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

2024-09-14 00:03:52 14

文章导读

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和创新,构建了一套符合县域实际、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显著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和。


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和创新,构建了一套符合县域实际、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显著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主要经验举措

(一)强化党的领导,形成高效统筹的治理格局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一把手”工程,构建了由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基层单位具体落实的治理格局。通过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基层治理重大事项,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确保基层治理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已召开领导小组会议20余次,制定落实相关政策文件15项。同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治理责任制,促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确保基层治理有条不紊。

(二)优化组织体系,焕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一是编密基层党组织网络架构。我们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了“四级组织体系”:即“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村民小组(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实现了党在基层组织和工作的无缝覆盖。二是推进“头雁工程”落地生根。我们高度重视选拔和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开设专项培训班和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持续提升他们的履职能力。在过去一年,已有超过30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了此类培训。三是引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平台,引导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中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的实践效能。截至目前,已有2万余名党员在关键岗位上展现了模范作用,有效激发了基层治理的内在活力。

(三)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我们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协同、公众广泛参与、法治全面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一是推动“三治融合”深度实施。我们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者有机结合,着力深化居民自治实践,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自治制度。在过去的一年,已有85%的村(社区)修订完善了自治章程。同时,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2023年已有超过10万人次参与相关法治培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道德教化,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二是深化“五社联动”机制。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基层治理,为群众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我们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优势,共同应对和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难题。目前,已有2000余家社会组织和服务队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提供了数百项专业服务项目。三是拓宽群众参与渠道。通过建立健全社情民意收集反馈机制,定期召开“坝坝会”“民情恳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2023年,我们共收到群众意见建议1万余条,其中超过70%已纳入实际工作方案,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基层治理工作依然面临一些短板和挑战:

(一)治理体系不够完善。一些乡镇、村(社区)的治理体系仍不够健全,尤其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时,表现出应对能力不足、协同性不强的问题。部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党员教育管理亟待加强。据统计,约有30%的基层党组织在应对复杂局面时显得疲软,需进一步健全组织架构和机制。

(二)治理队伍素质亟待提升。基层治理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基层干部,尤其是村(社区)干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与新时代基层治理要求存在差距。数据显示,超过40%的基层干部在应对复杂局面时缺乏足够经验和能力,专业培训和素质提升亟需强化。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tongdao.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0534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