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5:达州市市长严卫东:政府工作报告

2022-10-24 11:13:35 183

文章导读

携笔同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www.xiebitongdao.com政府工作报告在达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达州市市长 严卫东(2021年10月29日)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达州市第。


携笔同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www.xiebitongdao.com

政府工作报告

在达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达州市市长 严卫东
(2021年10月29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达州市第四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极不平凡,极具挑战,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新冠疫情突如其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十四五”规划良好开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小康社会如期建成。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向贫困发起全面总攻,投入扶贫资金780亿元,71.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2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个县(市、区)全部摘帽。易地扶贫搬迁15.3万人,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28.4万户,医疗扶贫75.2万人,教育扶贫7.4万人,公益岗位兜底26.9万人,农村低保兜底17.9万人,新(改)建农村公路1.1万公里、农村电网2.3万公里、农村饮水工程4700处,千百年来困扰我们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根本性解决,达州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0年,经济总量(GDP)达到2118亿元,年均增长8.1%、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2.3亿元,年均增长7.3%。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8.6∶34∶47.4,高新技术企业达94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8%。农业提质增效,粮食年产量320万吨、稳居全省第一,生猪年出栏370万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1家,“巴山食荟”等农特品牌越发响亮。工业加快转型,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934户、增加值年均增长8.2%,电子信息业从无到有,智能装备制造业由弱渐强,“三纤”[1]新材料加快发展,智谷机电、建筑建材等特色产业园区初具规模,5个县(区)工业园区创建为省级经开区。服务业提档升级,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1%;中心城区新增大型商业综合体4个,达川杨柳、通川复兴成长为百亿级服务业集聚区,电商快递物流等迅猛发展;打造巴山大峡谷、八台山等4A景区12个,“巴风水墨达州”知名度大幅提升。县域经济竞相发展,7个县(市、区)经济总量全部跨入“百亿”行列,宣汉县超过400亿元,宣汉、大竹、渠县跻身“西部百强县”,万源、宣汉、渠县被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城镇建设扩容提质,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中心带动、三区协同、五城并进、乡村振兴”的市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1%提高到49.8%。中心城区建成“双130”城市,“五桥六路七大新区”[2]拉开城市骨架,增加城区面积54平方公里,增加城市人口40万人;改造棚户区121个、老旧小区208个,新增城市公(游)园29个,建成区绿地从20.9%提高到34.2%;缓堵保畅、公共服务、地下管网等城市系统日臻完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全域纳入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城规模不断拓展、品质不断提升,一批中心镇、特色镇加快发展。乡村振兴扎实推进,通川区创建为全省首批先进区,宣汉县获评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发展条件明显提升。坚持投资拉动促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22亿元,新上“两新一重”基础设施项目58个、总投资达1513亿元。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成达万高铁正式开工,西达渝高铁开工在即;南大梁、营达、巴万高速和达宣快速、环城快速二期建成通车,开梁、镇广高速正式开工,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47公里、居全省第三位。河市机场安全稳定运行,金垭机场即将通航。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扩面升级,土溪口、固军、寨子河等8座大中型水库、城市第二水源等重大水利设施加快建设,普光至万源天然气长输管线基本建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标准化厂房224万平方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建成投运。新基建加快布局,4G网络全域覆盖,5G网络已覆盖市县城区,市级云计算中心、智能交通系统建成投用。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动力活力不断迸发。实施重点领域改革581项,“放管服”持续深化,市区管理、财税金融、综合医疗等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市县机构改革和乡村“两项改革”[3]顺利完成,公交体制和环卫市场化改革成效明显。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积极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加强川东北渝东北协作,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启动建设城(口)宣(汉)万(源)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与防城港缔结为友好城市,与浙江舟山扶贫协作、与中省国有企业和知名高校合作不断深化。达州海关开关运行,公用型保税仓投入使用,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达州班列、中欧(达州)专列顺利开通,成功列入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引进重大项目300余个、投资3780亿元。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持财政支出的7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累计投入1434亿元,办成了一大批民生实事。新增城镇就业21.6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6%、9.6%,连续10年高于经济增速。“五项保险”参保974.5万人次。“学在达州”“医在达州”取得突破,“1+7”重点高中[4]建设成效显著,“1+5”职业教育发展格局[5]加快构建,新增三级以上医院6家。文体事业繁荣活跃,科技馆、档案馆、城市运动公园等建成开放,巴文化研究院、巴山文学院组建运行。国家安全、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切实加强,成功续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审计统计、民族宗教、档案保密、气象水文、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风险隐患有效防范,发展底板更加牢固。打赢了新冠疫情遭遇战、阻击战,全面落实常态化精准防控措施,坚持打好持久战。“舌尖上的安全”得到有效守护。动植物疫病防控全面加强,非洲猪瘟、松材线虫病得到有效控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城区全面“禁燃禁放”,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和29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建成投运,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效果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政府债务、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防汛减灾、森林防灭火等持续加强,城市开发建设中的风险问题得到稳妥处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防艾成效明显,平安达州建设扎实推进。

五年来,我们坚决落实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坚持重大事项决策规程,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90件和政协提案1875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一批“金点子”纳入政府议事决策。坚持从严治政,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下,我们认真落实“六稳六保”[6]要求,努力干好关键一年、走好关键一步。我们着重抓了经济恢复发展,1—9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3.6%,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8%、11.4%,经济运行趋势向好。我们着重抓了未来五年谋划,一些重大布局逐步展开,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谋篇开局,达州高新区、达州经开区“双园双驱”模式加快构建。我们着重抓了创新驱动引领,出台支持政策措施,优化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机制,筹建万达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强化市厅、市校合作,加大力度招才引智,开展院士达州行活动。我们着重抓了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1—9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82个,引进资金752.6亿元、增长9.4%;争取资金331亿元,200个重大项目纳入国省“盘子”。我们着重抓了民生改善,聚焦群众关切,不断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中心城区免费乘坐公交的老人,年龄从65岁降到60岁,不分市内市外,不再单独办证,仅凭身份证刷卡即可,成为川渝地区率先推行的城市;响亮提出“人民教育政府办、学生娃娃吃好饭”,公办中小学全面取消择校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食堂全部收回公办,主动担当了政府办学责任。我们着重抓了安全环保和防疫防汛,制定出台“五预”[7]机制、“煤十条”[8]和“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攻坚方案”等措施,加强“四不两直”督促落实,认真开展中央环保督察信访问题查处整改,安全管控和环境保护有力有效;实施主动防控策略,防住了省内外多轮新冠疫情输入风险,守住了四川“东大门”;面对异常严峻的雨情水情,见识早、行动快,坚持科学研判、精准调度、主动避让,成功应对了6次大暴雨洪涝袭击。我们着重抓了政府自身建设,修订完善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等系列规则制度,政府运转更加规范高效,治理效能不断提高;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一网通办”,全面开启数字政府建设,民营经济发展指数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奋斗历程,前进的每一步都不容易,发展的每一件事都值得铭记。最令人欣慰的是,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小康社会如期建成,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日益向善、向好、向美!最令人感动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绘就了全民团结抗疫的壮美画卷!最令人振奋的是,达钢搬迁,经过市委、市政府多年的接续奋斗,攻克了重重难关,终于在今年正式落定,干成了多年来全市上下共同期盼的大事。我们坚信,达钢的搬迁,必将搬出一个绿色达钢、数字达钢和现代化达钢,必将搬出达州发展的新天地!最令人自豪的是,我们正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国家八纵八横高铁路网在达州十字交汇,“双园双驱”强势起步,机遇前所未有,优势越加突显,未来发展大有可为!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达州市第四届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达中省单位、驻达部队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达州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这五年,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政治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造福群众,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凝聚发展合力。必须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鲜明导向,量质并举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前行。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开放合作,破除思维定势,创新体制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活力。必须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中,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用勇气闯新路、以实干结硕果。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将长期坚持并发扬光大!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达州仍然是欠发达地区,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问题和挑战: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实体经济支撑不足,制造业占比低于全国全省;土地、环境、能耗、水资源等约束趋紧,金融“源头活水”不够;创新主体不多,创新平台数量少、能级低,创新活力不强,大项目、好项目支撑不足;城镇化水平偏低,乡村振兴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社会事业短板较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生态环境建设仍需加强,安全稳定风险较为突出;行政效能不高,末端见效不力,营商环境不优;有的干部创新突破、担当担责、争创一流意识不强,有的部门行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举措,认真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新期待!

二、今后五年工作谋划

今后五年,是达州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五年。刚刚胜利闭幕的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奋斗方向和战略举措。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实现“五大跃升”、建设“五个中心”、实施“七大振兴行动”[9]的目标任务,强化“示范”担当,放大“中心”优势,坚持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创造,壮大经济实力,夯实底部基础,提升治理效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达州新篇章。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建设重要经济中心、创新创业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幸福宜居中心。到2025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3500亿元、力争达到40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85亿元、力争达到200亿元。中心城区建成“双200”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只要我们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同心同力、拼搏进取、勤勉躬耕、务实重行,一座经济繁荣的实力之城、开放创新的活力之城、宜居宜业的魅力之城,必将呈现在我们面前,达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今后五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推动开放合作,拓展协同发展新空间。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

加快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全力争取国家层面批复建设方案,加快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国土空间、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保护一体化规划发展,推进政务服务全领域平台互通、数据共享、结果互认,实现经济资源要素一体化科学配置。支持达州经开区探索“飞地园区”、共建万达开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支持川渝毗邻地区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区。推动设立万达开统筹发展基金,探索土地综合利用、森林碳汇改革试点,建立跨区域招商项目流转、园区合作等成本分担、利益分享机制,协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的增长点。

大力实施强县强区培育工程。按照“一核两翼”[10]区域发展布局,根据县(市、区)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健全市级统筹、县域竞相发展的体制机制,出台政策措施,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加强财源税源建设,加大资产资源统筹,支持县(市、区)加快发展。实施县城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支持县(市、区)优化城镇结构、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品质,统筹县城新区开发和产业新城建设,促进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支持县(市、区)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发展区、经济强镇强村,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经济支撑,提高综合竞争实力,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各类“国字号”“省字号”招牌,形成县域经济链式发展、竞相发展、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

全力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合作。协同推进川东北渝东北加快发展,合力推进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发达地区合作,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推动招商引资向市场竞争、公平互利转变。搭建数字化招商平台,面向全球推送达州,重点招引一批“三类500强”[11]企业,大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突出实业和实力导向,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让每一位来达州干实业、真投资的客商分享发展红利。

(二)深化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围绕“三地一城一中心”定位、“一核四带多点”布局和“六高”任务[12],全力争创省级创新型城市。

实施“双园双驱”战略。全力支持达州高新区、达州经开区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创新“双园双驱”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内生动力,加快实现突破性发展、跃升式发展。支持达州高新区“一带两区多园”[13]发展,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引进培育,大力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达州经开区重点承接达钢搬迁转型,大力发展达钢上下游配套产业及先进制造业,科学布局钢铁化工耦合发展,推进产城产教融合发展,争创国家级经开区。

实施创新主体倍增计划。围绕新材料、天然气、锂钾等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加速建成一批科创基地和重大科研平台,打造一批科创产业集聚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三创”[14]空间,加快建设万达开区域技术创新中心,积极争取国省创新平台布局。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培育,实施“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工程,到2025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以上,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5%。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大力支持四川文理学院、市农科院、市中心医院等单位开展创新研究,激励引导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各类创新主体提质增效,在创新创业大潮中当主力、唱主角。

做优创新创业生态。下深功夫解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开放度不够等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创新主体集聚。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重点向基础研究、创新平台、人才建设等方面倾斜。构建多层次、全覆盖、高效能的融资支撑体系,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切实解决创新型企业融资难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用好“天府科技云”交易平台,支持创新产品本地先行推广试用。推行重大科研项目“揭榜制”[15],加快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为创业者赋能,为创新者赋权!

(三)坚持实业兴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提高实业支撑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重振工业重镇雄风。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首位,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制造强市。完善“双园驱动、多点支撑”[16]总体布局,全力推动达州高新区、达州经开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积极推动普光经开区做好天然气、锂钾“两篇文章”,统筹推动县(市、区)工业园区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到2025年,力争“2+7”园区[17]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提升“3+3+N”主导产业能级,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打造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3个千亿级,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纺服饰3个五百亿级,医药健康、绿色建材等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大力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到2025年,力争培育百亿企业5户、五十亿企业10户、十亿企业30户、五亿企业100户、规上工业企业1500户,打响“达州制造”品牌!

增强服务业竞争力。加快构建“5+5”现代服务业体系[18],到2025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翻一番、突破2000亿元。再建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力争培育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7个,积极创建国家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特色商圈形象塑造,培育壮大一批老字号餐饮企业,打造“味在达州”“乐在达州”“购在达州”消费品牌,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高质量谋划铁路物流、通用航空,建设秦巴(达州)国际无水港,争取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大力发展网络货运,布局国际粮油加工贸易,建成西南储配煤基地,支持全国百强仓储物流企业在达州设立区域集散分拨基地,加快建设“大进大出”“快进快出”“远进远出”的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大力发展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和创意设计、软件开发等生产性服务业。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加大“三农”投入,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擦亮达州农业的“金字招牌”。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集中连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整治土地撂荒,确保粮食年产量稳定在320万吨以上。抓好以生猪为主的“菜篮子”工程,确保年出栏生猪稳定在400万头以上。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健全农业(特色)保险体系,整合培育“巴山青”“达州苎麻”“蜀宣花牛”等行业品牌,扩大“巴山食荟”品牌知名度。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在农业种业、设施装备、产品加工、科技支撑等方面补短增效,再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力争创建一批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

强化数字经济赋能。推动经济发展向数据驱动、创新驱动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赋能,到2025年,力争数字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初步建成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示范区。推进农业数字化,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打造一批标准化数字车间,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力争规上工业企业100%上云。加快服务业数字化,推进线上线下跨界融合,加快发展互联网+教育、医疗等产业,培育网络体验、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5G、物联网、城市大脑、政务云、超算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络强市、智慧城乡。加快建设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园,重点发展服务外包、数字融合、数据应用等产业,创建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园区。

(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坚持全域统筹、基础先行,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1205:达州市市长严卫东: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tongdao.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492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