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0:新闻导语写作十大妙法

2022-10-24 09:21:50 173

文章导读

携笔同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www.xiebitongdao.com新闻导语写作十大妙法新闻导语写作十大妙法1.抑扬顿挫法音乐中的抑扬顿挫讲究的是旋律,新闻中的抑扬顿挫讲究的是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或先。


携笔同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www.xiebitongdao.com

新闻导语写作十大妙法

新闻导语写作十大妙法

1.抑扬顿挫法

音乐中的抑扬顿挫讲究的是旋律,新闻中的抑扬顿挫讲究的是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或名贬实褒,或名褒实贬,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案例】美联社197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中国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

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燃气。

先说任丘“地面上燃料奇缺”,显然是抑。后说“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燃气”,显然是扬。先抑后扬,一抑一扬,“任丘油田”就是在这种抑扬顿挫中受到了人们的瞩目。

2.特写镜头法

拍电影离不了大量的特写镜头,特写镜头特别吸引人。导语写作也可借鉴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或截取有特点的片断、情节,一开始就先声夺人,牢牢吸引住读者。

【案例】《湖北日报》1981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感人极了。这则导语绘声绘色地写道:

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多好的老师!通过这个“送棉大衣”的特写镜头,我们足以认识和接受了这位可敬可爱的老师。

3.曲径通幽法

元代翁郎夫说:“山似论文不喜平”(《尚湖晚步》)。比喻文章要充满激情,像高山似的有起伏。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迁回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

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在进入决赛阶段后的第一天便遭受了意想不到的严重挫折,一下子成了国内外舆论的焦点。如何报道这件事,中外记者在导语的表现手法上,有些不一样。试看两例:

【案例一】中国体育报9月29日电奥运会乒乓球进入决赛阶段后的第一天便风云突变,在分组赛中表现较佳的中国选手江嘉良、陈龙灿、许增才在单打中均被淘汰,未能进入前4名。

【案例二】法新社汉城9月29日电统治世界乒坛数十年的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今天在这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失败,这一严重挫折使中国人感到十分沮丧。

今天,乒乓球赛新闻层出不穷,倒霉的不仅限于中国人。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天将作为黑色的星期四而永远留在记忆中。

很显然,《中国体育报》的导语单刀直入,简明实在,一目了然。而法新社的导语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去写谁失利、失利的后果等事实,而是恰当地运用了避实就虚的手法,把中国乒乓球男选手全军覆没这一新闻事实反映出的本质介绍给读者。无疑,这一表虚内实、曲径通幽的导语写作手法,更能吸引人。

4.一张一弛法

射箭手最明白一个道理:放松弓弦正是为了拉紧弓弦。在新闻导语中,先写正常的东西,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一张一弛法”。

【案例一】《人民日报》1982年5月15日消息《如此奇怪的“进出口”贸易》的导语,就是用的这样的手法:

去年7月至10月,北京市二轻局和天津市塑料公司先后6次与港澳3家公司的商人签约,购买了一批高压聚乙烯。然而,这批“进口货”是地道的国货——北京产品,它无需经过海关口岸,根本就没有离开过北京的仓库,却完全用外币支付。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0720:新闻导语写作十大妙法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tongdao.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681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