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笔同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www.xiebitongdao.com同志们: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奋力实现2022年一季度“开局红”之际,市委决定举办全市年轻干部。
携笔同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www.xiebitongdao.com
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奋力实现2022年一季度“开局红”之际,市委决定举办全市年轻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目的是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工作,教育激励全市年轻干部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担当作为、建功立业,抢抓宏观政策超前发力机遇期,全力追赶,奋力实现“稳中快进、争先进位”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教育培养一直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已连续五次亲自出席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并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是2019年春季班,他强调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第二次是2019年秋季班,他强调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第三次是2020年班,他强调指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第四次是2021年春季班,他强调指出,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不断增强意志力、坚韧力、自制力,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为我们培养选拔干部提供了科学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一定要牢记教诲,深学细照,领悟笃行,不负重托。第五次是2021年秋季班,他强调指出,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要重视加强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的能力水平,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下面,我结合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书记的讲话要求,提六点希望,与同志们共勉。
一、永葆忠诚之心,始终做到本色不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要求,是共产党员最重要的政治品格。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忠诚呢,我认为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心中有信仰,行动才有力量。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经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说明了理想信念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胜利之“钥”、忠诚之“源”的重要作用。1920年,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一间柴屋里,时年29岁的爱国知识分子陈望道把一块铺板架在两条长板凳上,既当桌子又当床用,废寝忘食翻译完成第一版中文版《共产党宣言》,期间母亲送来粽子,陈望道错将墨汁当成红糖水蘸了粽子,还连道:“够甜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这个故事,指出这就是“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年轻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信仰真懂、真信、真学,才能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踏实走好每一步。
一要真懂。提到理想信念,大家并不陌生,那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究竟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纪委二次全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真正弄懂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必须弄懂“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个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是以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名字而命名的科学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是“消灭了阶级”“人人平等”“自由劳动”“按需分配”的真正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马克思认为,消灭私有制之后建立起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明确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第一阶段”、“高级阶段”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不同发展阶段。列宁首次提出用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代替原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与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了区分,为我们认识理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二要真信。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的腐朽统治。在这个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在中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也“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面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求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道路,提供了全新选择。回首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实现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根本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信念不牢,地动山摇。苏共20万党员时夺取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法西斯侵略者,2000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主要原因是苏共内部理想信念的动摇直至丧失背弃,进而动摇了执政根基,最终在西方“和平演变”外力的推动下,导致“国破党亡”。列宁、斯大林时期,俄共正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但从赫鲁晓夫开始到勃列日涅夫,尤其是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苏共领导干部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没有了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献身的革命精神,甚至背离并背叛了马克思主义。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通过了《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纲领性声明,公开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根本原则,至此彻底走上了亡党末路。历史和现实都告诫我们:一个政党理想信念坚定,就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理想信念淡薄,就会成为乌合之众,风一吹就散。同样的道理,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会硬;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三要真学。理想信念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决定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我们的言论和行动。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必须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哥达纲领批判》等5部马克思经典著作,强调“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我们要按照总书记要求,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年轻干部也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不断筑牢理想信念,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第二,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
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战大考,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军将士“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000多万名党员迅速行动;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人员逆行出征;短短十多天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19个省区市对口支援湖北除武汉外的16个市州。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生动印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关键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形势越是纷繁复杂,就越是离不开党的领导这个把握航向的“总舵手”。在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使党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高超的谋略和巨大的勇气,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不断迈进,不断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二是要强化组织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认同组织,是强化组织观念的前提和基础。1943年入党并参加革命的周智夫,给自己定下了“多为组织着想、多替组织分忧、多给组织添彩,少向组织提要求、少对组织讲条件、少给组织添麻烦”的“三多三少”原则,临终之际向组织递交12万元“特殊党费”,深刻诠释了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永远牢记党员身份,不忘入党初心,不断强化党员意识,自觉从思想上认同组织。依靠组织,才能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时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才能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上永不迷航。依靠组织,也是党员成长成才成事的不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没有组织,纵有天大本事也毫无用武之地;背离组织,再多的荣耀也会化为乌有。服从组织,是党的组织纪律,也是党员最基本的政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就是要做到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信赖组织,是党员干部强化组织观念的情感纽带和强大动力,思想上认同、政治上依靠、工作上服从,都需要感情上的信赖来维系、滋润和激发。信赖组织就是对组织有依靠感和归属感,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共产党人身份,充分相信组织、信任党中央,不搞表态性服从、选择性服从、应付性服从。
三是要做到“两个维护”。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船重千钧,掌舵一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和领导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凝聚自己的所有力量,必须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的权威,强调如果每一个支部、每一个人都各行其是,党就只能陷入瓦解,就不能成为坚强统一的组织。1871年的巴黎公社仅仅存在了2个多月就归于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社领导层对许多重要问题争论激烈、议而不决,难以集中力量对付强敌。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教训时深刻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这是党的事业在革命早期屡遭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的重要原因。从党的历史来看,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我们党开始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从此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了领导核心是党和国家事业决定性因素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展现了作为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顽强意志品质,赢得了全党全国全军衷心拥护,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我们做到“两个维护”,就是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情感上衷心爱戴核心、思想上高度认同核心、政治上绝对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紧紧跟随核心。
第三,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这是《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和动摇。
一是坚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体系是科学的,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具有无可比拟的真理力量。这一理论体系是管用的,它深刻回答了当代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等重大时代之问,推动中国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是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正确理论。纵观世界政党发展史,从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如此重视理论创新,在实践基础上创造出如此丰富系统的科学理论,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我们理直气壮地坚定理论自信的坚实基础,是我们必须坚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根本原因。年轻干部必须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懂为先、弄通为要、做实为本,全面的、系统的、联系的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感悟,用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
二是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员干部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上立场的坚定性、工作的有效性,是关系一个地市、到一个部门乃至国家发展全局的关键。我们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除了要不断提高认识、自觉践行外,还要坚决抵制贬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西化思潮,坚决与违背、歪曲、否定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的错误言行作斗争,以坚强的党性坚决捍卫党的基本路线,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三是坚决执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强调,“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力”之中,政治判断力是前提,政治领悟力是关键,政治执行力是根本。政治执行力是党员干部在执行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工作效率,是保证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高效落地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政治执行力,必须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掌握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真正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提高政治执行力,必须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根绝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软绵绵,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提高政治执行力,必须担当尽责,直面矛盾问题,勇于攻坚克难,坚决防止象征性执行、选择性执行、低水平执行,及时清除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拦路虎”“中梗阻”“断头路”,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二、坚持为民之本,始终做到立场不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让老百姓幸福。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我们在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要做到“三近”:
第一,情感上要亲近。对我们许多年轻干部来说,往往最缺的不是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缺的是感情。站稳人民立场首先要在情感上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一是发自内心的爱民。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焦裕禄深情地对群众说:“我是你们的儿子”,他总是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认为,“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他坚持共产党员永不退休,从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20多年绿化荒山,鞠躬尽瘁为人民。爱民,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情怀的直接体现。回溯战“疫”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危,大年三十夜不能寐,大年初一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当天会议决定,党中央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他说“指导组有什么情况、有任何需要,可以打电话直接和我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必须把它保住”“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我们都绝不放弃”“不惜代价,要让患者用上最好的设备”……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直抵人心,时刻把老百姓的冷暖挂心间,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不彰显了他爱民的赤子情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千里相隔,而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如果对群众缺乏感情,工作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你把群众当作亲人和最信赖的人,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是发自内心的忧民。古往今来,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都表现了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封建王朝的官吏尚能如此,我们共产党人更应做到!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标杆。他反复强调,“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我一直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2012年12月29日,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40多天的习近平就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赶赴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省阜平县,走进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两个特困村调研了解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每到基层考察调研都要去看特困地区,从黄土高坡到茫茫林海,从雪域高原到草原牧区,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习近平总书记访贫问苦的脚步遍布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只有忧民之所忧,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只有做到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人民群众才会真心实意拥护我们。
三是发自内心的敬民。在贫困户张成德家中,女主人对习近平总书记说:“总书记给全国人民当家当得好,老百姓感到很幸福”。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回应:“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包括我在内,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勤务员”。要想获得群众的尊重,首先我们要从内心的尊重群众。很多年轻干部刚开始参加工作都会遇到一个问题,感觉老百姓不买账,不配合工作。“给予别人尊重是人与人交往中最伟大的全部技巧。”群众递过一杯水不要看干不干净,群众递过一支烟不要看好坏,学会群众语言,坐一条板凳促膝交流,耐心倾听群众诉求,不是只想着我要干什么,而是多想群众要什么,让群众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尊重你,把你当自己人看,工作自然而然就好开展。
第二,距离上要靠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走到群众中间,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才能了解群众的需求、掌握基层的情况,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
一是要两腿向下深入群众。从延安梁家河,到河北正定,到福建、浙江,再到上海,每到一处,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要跑遍那里的山山水水。担任大国领袖后,他把足迹深深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田间地头问农民的收成,进群众家看他们的伙食,坐炕头与老百姓拉家常,凡是群众关心的事情,他都仔细了解、详细过问、叮嘱解决。然而现在,我们有些干部习惯于坐在会议室、办公室,不愿“两腿向下”。即便有时到下面走走,也是坐在车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会议室里听一听、材料堆里翻一翻,很少接触群众,更谈不上了解群众。要深入群众,首先必须身到。就是经常到基层、到一线、到田间地头、到群众家中、到条件差和矛盾多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坐一坐、唠一唠,倾听群众在想什么、关注什么、期盼什么,从多个方面去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决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决不能一得自矜、以偏概全。更重要的,是心到。心不到,身到再多也会流于形式。大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一定要全心投入,沉得下、蹲得住,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既要听喜,也要听忧;既要听正面建议,也要听批评意见;既要听多数人的意见,也要听少数人的意见,尤其是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真正把基层的情况吃透,把工作中的问题找准。
二是要姿态放低对待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向群众请教。要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总书记在《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出“样子”》的文章中也提到: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放下“架子”亲民爱民,做出好“样子”率先垂范。在群众中,我们也会经常听见这样的言论,“某某大领导真不错,平易近人,一点儿官架子都没有”,“某某刚当了一个‘芝麻官’就耀武扬威,到处摆官架子”。群众最不欢迎那些“官职不大,架子不小”的干部,对那些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指手画脚、强迫命令的干部,是敬而远之,恨而避之。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要少一些官气,多一些土气,多讲些沾露珠、冒热气、接地气的大白话,少讲官话套话虚话,不讲空话谎话假话。只有姿态放低、平易近人,才能被群众所接纳,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
三是要真心结交融入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总书记用行动给我们作了表率,他不忘有“一饭之恩”的农民朋友吕侯生,吕侯生生病后,总书记寄路费、花钱给他治病;他和“农民作家”贾大山的“神交”,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个平凡的“农民作家”成了他的“好朋友、好兄长”;他在福建工作期间,还曾亲自下厨炒酸菜猪肉,款待当年在梁家河当知青时结交的群众朋友——石治山和石春阳;他调中央任职后,依旧与浙江下姜村的农民频繁书信往来。无论在地方还是到中央,他都以最大努力与广大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尽最大可能与普通群众保持亲密接触。我们要向总书记学习,真心和群众交朋友,以朋友身份出现在群众面前,站在群众的立场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在平等的接触和交流中增进了解、加深感情,真正了解群众的真实意愿,赢得群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