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2023040406体制内,不找这几个人沟通,提拔肯定没份儿_。
体制内,不找这几个人沟通,提拔肯定没份儿~
提拔晋升,需要主动去沟通交流,这个咱们都知道。
宣传推介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表明自己的内心——我觉得我不错,我能够干好这个位置,我觉得我行。
可是这个话,要和谁说呢?
要知道沟通很重要,还得知道要和谁沟通。
找到对的沟通对象,很关键。
和对于提拔晋升这件事情上,决定不了的人沟通,那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一个单位,层级基本上可以分成以下四个层级:
一把手
分管领导
中层负责人
基层办事人员
作为基层人员,我们接触最多的人,是我们的中层负责人,这是我们和领导之间的桥梁。
这个人我们必须要重视。
因为中层负责人对于我们工作能力、个人素质等等的评价,是领导层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对我们个人的印象的直接来源。
因为工作以及工作之外接触多,所以,当我们有提拔的想法的时候,第一想要沟通的人,肯定是中层负责人。
在这里,和他们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想要提拔晋升,就需要他们的助力。
越过中层去谋求提拔,那是很不容易的。
在提拔晋升的过程中,中层负责人真实的位置是:不会决定你的成功,但是能够决定你的失败。
提拔与否,决定权不在于中层。
人事权,是一个单位最核心的东西,中层参与的,仅仅是一个情况的介绍者,能够供给建议,但是不会参与最后的决定。
决定权,在领导层。
一个单位研究干部工作的时候,那是主要领导亲自主抓,同时会找到领导班子的几个成员去共同分析商议,拿出最终的意见。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找到了需要沟通汇报的点——领导层。
这里,就剩下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了。
见到分管的机会多吗?
不算少。
毕竟,跳过科长一个人,去和分管汇报,这是有可能的。
科长有个啥急事没在的概率还是存在的。
见到主要领导的机会多吗?
我想,单独一个人的机会几乎是没有的。
一个单位那么多人,能够直接去大领导、一把手那里汇报的人,也就是领导班子几个成员和几个重要科室的负责人而已。
科长请假不在家,分管领导请假也不在家。
这样的双重概率的乘积,确实是太低了。
作为一名基层办事人员,能够直接和一把手,单独的、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很渺茫。
那么关键点就来了。
要想在研究提拔晋升的会议上出现自己的名字,最需要抓住的人,就是分管领导。
一把手不可能对单位的所有人都很熟悉。
对于普通同志,一把手哪里会有印象。
工作是科里干的,任务是分配给分管领导的。
干了再多的工作,到了一把手那儿,基本上只能看到是你们科室出来的成绩,谁知道具体负责的同志是谁,具体的工作是谁干的?
就算是咱们有心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在层层审核中,也早被擦除掉了。
这中间的一层层的人,是不会给你在工作材料上写上自己名字的机会的。
那么我们就得出了要沟通的关键对象。
一是科室负责人。
不能够决定我们能晋升,不能够给我们成事,但是不容小觑,因为他们虽然成不了事,但是妥妥的能给坏事。
二是分管领导。
能够参与人事任免、提拔晋升等事项决策的人,虽然不是决定性意见,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除非一把手是那种非常强势,非常有背景的人,否则,一个领导班子的分管领导的意见,是没有那么容易被忽略的。
毕竟,研究人事问题,是要上会研究,如果一把手研究的提拔对象,有班子成员在会上明确的提出反对意见。
这个提拔的成与不成,还真是存在变数。
不要小瞧分管领导的话语权。
在有机会单独并且直接接触到分管领导的时候,一定不要随便就结束谈话。
要找准机会,尽力去找到一些工作之外的话题点,和分管领导增加沟通交流,然后适当展示自己,推介自己,表达内心的想法。
沟通很重要,找准沟通对象更重要。
直属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都是要重点沟通的对象。
至于一把手,单独直接接触的概率太低。
如果碰到一次,还是不要着急表明自己的上位的心思为好。
毕竟,一上来就说自己想要提拔,还真不是一个聪明的话题。
弄不好,还会给自己贴一个“一心只想当官”的标签,那就得不偿失了……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3040406体制内,不找这几个人沟通,提拔肯定没份儿_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tongdao.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99668.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