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5:(3篇)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2022-10-24 14:43:52 136

文章导读

携笔同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www.xiebitongdao.com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3篇)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1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xxx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


携笔同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www.xiebitongdao.com

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3篇)

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xxx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十一五”教育发展历程,围绕建设教育强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全面部署xxx年教育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以办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提高质量为中心,解放思想,负重奋进,徐州教育在原有基础上取得长足发展,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过去的五年,是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五年。基于对徐州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压力与困难的综合分析,2006年,我们提出了“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目标,形成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战略,即“践行一个宗旨、紧扣一个中心、围绕一个目标、确立三个理念、实施五大战略、推进六大工程”。2008年,我们抓住机遇,坚定地扛起教育现代化大旗,引领徐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经过三年努力,主城区全面完成现代化创建任务,保持了徐州教育在苏北的领先地位。

过去的五年,是各级各类教育协调推进的五年。初步构建起终身教育体系,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老年教育各阶段教育健康快速发展。xxx年,全市义务教育覆盖率100%,入学率、毕业率接近100%,学前三年入园率95%,并向0-3岁延伸。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6%,比200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高中阶段优质学校比例由“十一五”初35%提高到65%,85%的学生在三星级以上学校就读。各项事业发展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五年。积极向上争取,将市区涉农学校纳入省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工程,全市农村学校每年争取省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达1亿元以上,市区学校每年获得省专项支持达1000万元以上,是全省获得项目和资金支持最多的市。实施“校校通”、“四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宿条件改善和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等工程,农村中小学全部达到省合格学校标准。启动中小学标准化建设,90%的中小学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创建四星级高中11所、三星级高中34所、省优质幼儿园180所、市优质幼儿园122所。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名师在线”、“名师课堂”资源库,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泉山、铜山、沛县、云龙被评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铜山被列为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试点单位。

过去的五年,是职业教育蓬勃振兴的五年。强化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专业结构调整,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9所、三星级以上职业院校13所、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23个、省级示范专业114个。举办四届淮海职教节,每年吸引淮海经济区50所骨干职业学校、100多家企业和10万学生、家长参加。加强职业学校质量管理,提升学生操作能力和竞技水平,在全国、全省技能大赛屡获佳绩。曹卫星副省长对我市职业教育优化发展作了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过去的五年,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五年。做优做靓“学生成长导师制、伙伴制”、“千校万师进家庭”、“校园开放日”等德育品牌,我市被评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市”。实施中小学自主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战略,学校办学活力勃发,特色不断彰显,创建省、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43所,省、市体育传统校83所,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所,数量居苏北首位。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工作加快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意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把时间空间还给孩子、把兴趣爱好还给孩子、把音体美育还给孩子、把做学习主人的名与实还给孩子。在全省高校新生身体素质检测中,徐州生源获得“三连冠”。铜山区荣获“全国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县(市、区)”,全省仅四家单位获此殊荣。

过去的五年,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的五年。强化教育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发展线的意识,完善教学质量四级监控体系,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得到改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从2007年开始,我市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读人数、增长人数、增幅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2008年开始,我市高考本专科录取人数、增幅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特别是市区教育快速崛起,通过配强校干、调整师资、均衡生源、开展综合督导、建立“看起点、比进步”的评价体系,推进薄弱学校振兴,市区初中呈现出进位争先、竞相发展、亮点纷呈的生动局面,较好地发挥了市区教育的领跑作用。

过去的五年,是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五年。2008年,我们启动市区初中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对生源少、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学校进行资源整合。收购原彭城中学举办三附中,将十二中、十八中与十三中、三十一中资源重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对直属职业学校进行整合,集中力量打造两所分别以工科专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骨干专业的职业学校。顺利完成沛师撤销各项工作,教职工分流高效有序。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潜、盘活资源,变死钱为活钱花未来的钱办今天的事,加快教育重点项目和薄弱学校建设。全市各地涌现出一批站得住、叫得响、群众公认的优质学校,较好地满足了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过去的五年,是教师队伍素质快速提升的五年。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青蓝工程、“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促进教师学历提高和专业成长。全市小学教师专科率83.6%,初中教师本科率70%,高中教师本科率96.6%、研究生率3.8%,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40%,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34、46.7、21.6、3.3和25个百分点,成为全省教师学历提高最快的市之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一万多名教师参加心育培训,我市被评为“省师资建设先进市”。坚持抓师德师风带学风校风,开展“千校万师进家庭”、“师德师风大讨论”等活动,引导教师远离庸俗、远离浮躁、远离职业倦息。《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江苏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对此进行专题报道,我市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全国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典型作了经验介绍。

过去的五年,是教育惠民力度持续加大的五年。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实现真正意义的免费义务教育。广泛开展扶困助学活动,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和家庭困难普通高中学生助学金等政策,五年累计筹集资金1.66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1万人次。为中职一、二年级学生每人每年发放国家助学金1500元,为农村家庭困难中职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8%。

过去的五年,是教育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的五年。引导全市教育系统克服“小巷思维”、“围墙文化”,建立反思文化,以开放的大视野兴办徐州大教育。推行教育行政方式变革,着力搭建三个平台:一是搭建县(市、区)党委政府重视教育、支持教育、投入教育的平台。2006年起,建立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机制,对县(市、区)主要教育指标逐项予以考核通报。2009年起,将教育基础建设纳入县(市、区)科学发展目标考核,落实政府责任,确保教育优先发展。二是搭建县(市、区)教育局竞争的平台。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奖惩制度,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三是搭建校际间竞争的平台。建立直属学校目标管理综合督导机制,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看起点、比进步,让每所学校、每个教师都有目标、有压力、有干劲。开展县域中等职业学校督导、普通高中素质教育督导和“规范管理校校行”活动,引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完善模范学校考评机制,及时表彰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特色鲜明的典型。同时,开展教育系统干部竞争性选拔试点工作,实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招生制度。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学校与发达国家、地区间联合办学,建立友好学校,互派师生,教育已成为除经济外开放度最高的领域之一。“十一五”以来,是徐州教育发展速度最快、环境最好的时期,尤其在一些重点工作上有了新的举措和大的突破。一是抓住机遇,负重奋进,乘势而上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通过现代化这个支点,撬动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各类学校面貌发生巨大改观,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二是解决了影响教育发展的几大难题。考风考纪根本好转,教育乱收费现象基本杜绝,我市连续三年被评为“勤廉徐州”先进单位;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持久地开展“规范办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专项督导,学生课业负担逐步减轻,违规招生、学生无序流动现象基本消除;深化中考改革,提高优质高中指标生比例,“择校热”得到初步缓解。三是在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的基础上,徐州教育呈现出鲜明的特色。职教节、“学在徐州”职教品牌、优质幼儿园股份制集团化发展、特殊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等亮点纷呈,徐州教育在全省大格局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二、简要回顾xxx年全市教育工作

xxx年,全市教育系统围绕年度事业发展目标,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年初既定各项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综合考核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一)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集全局之力,编制《徐州市“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以及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专题规划。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十二五”和未来十年徐州教育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主攻方向、指标体系和具体措施,勾画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蓝图。

(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成立全市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领导小组,制订《xxx年徐州市教育基础建设考核细则评分标准》,对铜山、鼓楼、沛县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进行重点督查,鼓楼、铜山顺利通过省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开展优质幼儿园和星级高中创建工作,创建三星级以上高中4所、省优质园39所、市优质园47所。

(三)稳步实施教育重点工程。大力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全市筹集资金4.1亿元,完成检测鉴定校舍7263幢、798.28万平方米,拆除、停用危旧校舍19.2万平方米,加固项目开工、完工8.6万平方米,新建项目开工55.3万多平方米,开工总量位居全省前列。三十四中新校区全面开工,幼师、三十五中、三十七中等一批建设项目迅速推进。启动偏远农村学校教师安心工程,实施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师生活条件。实施“龙芯”电脑工程,为319所学校配备电脑和多媒体互动教室。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新增教学视频1270个,地方资源13万个,义务教育主要学科同步辅导资源库更加丰富。

(四)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一是规范学校管理。开展规范办学专项督导和直属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指导学校加强管理。出台《徐州市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的意见》,开展规范幼儿园管理专项检查和无证幼儿园清理整顿工作。二是规范学校招生行为。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见》和《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补充规定》,优化招生秩序。组织机关中层干部走进市区所有小学、初中开展小升初、中考招生政策宣讲,引导学生、家长理性择校。三是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意见》、《实施方案》和《风险评估方案》,保证了清理规范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xxx年高考,我市在参考人数减少、全省首次实行文理单独划线和文化类二本以上招生计划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全市文化类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到12404人,创历史新高。启动文明养成主题教育,开展“阳光少年”评选活动,强化学生的公共道德教育。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创建省艺术特色学校9所。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青少年游泳比赛、乒乓球比赛、举重比赛、学校广播操和大课间观摩等活动,学校体育真正走上让每个学生都受益的路子。在高校新生身体素质检测中,我市生源男女生身体素质再次排名全省第一。xxx年全省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在铜山召开,徐州经验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

(六)加快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发展。创建省课改实验点4个、课改实验学校6所、省实训基地5个、省级示范专业13个。坚持以赛促学,将每年5月定为全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月,在xxx年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上获得30块金牌,金牌总数全省第三,综合成绩全省第五、江北第一,在全国大赛中取得4金1银的优异成绩。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淮海职教节”,提升徐州职业教育影响力和辐射力。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4万人,实用技术培训30多万人次;培训返乡农民工9670人;实施“教育富民五项行动”,516名农民上大学、1135名农民走出国门、4.6万名农民进工厂、农民学技术35万人、社区教育培训118万人次;实施中青年农民教育培训工程,中青年农民技能学历双提升5500人;退役士兵培训3233人。

(七)服务高等教育发展。指导幼师升专和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去“筹”工作,使两所学校在较短时间内通过教育部高校评估委员会和省教育厅评估组的检查验收,壮大了徐州高等教育阵容。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园宣传推介工作,制定《大学生创业园宣传推介方案》,鼓励大学生来徐创业。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全市13.3万人参加自学考试,2.2万人参加成人高考,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八)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800多名教师校长参加出国培训、“引智培训”等国际合作培训,3000多名教师校长参加“国培计划”专业培训和国家级网络培训,10000多名教师校长参加省级培训,12000多名教师校长参加市级培训,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33名教师获省特级教师称号,1251名教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高素质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成立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加强校际间的国际交流,扩大校长教师的国际视野。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建立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教师评价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评选等活动,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九)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xx年,全市获得省公用经费补助1.97亿元,免教科书费1.34亿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寄宿生免住宿费2352.77万元。普通高中助学金2184万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4373.14万元,中职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补助经费1151万元。通过积极争取,省还安排我市工程建设、示范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人员培训等经费累计1.18亿元,争取省教育发展项目和资金居全省前列。

(十)提高教育领导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好高考、中考组织工作,全市8.8万人参加高考,11.6万人参加中考,实现“平安考试”目标。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铜山、丰县、沛县、睢宁、邳州创建为“省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我市全面完成创建任务。我局被评为全省审计工作先进集体,并被省审计厅推荐为全国先进集体。加大教育宣传,参加江苏首届教育博览会,得到与会者高度评价。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加大工作督查和绩效考核,市教育局被评为市督查工作先进单位。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开展校园安全、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等专项督查。全市投入6000万元,为1800所中小学、幼儿园更新、完善安保设备,配备安保人员,学校安全防范水平有了较大程度提高,被评为省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三、明确“十二五”期间全市教育改革发展任务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建设教育强市的重要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所处的政策环境前所未有,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基于三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从教育发展大环境看,优先发展教育的执政理念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xxx年,国家、省先后出台《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优先发展教育”的国家战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将给予教育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全市教育系统必须抢抓机遇,提前谋划,认真思考如何争取更多的支持,实现快速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第二,从教育发展态势看,教育转型期的特征更加明显,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当前,教育已经进入转型期,呈现出更加开放化、创新化、终身化、个性化、国际化、现代化的趋势。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进一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城乡教育均衡化水平,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成为转型期教育改革的基本方略。身处转型期,我们不得不思考徐州教育如何完成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真正蜕变,如何在大调整、大转变的过程中保持业已形成的优势,并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第三,从徐州教育自身情况看,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不容忽视,改革创新的压力巨大。这几年徐州教育一直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运行,但我总有这样一种感觉,徐州教育正在呈现出“高原反应”的征兆:面对“五严”、“十禁”规定,很多学校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提质增效的措施、效果不够理想;我们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学校、教师、校长,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尽如人意,一些已经步入优质之列的学校并没有成为真正的理想学校;少数学校管理水平、教学质量一直在低层次徘徊,影响了全市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度推进的难度大、进度慢,“择校热”降温效果不太明显。在这样一个攻坚期,如果不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上求突破、求发展,每前进一步,都将十分困难。全市教育系统要下决心在改革创新上有新的作为,坚决反对“守旧”,反对“浮躁”,反对“等、靠、要”。只有坚持不懈地改革创新,才会有出路,才能赢得先机,争取主动。

xxx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未来5到10年徐州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到xxx年,全市教育规模、教育质量、教育投入、教育贡献份额等主要指标发展在江北和淮海经济区领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市;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市。这些目标寄托了领导的期望和群众的期待,全市教育系统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举措,制定教育新一轮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完成目标任务。要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要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是当前全国教育工作的主题。要深入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结合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试点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行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区域内教师和校长定期合理流动,缩小城乡教育设施、教学水平的差距。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和特色建设工程,促进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多样化、个性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视发展特殊教育,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体系,提高基础教育公平度。

二要实现教育资源向发展资源转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适应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快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示范性实训基地、示范专业建设,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完善教育与行业对话机制,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

三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今年,国家、省将全面开展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其中需要在我市开展试点的有“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等三项。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改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建立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形成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

四要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强化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校长全员培训。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制度。推进业务帮扶和对口支教,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管理,健全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偏远学校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到农村从教。

五要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决定》中列出了我市“十二五”教育发展十大工程。这些工程以农村教育、困难群体、教育基础建设为重点,涵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是教育局深入调研和积极争取的结果,是实现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些项目,超前谋划,合理安排,提出操作性强的工作路线图、进度时间表和考核指标等,加强项目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力争两年内在改善教育条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四、扎实做好xxx年全市教育重点工作

xxx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更是教育政策的落实年。如何更好地落实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市委市政府《决定》,是贯穿今年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贯彻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各地、各学校要组织学习市委、市政府《决定》和教育“十二五”规划,准确把握“十二五”以及今后十年徐州教育面临的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工作重点、政策措施、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分解任务,倒排时序,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我们从事教育工作,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各地、各学校在组织学习时不能仅仅满足照本宣科,表面应付,要将文件精神真正落实到加强教育管理、推动学校发展的实践中。市教育局将选择适当时机举办教育发展规划专题讲座,组织局长、校长交流学习心得。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1225:(3篇)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tongdao.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8655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