6521人。四是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工作。疫苗接种方面,根据统一部署,推进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确保做到“应种尽种”。目前,交通检疫组“应种尽种”人员15323人,禁忌症146人,接种第一针15746人,接种率100%,接种第二针15331人,接种率100%。核酸检测方面,持续更新、汇总“应检尽检”对象名单,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核酸检测文件要求,落实核酸检测范围和频次,确保不出现“应检尽检”对象未做、少做核酸检测的情况。目前,交通检疫组“应检尽检”总人数3627人,已检测22108人次。

(二)道路项目稳步推进。2021年主要负责34个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约33亿元。截至9月底,累计完成投资约25.32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76.73%。3月份,局建设管理科被命名为“泉州市五一先锋号”。6月份,局370县道工程项目部获省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

1.推进15个在建项目。包括国际企业大道南延伸(侨晖路至围头支线段)工程;泉州市二重环湾快速路(晋江段)新建工程一期工程;晋江市东部城市快速通道一期工程;泉州南站站前核心区市政道路工程;晋江南高速出口连接线延伸段工程;环湾一环路晋新路至石狮连接线工程;双龙路-晋宁路和双龙路-世纪大道节点人行天桥工程;国际会展中心周边配套道路项目;池店南片区一期市政道路工程;西环路南延伸(晋光路-长兴路)及天桥工程;晋江市石鼓路-梅园路人行天桥工程;晋江市永兴路(创冠)景观提升工程;刺桐大桥收费站改造工程;市域8号路(一期)工程。

2.加快19个预备项目前期。包括高铁新区配套市政道路一期工程;高铁新区配套市政道路二期工程;高铁新区南片区配套市政道路一期工程;高铁新区北片区配套市政道路一期工程;侨晖路市政配套工程;泉州市南迎宾大道磁灶段一期工程;同丰路整治工程;联华大道北延伸工程;智造大道龙湖段工程;莲山路项目;福兴路西延线一期工程;西部快速通道一期工程;县道371深东线东石段(市域14号线)工程;晋东新区环湖东路及高压电力土建工程;六源南路市政道路工程;东部快速通道二期工程;智造大道(二重环湾-灵石路)道路工程;六源北路(鞋都路-沿海大通道)改造工程;和平路快速化改造项目。

(三)交通物流集群发展。一是扶持甩挂运输企业发展。培育国家级甩挂运输试点单位,现有3家物流企业通过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国家验收;引导甩挂运输企业发展多式联运,逐步从点对点集中运营模式转变到循环式甩挂和物流运营中心综合模式,逐步从省内公铁联运甩挂线路拓展到省外公路汽运长途甩挂线路。二是积极发展先进运输方式。引导晋江陆地港创新发展虚拟空港运输模式——航空城市货站,将海关、检验检疫、机场处理等环节前置至城市货站,物流成本预计降低1元/公斤以上;同时吸引航空公司以及国际货代企业、综合物流企业等配套企业集聚,形成外贸服务业集聚区。三是积极发展网络货运。根据政策调整,指导飞畅、佳迅通、龙易配、货同运、陆鲸科技等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办理网络货运经营许可证换证手续,今年1-9月共受理网络货运企业纳税贡献奖励资金2619.33万元,由网络货运工作专班负责一站式审批按月兑付。四是构建信息平台。加大宣传覆盖范围,支持传化公路港的陆鲸、易货嘀、仓配网等智能信息调度系统,以及闽运兴物流公司的“龙易配”信息平台做大做强,助推物流园区信息互联互通及运输过程的标准化、网络化运营。

 (四)城乡出行提质增效。一是完善公交线路。新增公交线路2条,优化公交线路8条。截至目前,我市公交线路57条,线路长度1116.54公里,覆盖293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已实现村村通。二是建设公交场站。目前,全市共有11座公交首末站、7座公交换乘枢纽站、347个公交标准化站亭点。“一镇一枢纽”规划布局循序推进,金井、磁灶、东石、深沪公交枢纽站已建成投入使用。今年市区280座公交站亭列入提升改造计划,现已根据新建站台的样式方案完成185座候车亭的修缮。目前,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公交枢纽站与普通公交站点无缝衔接,做到“零距离”换乘。三是改善农村出行。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及乡村道专管员运行机制交通强国试点,探索“乡村振兴+路长制”运行机制,推进“路长办”与“乡村振兴办”等其他机构协作新路径。截至10月18日,已完成农村公路养护项目42个,总里程64.071公里。预计今年可完工养护专项工程47个,规模67.934公里,修复农村公路路面91357.9平方米,补助金额1094万元。1月份,“党员守护‘我家门口那条路’”获评省级党建引领“四好农村路”建设十大示范点。

(五)平安交通扎实推进。一是全力确保运输安全。目前,全市共有客运企业6家、普通货运企业188家,其中2021年新增许可运输企业17家。共检查道路运输企业280家(次),累计出动检查人员1007人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339项,已整改335处,正在整改4处。纳入重点关注对象3家,约谈重点运输企业4家。二是强化道路工程监管。加强在建工程项目检查。今年以来累计督查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工地64项次,发现各类隐患73项,发出整改通知单50份,已整改73个。目前,在建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整体态势平稳,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提前部署防汛防台风工作,重点解决井盖管理和易涝点整治,目前已更换井盖约520套,加装防坠网约6320套,累计清理雨水口47处,更换雨水篦约159套,疏通排水沟约67.697公里。加大危病桥整治力度,目前正在进行2座危病桥梁改造项目,已完成安海镇庄头桥危病桥梁改造,正在推进安海镇桥头桥加固工程,目前已完成施工设计审查工作。开展路域交通综合整治。1-10月份排查管养道路、桥梁破损等764处,已整改764处,安装道路和桥梁护栏1334米、施画标线15277.8平米、修复减速垄724米、增设标志标牌169个、修复破损路面8236.88平米、修复破损人行道路面206平米,完成排水沟清理67.7公里、护栏刷漆7198.79平方米。三是加强打非治违力度。严格履行安全执法监管,1-9月份,共出动执法人员8850人次,立案查处交通非法违法行为1453件,罚款金额107.24万元(其中:查处违法客运77辆、违规出租车20辆、非法客运39辆、违法驾培52辆、违法普货327辆、危货15辆、违法货运物流企业22家、未备案维修企业17家、涉路段违法行为10起,另联合治超874辆、监督卸载超限超载3.09万吨),持续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四是突出应急培训宣贯。发动运输企业平安志愿者,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校园5场,参加教育人数共7800多人;先后组织交通安全进企业宣讲40场次,累计达1900人次参加;先后组织新《安全生产法》宣贯培训、观看《生命重于泰山》视频等;先后组织5个在建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开展政企联动演练、156家道路运输企业开展了应急演练。

三、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目标。深入对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融入泉州“一核三湾两带两轴”发展战略和“一湾两翼三带”空间布局,提升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密公交网络布局,推动各类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统筹快达慢行交通体系建设,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到2025年,在持续完善“152030”快速交通圈的基础上,围绕枢纽集群一体化发展、提升晋江区域辐射能力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升级打造“15203060”快速交通圈,强化交通引领作用,加快推动区域综合立体网和市域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全面推进铺开“一张网”,支撑“全市一城”发展需求。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1225:(40篇)2021年工作计划及2022年工作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tongdao.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506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