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8: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思考及对策

2022-10-23 23:40:21 123

文章导读

携笔同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www.xiebitongdao.com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思考及对策《巴黎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形成。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75届联合国大会宣。


携笔同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www.xiebitongdao.com

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思考及对策

《巴黎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形成。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75届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使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践中,中国碳排放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环京津新闻网数据显示,与2005年相比,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约49.1%。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研究碳达峰与碳中和实现路径。新发展格局下,对中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现状、挑战及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发展格局下碳达峰、碳中和的内涵与意义

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是碳排放量逐步上升而后下降的转折点。以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提效为手段的能源变革促使二氧化碳排放由快速上升转为缓慢攀升,进而达到排放峰值。在碳排放达峰后,会进入一段“平台期”,即受社会经济发展惯性影响,碳排放在达峰后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小幅波动。因此,在碳达峰后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检验碳排放是否真正达峰。通常情况下,一国实现碳达峰是由于经济衰退或经济转型而实现的自然达峰过程。因此,中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完全属于自我加压的主动行为,具体碳排放峰值为116亿吨tCO2e(吨CO2当量)。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拒绝承担超过本国发展水平的绝对量化减排指标,到巴黎气候大会上提出2030年左右实现碳达峰,再到2020年9月22日向联合国大会宣布“使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中国碳排放目标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2018年10月8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韩国仁川发布了《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指出,碳中和是一个国家或组织在一年内通过二氧化碳消除技术达到碳排放平衡的过程,也可称之为净零二氧化碳。《特别报告》还提出,碳中和的首要任务是在21世纪末将全球气候变暖限制在1.5℃而非2.0℃。碳中和是人类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物种灭绝的根本措施。全国能源信息平台数据显示,全球已有2个国家(不丹和苏里南)实现碳中和,还有25个国家和地区承诺实现碳中和目标(见表1)。其中,芬兰与爱尔兰通过执政党联盟协议承诺实现碳中和;哥斯达黎加、欧盟等5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提交联合国确定碳中和目标;瑞典、丹麦、法国等7个国家通过立法制定碳中和目标;奥地利、冰岛等10个国家向联合国宣布其碳中和目标。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设置在2050年前后,2020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中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中国二氧化碳总量需在2060年通过造林、碳捕捉等方式进行回收,实现全国碳排放总量最终为零。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与本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球经济发展目标是一致的。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福建考察时提出将碳达峰与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进一步明确了“双碳”目标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所处的定位及其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双碳”目标对人类改善生存环境及实现绿色低碳生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方面,实现“双碳”目标可以加快解决气候变暖问题。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海平面上升、病虫害增加及土地干旱等问题。极端气候事件及其连带产生的一系列诸如生物濒危等现象,给人类生存带来极大威胁。为此,联合国秘书长号召各国进入“气候紧急状态”,联合国环境署提出“为实现全球气候变暖限制在1.5℃目标,需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全球碳中和”。目前实现全球碳中和存在两方面挑战:一是世界各国碳中和目标实现方法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全球气候变暖限制在1.5℃目标由各国政府主导推动仍然缺乏社会认知。作为碳排放总量最高国家之一,中国宣布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并着力加速处理因二氧化碳浓度高而产生的气候变暖等全球性问题。从整体进程看,中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速度直接关系到世界碳达峰发展进度。另一方面,“双碳”目标的快速实现可有效促进全球经济绿色复苏。因此,中国2030年前碳排放量达峰需兼顾新发展格局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构建节能、高效、清洁、环保的绿色发展格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软需求”。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一定程度上向世界展示了推进气候治理的决心,必将为推进社会经济全方位绿色低碳发展、为全球经济绿色复苏作出巨大贡献。

二、中国低碳发展现状

(一)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一方面,国家出台了诸多法律法规及政策,努力夯实低碳发展基础。自1998年以来,中国围绕低碳发展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家的大力推动下,中国节能减排工作得以有效推进并形成了具有一般性、间接引导性等特点的节能减排政策工具。2007年6月,国务院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是首个由发展中国家制定的、国家层面的应对气候变化方案。该《方案》将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手段作为中国低碳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2020年,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建议》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原则,进一步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内容,为节能减排提供法律保障,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高度。

另一方面,地方低碳发展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并与国家低碳发展体系融汇贯通。国家发改委积极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在各省份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与低碳发展制度体制的完善。地方碳排放管理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各级政府通过制定低碳发展计划、优化相关产业结构、提倡低碳生活等方式,不断完善地方低碳发展制度体系,为国家低碳发展战略布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能源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中国低碳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能源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方面。一是非化石能源持续发展。《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要把非化石能源发展置于首位,推动能源绿色生产与消费。人民日报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15.3%,与2010年相比,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1.2倍。与此同时,2020年中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至57%,与2017年相比下降了3.4%。非化石能源利用率显著提升,化石能源使用量逐步减少。以三江源地区为例,2020年5月起100天内,国家电网对该地区使用清洁能源供电,降低燃煤消耗6.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6万吨。二是产业结构实现初步转型升级。中国一直强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此背景下,中国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淘汰各行业落后产能,鼓励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第三产业占比逐年上升,2020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5%,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0.3%。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1018: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思考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tongdao.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119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